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临清战役是太平天国北伐战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战役。太平军北伐援军在这次战役中的失败,使林凤祥、李开芳领导的北伐军断了后援,终致最后失败,给太平天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本文拟对临清战役和太平军在此役失败的原因,作些探究。  相似文献   

2.
<正>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出两月,即于一八五三年五月派遣大军北伐。全军分左、中、右三路,分别由吉文元、李开芳、林凤祥,朱锡锟、黄益芸率领,意图进抵直隶后,再直捣京城。由于主、客观上的诸种因素,先遣部队进展受阻,严重失利,吉文元战死沙场。天京最高军事决策机构不得不两度增派援军:一八五四年二月,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丞相陈仕保、许宗扬等率军往援,后败于胜保和地主团练之手;同年五月,燕王(动用“王”出征,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秦日纲复率军往援,又败于安徽舒城之杨家店。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以林凤祥、李开芳等人为首的北伐军,1853年5月自扬州出发至10月底打到静海、独流,进逼天津.这一进军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对北伐进军的战略决策、马队建立的作用及进军特点方面提出一些浅见.一北伐进军的两种决策太平天国北伐的战略决策问题,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种依据《清史稿·洪秀全传》等史料认为北伐的决策是"直取北京";另一种则据《李开芳供词》认为是  相似文献   

4.
<正> 舒翼先生的《太平天国北伐军若干史事考辨》一文,拜读后深受教益和启发。其中虽不乏精辟之论,但有关李开芳的投诚问题感到值得商榷。李开芳最后一次投诚(五月三十一日)是真降还是诈降?舒翼先生认为这是“又施诈降计”,意在乘此脱逃。笔者对此不敢苟同。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有必要追述一下冯官屯被围后的情况。三月十七日深夜,李开芳率部从高唐退至冯官屯,踞险抗击清  相似文献   

5.
读《历史教学》1993年第1期陆干斌作《太平天国的国号有几个?其演变原因是什么?》一文,其中所称“金田团营时的国号为太平兴国”、“在东乡改国号曰太平天国”、“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一说,颇可商榷: 一、据陆文称洪仁玕《太平天国起义记》说:“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起义记》的作者实非洪仁玕,而是瑞典人韩山文(Theodore Hamberg),陆文引用有误。按洪仁玕曾参与洪秀全早期的革命密谋,他亲身参加金田起义以后,去广西浔州圩,时  相似文献   

6.
咸丰三年四月(1853年5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不久,洪秀全、杨秀清就派出了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北伐军。北伐军二万多人自浦口出发,一路所向披靡,直趋中原,清王朝“京师震动”,咸丰皇帝惶恐不安。总理巡防事宜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五月间,太平军进攻河南,清王朝即在北京设立了京师巡防处,以加强北京的防守。由蒙古郡王僧格林沁、步军统领花沙纳、兵部侍郎穆荫、总兵  相似文献   

7.
1853年3月,太平军在攻下江宁,建立起农民革命政权之后,立即进行西征,同时,由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领二、三万人从浦口出发,挥戈北上,开始了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北伐战争.天王洪秀全诏谕北伐军:"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糜时日."杨秀清诰谕  相似文献   

8.
拙作《太平天国的国号有几个?其演变原因是什么?》刊于《历史教学》1993年第1期。后唐志澄先生写《太平天国曾用过“太平兴国”的国号吗》提出异议,读后得到启示,写了这篇文章,以请教于唐先生及各位专家学者。 太平天国文书《天兄圣旨》记载,己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50年2月10日),韦昌辉说:“回朝见太平王。”这时洪秀全在平山已称“太平王”。庚戌年(1850年)二月二十七日,肖朝贵在平山拜上帝会总机关假托天兄下凡,渝潭添顺说:“太平事是定,但要紧口,  相似文献   

9.
《中学文科》2000,(10):47-47
“电视剧《太平天国》并没有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根本方向,这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深圳市委党校文史教研部主任刘申宁先生对《太平天国》电视剧作出了这样的评论。  相似文献   

10.
在封建时代,对皇帝的名字,不但人们不得呼之,即临文书写,亦须避讳。如不得已必须使用这个字,须故意缺写一笔,或以同音字来代替。对此,太平天国也不例外。不过太平天国的讳字有其独特之外。首先,太平天国崇奉天父上帝,它的讳字与“上帝”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太平天国在《敬避字样》中指出:“上,唯尊崇天父可用,余以尚字代。”洪仁玕在《致英教士艾约瑟书》中说:“余前在尚海,得与众先生交游酬应,朝夕聚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从金田团营时期开始,就实行一种组织严密的军制,把拜上帝会的会众组织起来.这和当时山头林立组织散漫的天地会队伍成为鲜明的对比。对于太平天国的前期军制,连敌人也加以称赞。例如张德坚《贼情汇纂,卷四》中说,太平天国军制“不愆于法”;杜文澜《平定粤匪纪略·附记三》中说,太平天国的“军制有足恃者”。太平天国的军制,是按照中国古书《周礼》中“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的旧说来编组的。其编制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铸造的铜钱是太平天国最主要的一种流通货币。太平天国铜钱称“圣宝”,钱币的正面有“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天国太平”等字样。钱币的背面有“圣宝”、“天国”等字样,也有光背的。铜钱式样较多,除小钱外还有大钱。大钱背面不记值。太平天国的铜钱大钱较少,大钱中有一种大花钱更为稀少,仅在罗尔纲著的《太平天国文物图释》一书中见到残片拓本二块。据此虽已知太平天国铸过大花钱,但大花钱的完整式样仍不清楚。近年来我们见到一枚完整的大花钱拓本,现把这枚大花钱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对于太平天国的“童子军”(或称“童子兵”、“孩儿兵”),史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根据所见史料,亦略为小考,以求教正. 所谓“童子兵”一词,见于史载的有:《思痛记》与《金陵癸甲纪事略》.《苏台(?)鹿记》则载为“孩儿兵”①. “童子兵”三字,据此而来,当属确凿无疑.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之所以出现大批“童子”随军的现象,是因为:第一.太平军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的刑法称为天法.例如《天情道理书》中说:“他跪在殿下,心怀忿恨,言答不逊,得罪天父,大干天法,是以拟成死罪,请旨处决.”龚又村《自怡日记》中记载太平天国的官员说:“倘有匪徒混充天民,在乡掳掠民财,许尔等捆送到官,以凭天法究办.”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之前,没有制定刑法,只以拜上帝会的教规“十款天条”和“太平条规”(包括驻军与行军之营规)作为军律,以惩治违犯军纪者.这些“天条”和“条规”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缺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重视与外国通商.关税收入是圣库收入的重要财源之一,因此,太平天国十分重视海关.《王次兄洪仁达谕》:“海关系天朝为征集岁入所设,一并属于天父、天兄、天王也”.“均据天父天兄天王之旨建立”.《贼情汇纂》记太平天国从武昌至天京设海关四:“武昌、芜湖两关,因与官军相持,不暇榷税.其龙江关则专设提中关伪官一人,职同指挥;  相似文献   

16.
一太平天国在最初印行《圣经、新约全书》时,取名《新遗诏圣书》。庚申十年(1860)后,经洪秀全钦定,更名为《钦定前遗诏圣书》。1961年,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影印了当时国内能见到的所有太平天国编印的39种书籍,取名《太平天国印书》,未收《钦定前遗诏圣书》。罗尔纲先生在该书《序》中说:“我们今天编纂这一部文献集(指《太平天国印书》),就条件讲还没有完全具备,因为太平天国的印书有许多都收藏在外国的图书馆或博物院,其中有些如《新遗诏圣书》、《钦定旧遗诏圣书》、  相似文献   

17.
一八五三年三月十九日,(癸好三年二月十四日,咸丰三年二月十日)太平军一举攻克金陵,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直接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京曰天京,……国为天国”(1)。为了捍蔽天京,太平军立即攻占了镇江和杨州,在同年的五月八日命克守扬州的地官正丞相李开芳,天官副宰相吉文元等以“二万为二十一军”(2)进行北伐。太平天国的北伐,为时二年,(1853年5月8日至1855年5月31日)最后以季开芳在山东茌平冯官屯“被执,槛送清京,遇害死”(3)而结束。  相似文献   

18.
喜闻史式先生《太平天国专用词语释义汇编》完稿,此书确乃治太平天国史者必备之工具书。欣读史式先生为中学历史教师摘出的《太平天国词语简释》,颇获裨益。先生“在多年的读书笔记与有意搜求的资料的基础上”成此巨著,对先生勤于治学之精神深怀敬意。今对《简释》中“外小”条的解释,小有异义,特叙以求教。  相似文献   

19.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的总纲,它根植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所固有的平等思想和太平天国富有特色的基督教精神,是两者结合的产物。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充分地反映了中国农民追求平均和获取土地的愿望,表现了对“人间天国”的向往。但是,太平天国革命终究与以往旧式农民革命不同,这首先在于洪秀全引进了西方的上帝,把中国农民的传统的平等思想和基督教中的平等博爱结合起来。把农民反封建的斗争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之具有中近代的色彩。洪秀全组织“拜上帝会”,宣布只有“上帝”是真神,其他一切人们所崇礼的偶像都是妖魔。人人都有拜上帝的权利。一切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皆是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史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择要介绍如次: 一、从《李秀成自述》到五王旗《李秀成自述》是学习和研究太平天国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学术界争鸣的焦点。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杰出将领,支撑太平天国的柱石。李秀成在天京陷落时保幼天王突围,不幸在方山被捕,在曾国荃营写下《自述》,这份《自述》为太平天国留下真史。从《李秀成自述》入手,拨乱反正,便成为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首要任务。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的将领,对其功过是非应当作恰当的评价,但他绝不是“四人帮”所说的革命叛徒,更不能以李秀成这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株连今人。这点近年来已得到史学界的公认。目前对李秀成的评价已进一步,多数史学工作者认为李秀成是功大于过的太平天国功臣。罗尔纲先生认为李秀成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