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认识和分析地市党报特别是西部地市党报所处的竞争环境,仔细研究和制定竞争对策,使地市党报在激烈的竞争中不但能生存,而且有发展,是地市党报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报是应广播电视宣传需要延伸和补充而派生出来的报纸,它的信息提供主要来源于声屏。作为服务于声屏的广播电视报,应突出自己的带“电”性质。目前有些地市的广播电视报忽视自身独有的优势,盲目地向日报、晚报作一些渗透,这无异于舍近求远,毫无特色可言。那么在报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广播电视报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散发出自己独有的魅力呢?我认为只有更好地依附声屏,立足影视,强化广电特色,才能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地市党报是当地党和政府的喉舌,往往又是当地惟一的综合性报纸。地市党报既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近几年来,地市党报已经直接参与了传媒产业的竞争,这些竞争分几个层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提高广播影视业发展水平的基础性.决定性工作。发展广播影视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广播影视人才队伍。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广播影视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直接影响能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直接影响能否为改革发展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应对广播影视竞争的迫切需要。我国的广播影视正面临着来自境外媒体和国内其他行业的日益激烈的竞争、竞争的实质和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许晓霞 《新闻世界》2011,(10):74-75
地市广播电视报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兴盛的产物,是广播电视传媒的延伸。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地市广播电视报如何更好地服务受众?如何谋求自身发展?唯有创新。创新,是振兴地市广播电视报的必由之路。从创新地域特色,创新服务特色,创新经营特色等方面,使地市广播电视报服务受众更胜一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报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场竞争中,作为地市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副刊,如何增强自身的特点和个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副来充分发挥新闻不可替代的作用。同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或同类纸质媒介争夺受众,吸引受众的眼球,辅助报  相似文献   

7.
杜波 《新闻界》2004,(2):72-73
跨入新世纪之后,在大城市闹得沸沸扬扬的媒体大战,正向中小城市蔓延,一直稳坐一方的地市党报,发现自己也处在激烈竞争之中:往上看,省级党报以其优势办起的都市报、晚报、生活服务类报刊,迅速占据了一块原属地市报的读者市场;往下看,虽然县(市)报在这次全国报刊治散治滥中绝大多数停办,但是,电视、广播、互联网交互穿梭,无孔不入,频频牵走读者视线……地市报人真正开始体验到“压力”的滋味了。  相似文献   

8.
在报业激烈竞争的今天,地方广播电视周报必须坚守广播电视这一块“根据地”。紧紧围绕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做文章,办成读者喜爱的广播影视文化生活报:既具有广电特色。又能服务地方读者,做到一报在手,广播影视信息全知晓、娱乐服务全享受。笔者认为,办报人应该从下列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广播影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集团在经营和发展中胜过竞争对手的核心的资源和能力的总称。具体地说,它是该集团以其主体业务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在众多传媒中保持独特竞争优势的那些资源和能力。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这些资源和能力应具有明显的、独特的优势,而且是竞争对手难以企及和模仿的。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广播影视集团永远的战略追求。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中国广播影视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国际传媒巨鳄凭借资本、经验优势,与本土广播影视传媒展开多环节的直面竞争国内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新秩序即将建立,与国内其他相关行业在新技术、新业务开展上扳腕角力。这当中,“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地市晚报的相继创办、电视台频道的逐步扩容,以及网络媒体的兴起,传媒行业激烈竞争的硝烟已经完全深入到各地市之中,作为出版周期长、行业特征明显的地市广播电视报,因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其发展呈逐年滑波之势,逐步成为弱势媒体,遭遇到严峻的生存挑战。冷静分析现状,寻找生存对策,成为广电报人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王玲 《新闻采编》2005,(6):34-35
近几年来,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类媒体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等方面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和耳朵。作为我国广播大家庭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市一级广播,节目改革与创新一直备受关注。广播新闻性节目是地市电台的龙头,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此类节目如何“揪”住听众耳朵,已经成为广播人不断探索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广播影视强国建设的现实差距和总体思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岚  张苗苗 《传媒》2011,(9):35-40
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文化形态和主要的文化载体之一,广播影视是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扩大文化输出、应对国际文化竞争的核心资源与主要手段。在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广播影视行业必须承担重要的使命与责任。为深度分析我国广播影视发展同国际广播影视强国的现实差距,并从产业全局出发提出总体建设思路,《传媒》特约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所研究人员撰写了此文,全文共分上、下两个部分分两期刊发。  相似文献   

14.
地市党报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视频产品已成为网络传播中引领主流思想舆论的主要手段之一。如何用好用活视频产品,既要避免与广播电视台同质化竞争,又要适合地市党报的特点,使新闻产品从可读向可读又可视转变,是融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守正创新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15.
《视听界》2012,(3):6-6
《视听界》荣获中国广播影视期刊奖十佳栏目奖2011年度中国广播影视期刊奖日前在湖南长沙评出,《视听界》主打栏目“封面话题”荣获首届中国广播影视期刊十佳栏目奖第二名。另外,  相似文献   

16.
(三)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精神文明载体日新月异,一贯归口管理的广播影视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行业竞争,对职工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一直由广播影视部门归口管理并直接领导,职工的思想观念是在一个有限的生活空间内形成的、政令畅通,上下有序,比较便于教育与管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广播影视信息产业的属性日益凸现,行业之间的交叉联合与互相竞争的局面日渐明朗,再用过去的那一套来管理事业、教育职工显然不行了。现在,传媒载体的革新浪潮汹涌澎湃,广播影视…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传统的纸质媒体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其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激烈竞争中,作为地市党报,如何冲破重重阻力,继续保持和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快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国家广电总局确定2004年为“产业发展年”,并且颁发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为各级广电加快广播影视业的改革,推进产业化进程,适应加入WTO后的国际传媒界的竞争,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操作措施。也为业内人士从理论上探讨广播影视产业化,提供了政策平台和理论依  相似文献   

19.
竞争,是当前中国传媒业的主旋律。自1996年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以来,集团化已成为传媒竞争中的一大特点,以突出规模效益为目标的媒介集团的组建与发展呈蓬勃之势。2002年底,共有38家报业集团,20家广播影视集团,15家出版发行集团。这种集团化的趋势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垄断竞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下游关系来看,电视产业链涵盖了节目制作、播出、传输三个主要环节。无论是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还是产业竞争力的打造,必须着眼于整个产业链的系统整合,特别是各个环节的非对称议价能力问题,为各个环节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整体上来看,中国电视产业链的资本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的《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逐步加大广播影视市场的开放力度,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吸引、鼓励国内外各类资本广泛参与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广播影视产业的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