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朱景和同志在《电视研究》1991年第6期发表题为《谈纪实性与戏剧性不可相容性》的文章指出:纪实性与戏剧性不能相容。文章说:提出“纪实性电视剧”和“电视报道剧”这个品种名称的同志,主要根据是几部比较成功的现代生活题材电视剧。文章指出:这些作品的取材途径和社会效果是一回事,它们的属性名称是另一回事。问题在于“戏剧”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亲情》座谈会发言摘要编者按:由湘潭市广播电视局和湖南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上下集电视剧《亲情》,9月上旬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了。《亲情》通过建国初期毛主席接待几位从家乡来访的亲友,处理好“亲情”与“国情”关系的故事,再现了毛主席廉洁风范,也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发挥陕西文学创作优势,整合影视生产资源,共制作了180部近4000集电视剧,其中包括象《激情燃烧的岁月》、《西安事变》、《大秦帝国》等鸿篇巨制,还有不少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公认的“影视陕军”品牌形象。最近,28集电视剧《保卫延安》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这是“影视陕军”为全国观众倾心奉献的又一部精品力作,该剧播出期间,恰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纪念日,也是纪念建国60周年“献礼剧”的隆重开篇,影响更为深远,意义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4.
曹颖确实火了。主持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综艺大观》,主持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和元宵节晚会,并且主 持得有特点有个性可圈可点,成了众人瞩目的人物;拍戏,拍古装戏、现代戏;拍电影、电视剧好戏连台,出演女主角的电视剧《漂亮女孩》和《大雪无痕》于春节前后相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而《文成公主》也正在热播。可以说中央电视台把她给捧红了。 长发飘逸笑容可掬的漂亮女孩却没有学过主持和表演,她原来也不曾想到会和影视结缘。 学过舞蹈、学过古琴、学过化妆,就是没有学过主持和表演.偶然触“电”,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曹颖出生…  相似文献   

5.
在地方电视台中.广东电视台的电视剧制作一直受到同行们的关注。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末.以《商界》,《外来妹》、《公关小姐》、《情满珠江》、《农民的儿子》、《英雄无悔》、《和平年代》为代表的电视剧,一直在中国电视行业中为人称道.也获得了足够的荣耀:1987年《公关小姐》在广东台播出时,其收视率竟然达到90.99%,同时还获“飞天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1994年制作的《情满珠江》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立即轰动全国,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金鹰奖”等三大全国级奖项的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广电部召开入选作品表彰会中宣部设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个一工程奖”评选活动,今年已进人第6个年头.1996年度广电部在此项评比中共有7都作品获得殊荣。它们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制作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中央电机台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香港沧桑〉、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的长篇电视剧《香港的故事》、中央电视台制作的长篇电视剧《车间主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剧《运河人》、中国唱片总公司和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音乐电视《珠穆朗玛》。中央电视自在此次于9月份结束的全国“五个一…  相似文献   

7.
7月26日,《解放军报》三版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政治部干事沈保卫一年前公开撰文《向“法轮功”宣战》的事迹,并在一版报眼位置发了消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20余家首都新闻媒体也同时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又专门录制了一期“实话实说”节目,于8月1日播出。在首都各新闻媒体形成立体宣传的同时,沈阳军区《前进报》及辽宁省市单位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对此也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这一典型事件的宣传,引起了全国读者、听…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影著名导演张艺谋几年前曾说过“文学驮着影视走”,有趣的是如今“影视驮着文学走”。一部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中播出后,众多出版社闻风而动,聚集《钢》剧,“大炼钢铁”顷刻成为电视剧“催热”出版业的一个闪亮的热点。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就在《钢》剧播出以前,缘于电视剧的播出导致出书热卖的现象早就有过。从80年代的《新星》、《四世同堂》,到90年代的《围城》、《孽债》,《红处方》、《雍正王朝》和《过把瘾》等文学读本,无  相似文献   

9.
“人要活出个模样来。”这是 日前正在中央电视台播映 的26集电视连续剧《小楼风景》的主题,也是青年导演沈好放特别推崇的做人准则,追求的真谛! 沈好放,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连续执导了《樱花梦》、《三国演义》、《小墩子》、《小楼风景》等电视剧,他的名字也越来越被广大观众熟悉,也算是在电视艺术的天地里干出个模样,幼时想当导演的梦想成真了!  相似文献   

10.
《雍正王朝》创作谈王伟国《雍正王朝》在1999年初中央电视台播出,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甚至被人们视为“《雍正王朝》现象”。这个现象很值得我们的电视剧制作单位研究。它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电视剧拍得好看。这个问题是当前电视剧创作者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并可以引伸到如何将反映现实生活的电视剧、主旋律电视剧拍得好看。我认为电视剧《雍正王朝》在以下几方面值得研究:第一,剧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生动独特的人物形象。无论是焦晃扮演的一代明君康的王者气度,还是唐国强扮演的雍正的“勤政为民”作风和…  相似文献   

11.
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在刚开播的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播出。由此,电视剧与中国电视几乎一同诞生,中国老百姓普遍接触电视也是这时开始的,并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特别青睐,现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的文化“主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似乎进入一个言情时代.《不谈爱情》、《怀感问题》、《错在重逢》…….今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的反腐力作《苍天在上》同样也夹杂着言情的味道,这虽然不构成整部电视剧的主题,可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化,言情的高潮也日益迭起;另一部反映公安战线的《英雄无悔》,在“最受全国观众喜爱的文艺类作品”收视统计中名列榜首,但言情味在该剧中仍表现得异常浓厚.  相似文献   

13.
不断磨砺思维之剑———《志在必得》采写札记杨健2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了我采写的通讯《志在必得———清华同方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产业化工作纪实》和评论员文章《矢志不移“化”到底》,当天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也播发了这组报道的摘要。文章一经发表...  相似文献   

14.
1958年5月,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首播,一个多月后,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可以说,电视剧几乎与中国电视一同诞生。7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和电视机的迅速普及,电视剧也逐渐成为中国大众文化最重要的资源。2000年,中国电视剧年产量已超过了1万部集,与20年前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9月底,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对到期符合解密条件的万卷档案向社会开放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前来咨询查阅的人员络绎不绝。新闻传媒首先对泉州市档案馆这一为民办实事好事的重大举措给予了充分报道。就在万卷“密级”档案向社会开放的当天,《泉州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万卷“密级”档案文件向社会开放》的详细报道。10月2日,《泉州电视台》“新闻广角”、《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分别以《泉州万卷“密级”档案与市民亲密接触》为题作了专门报道。10月4日,《东南早报》也以题为《万余历史秘密今朝破壳》的专文,报道…  相似文献   

16.
郝庆 《新闻与写作》2000,(12):18-18
我从事对外文化报道已人有几年的时间了,虽然成绩甚微,但也初步摸索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觉得文艺报道中最有意义的是所谓“抓大鱼,”这也是我在这篇小文中要探讨的一种视角。我在对外文化报道方面写的一些稿件,不知可否称作“抓大鱼”,如《家庭文化在京悄然兴起》、《京城通俗电视剧走俏》、《京城广播真火爆》、《京城京味文学走红》、《京台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等。我想以这些稿件为例子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文化报道面很广,涉及多种领域,可报道的东西比较多,如各种演出,各种展览,各种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影视动向等。但我觉…  相似文献   

17.
“纪实性电视剧”和“电视报道剧”这个品种名称的提出,主要根据是几部比较成功的现代生活题材的电视剧。如《新岸》、《家风》,近期的《好人燕居谦》等。我认为,这些作品的取材途径和社会效果是一回事,其属性名称是另一回事。问题在于“戏剧”和“纪实性”,  相似文献   

18.
《金魔》──从“家史”到“小说”渠川电视连续剧《昌晋源票号》自中央电视台在第一套节目播出后,引起广泛反响。这部电视剧系根据渠川同志的长篇小说《金魔》改编的。《文学报》刊发了渠川先生谈《金魔》创作经过的文章,现摘发如下,供参阅。要写小说,就必须到山西去...  相似文献   

19.
从事电视新闻工作多年,有个“小问题”一直使我颇感困惑。这就是各台每天播发的每条新闻的最后,说明消息来源,总有这么一句:“这是××台报道的”,或者“××台报道”,或者“这是××台予以报道的”。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来说,1994年以前在播发每条新  相似文献   

20.
若文 《今传媒》2005,(10):32-33
今年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大型媒体以及省级诸多媒体,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进行了一系列报道。与以往相比,其着重点有了明显的拓展,报道策划理念也随之刷新了。报道着重点的拓展由“白领”拓展到“蓝领”:展现了现代工人的崭新形象。“蓝领”在报道中的频频出现,是各大媒体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而鼓与呼中引人瞩目的一点。在这方面,相继推出了“从搬道工人到铁路信息自动控制领域专家”的罗东元,“驾驶着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纺织设备”的电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