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剖析了兼类词、词类活用和同音词,指出维吾尔语虚词■是兼类词,维吾尔语虚词■是同音词,与名词时位格形式■是同音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剖析了兼类词、词类活用和同音词,指出维吾尔语虚词()是兼类词,维吾尔语虚词是同音词.与名词时位格形式()是同音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兼类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兼类词是指具备两类或多类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而且在意义上有联系的词。本文从兼类词必须具备的条件、兼类词和同音词、词类活用的区别、兼类词的类型以及兼类词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对现代汉语兼类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兼类词很早就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所谓兼类词就是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语法功能,而且在意义上有联系的词。通过兼类词与同音词、多义词、词的活用等语言现象之间区别的浅析,便可以初步确定兼类词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多义词、同音词和兼类词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初学者在理解和使用时往往容易混淆。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意义,这几个不同的意义又互相有联系,这样的词叫多义词。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叫同音词。读音和形体相同,意义有联系的多义词中,有些具有两种以上的词性,表示两种以上的概念这种词叫兼类词。由上述概念定义可知,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同音词是数词同音,而兼类词则是一词兼有几种词性。多义词的多项意义之间互相有联系。转义是从基本义派生出来的;同音词(无论异形同音或同形  相似文献   

6.
谈谈兼类词     
兼类词是指具有两类或几类词的语法功能,且意义相同的词.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是兼类词产生的基本原因,同时它还受欧化语法、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影响.由定义可知,判定兼类词要遵循同一性、经常性和多功能性三条原则,从而将兼类词分为形、动兼类词,名、动兼类词和副词、区别词兼类三种.兼类词这一复杂的语法现象有待于我们今后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兼类词的基本条件是:语音相同,词义相关。兼类词的特征是:至少具有两套对立的功能系统。兼类词的主要类型有:实词与实词的兼类,虚词与虚词的兼类,实词与虚词的兼类。兼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词义派生,词类活用,模仿欧化语法。吸收方言用法。  相似文献   

8.
兼类词的判断标准可以分为"单类""倾向兼类""兼类"三个阶段,"倾向兼类"是从临时活用的动态状态向具有新意义且独立使用的静态状态过渡的阶段。在确定是否兼类的问题上,应适当使用溯源法,即语义探源,因为不考察词的最初词性,就无法确定是否转类、兼类。而判断是否兼类主要是依靠频率统计法,当两种词性的分布比例在频率统计的边缘时,可以考虑意义是否发生变化,如意义已经分化,则为兼类。根据以上原则可分析,"腐败"是名、动、形兼类,并且趋向转类;"衰败"是形容词倾向兼名词类。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汉语中,由于词汇不够丰富,各类词的分工不明确,经常出现词的兼类现象,即某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性质。这和古代汉语中词的活用现象不同。常有兼类现象的词是“以”、“乃”、“而”、“之”、“焉”、“然”等。鉴别某个词的类别,一要看它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二要看它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兼类词和词类活用现象的关系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相似.兼类词是一种"语言规则",是语言层面上对词类的归纳和认可,是汉语词义系统性和词汇规则性的体现.而词类活用是一种"语言习惯",体现出汉语词汇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考测点导航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要素,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掌握词的“音、形、义”。“音”就是指词的正确读音,“形”是指词的形式,“义”是指词的意思。其中词形的变化对中国学生来讲,是个难点,不易掌握。考查者也往往是通过这三方面来考查学生词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列举了兼类词、词类活用的常用种类,并通过对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比较分析来阐明兼类词属于词的跨类,词类活用不属于词的跨类这一观点,同时还指出了几种词类现象也不属于词的跨类。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中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某一词既用作此类词,又用作彼类词。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它们的区别往往认识不清。例如:1.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2.其家必曰益。(《吕氏春秋·贵当》)例1的“坚”,原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名词。例2的“益”,原本是动词,这里用作形容词,那么,哪一个是词的活用,哪一个是词的兼类呢?要对它们进行区别,当然首先应该弄清什么是词的活用,什么是词的兼类。对于这两个问题相关教材和专家有诠释,基本上能够形成共识:所谓词的活用,是指某一类词…  相似文献   

14.
同一个英语单词,可以有不同的词性、不同的词义。我们称这些词为“兼类词”。这些兼类词中,有的单词词义差别不大。如:help,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词义都是“帮助”。而还有一些单词,有不同的词性,且词义差别也极大。这一类单词是学习的难点,当然也是考试的重点。部分同学在阅读考试中会出现“单词都认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困惑。问题就出在兼类词上。现将初中课本中的这些词简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联绵词是复音节单纯词,内部构造具有不可分析性,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但由于汉字形、音、义的特殊关系,我们仍能根据联绵词的字音和字形探求其意义信息。通过分析大量词条,我们发现:联绵词大多“义存于声”或“义寄于形”,因而表现出“因声知义”或“因形显义”的理据性。“因声知义”的联绵词通过两个音节的声音组合表意,“因形显义”的联绵词通过两个汉字共同的形符类聚表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双音节形名兼类词释义进行了考察,归纳了形名兼类词的基本释义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索形名兼类词在量上、结构关系上、自指和转指方面的特征,指出《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形名兼类词判定的标准更严格科学,释义也更准确全面,但也存在一些释义不够全面、处理规则没能贯彻到底之类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印欧语系中形态发达的斯拉夫语,现代俄语常被认为缺乏兼类词,但前人主要从转类构词角度对语法多功能现象进行思辨研究,缺乏大数据的实证调查。本文基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自建“《俄语详解词典》(第四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俄语概括词的兼类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1)现代俄语中兼类词的数量很少,共311个,占0.49%;(2)兼类词的类型较多,共43种,其中33种为首次发现;(3)概括词最大兼类数达到五类;(4)作为词类叠加的兼类现象是人类语言的共性,但在现代俄语中名形兼类词最为凸显。本文一方面证实或证伪了前人相关假设,另一方面也深化并细化了语言类型学视野的词类研究。  相似文献   

18.
原裁 内蒙古师大《语文学刊》1994年第6期 本文认为多类词的特点是:首先是一个多义词,其次具备多种词类的语法特征和功能,再次是它的不同词类的语法特征和功能分别体观在不同的语境中,而不是在同一语境中兼而有之。因此,“兼类词”的说法有毛病,它与“兼语”“辞格兼用”中的“兼”字含义并不一致,而“多类词”的说法是妥当的,与“多义词”的“多”前后一致。 现代汉语中,多义词的分布是比较广泛的。它不仅存在于实词之间,也存在于虚词之间,甚至还存在于实词与虚词之间。像“锄、圆、少、笔、拥、遍、原来、没有、非常、让、从、或者,和、被、啊、错、分别、根本、活、根据、顺、在、跟、给、好”等词都是多类词。 判断一个词是不是多类词必须坚持多类词的三个特征,要跟同形词、同音词和词类活用区别开来同形词、同音词不是一个多义词,就不可能成为多类词,如“打了大胜仗”的“打”读d(?),“买了打彩色铅笔”的“打”读d(?),它们虽然字形相同,但读音不同,且意义之间亳无联系。连多义词都不是更谈不上是多类词了。而“打了大胜仗”的“打”跟“打心底旦拥护”的“打”,尽管读音相同,但  相似文献   

19.
修辞义是借助修辞手段生成的词语的固定意义。它与修辞手法造词有本质的区别。修辞义可以从词的音、形、义等多方面体现出来,本文主要从义的角度入手,对词的修辞义的分类、特点及其对汉语词汇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同音异义词汇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国的语言当中,当然日语也不例外。日语中有大量的同音异义词,其中汉字词汇中的同音异义词尤其多,对于日本人的语言生活以及外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很多影响。要研究日语中的汉语同音词,必须先了解日语中大量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日语中汉语同音词的产生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日语汉字音的音韵构造是汉语同音词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