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一个人怎么会异貌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同一个人在“春光明媚”的春天里的容貌和其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的容貌就有差异,同一个人在“幸福喜悦”时的容貌和其在“悲伤痛苦”时的容貌就会有所不同,同一个人在“青春年少”时的容貌和其在“老态龙钟”时的容貌就会有很多的不同。所以“同人异貌”是一种客观存在。由于同一个人在不同情景、不同状态下的面貌会发生改变,我们在作文  相似文献   

2.
是上还是下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感觉,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看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同感受。同样一幅画,由于看的人当时的心理状态不同,看起来就会有不同的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投射”。通过下面这个小测试,看看你目前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星星点灯     
容貌不美让我自卑星星阿姐:我是一个皮肤粗黑、容貌一般的女孩,总觉得自己像个“丑小鸭”,在这种阴影下,我的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内心充满了自卑,感到谁都比我强,真的很烦恼。兴国小婕不用烦恼,更不必自卑。因为“特别美”或“特别丑”的人总是极少数。就容貌而言,大多数人都属于中等。人们在认识和评价一个人时,往往是从总体上考虑的。一个容貌一般的人,如果充满活力,有进取精神和优良的品德,那么,他(她)就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谁还会在意他(她)的长相呢?如何摆脱嫉妒心星星阿姐:同桌曾是我的好朋友,以前我一直帮助他…  相似文献   

4.
对同一个人、同一种现象,所持的眼光不同,思路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对待方法,其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村有个12岁的男孩,名叫施凯。他从小活泼好动,手脚总是闲不住,特别爱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武打,整天上树爬墙,挥棍舞棒,蹦跳跌摔,闹得鸡犬不宁。妈妈气得拿棍子打他,也不能使他老实。妈妈说这孩子变成“野人”,没治了,对他失去了信心。施凯的舅舅看到小外甥的这种表现,心想:小家伙爱模仿,好动作,有灵气,能吃苦,说不定有天赋,如果引导、培养得法,很有可能出息成一个特殊人才。…  相似文献   

5.
茅萍荷 《江苏教育》2008,(10):14-15
综观近几年的小学语文试卷,很多试题充分体现了“珍视学生个人体验,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新理念,开放性的试题,必然诞生个性化的解答。在实践中,尤其在一线集中阅卷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同一个答案,不同的阅卷者会有不同的见解;同一份试卷,不同的阅卷组会给不同的分数。这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坚持正确的、科学的评价观,就不会使我们的评价因为阅卷者的个人因素产生太大的偏差,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评价的核心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读书的滋味     
“请问书为何味?”——“百味”!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去读,会品出不同的味道。就拿《红楼梦》说吧,有人品出“宝黛之间甜蜜的爱”,有人品出“凤姐”刺鼻的辛辣,也有人品出“树倒猢狲散”的凄苦,也有人品出“外强中空”的贾府的辛酸……红楼上下几百号人,各有各的故事,真实反映了百味的人生。不同的书,同一个人去读,同样会品出各样的滋味。曾经夜读《红楼梦》,我哭湿了  相似文献   

7.
[话题由来] 生活中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对比,事与事之间有对比,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对比;人与人之间有对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况下也会有对比。同学们在叙事或写人时,如果能抓住生活材料中的对比因素加以生动的描述,就可能写得更加生动而深刻。  相似文献   

8.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文学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同人“山阴道上”,然而其万千之美,往往不是让我们“目不暇接”,甚至“被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用几位美国总统使用“体育比赛隐喻”分别强调“同一起跑线”和“个人竞争意识”两个不同侧面的情况说明,虽然不同隐喻代表不同的隐喻概念,有时不同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会导致使用不同隐喻,但是同一隐喻概念的侧重点亦会有所不同。此外,使用隐喻时还应注意语境或上下文中隐喻概念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鉴赏和一般的作品解读中,人们都承认“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承认读者对于同一个人物可以有不同的形象投影和感情体认。但是对于作品的主题,正统的看法是应该大体趋于一致。如果引入西方现代文论来看对主题的理解,就会发现人们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往往有着较大的有时甚至是本质上的差别。这个问题可以从纵横两个向度来考察。纵向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阐释权利”,从而产生不同的阐释。横向看,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物理中,有一些分属不同章节的知识,表面看来似乎差别很大,但只要深究一下它们的本质和规律,就会发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此,我暂且将这种现象称为“同一现象”.在教学中,如果经常注意总结、归纳和挖掘不同知识之间的同一现象,就能使学生通过知识  相似文献   

12.
王荣荣 《文教资料》2012,(4):107-108
"自由"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富于变化的概念。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不同人,同一社会不同时期的不同人,同一社会同一时期的不同人,"自由"观都不尽相同。本文认为自由教育的本质即自由教育的精神,其取决于人们的"自由"观念。作者通过对伯林《自由论》中两种自由概念的思考,推出在此自由观观照下自由教育的核心精神即人道主义精神与理性精神,希望此自由教育之精神成为使教育真正作为一条通达自由之路的引领。  相似文献   

13.
自主感悟,就是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自主探索,将外在信息理解、内化、吸收、建构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自主感悟尤为重要。由于学生个体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思想与情感的不同,阅读同一部作品所产生的感受就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阅读同一篇文章,其对文章的理解也会不同,这些事实说明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集中化的行为。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在“减负”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有他成熟的经验和独到的论述。他认为 ,负担过重与否“是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智力背景和教学方法下 ,学生的负担是不同的。由于各个学生的不同精神状态和智力水平 ,其学习负担也会不一样。因此 ,不能笼统谈论“负担过重”问题。  以同一教材而言 ,可能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无法理解的教材会成为力所不及的。但也“可能因集体和个人智力生活的不同而大有出入。如果作为学习背景的智力生活十分贫乏、狭窄 ,那么 ,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极小的知识量也会成为力所不及的”。如果学校和班级有丰富的智力生活 ,又…  相似文献   

15.
吕群芳 《教书育人》2006,(10):18-19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审美情趣、性格、文化修养、期待视野、经历等的不同,获得的阅读感受与审美关注就会不同,因此,学生在阅读时产生“误读”现象是难免的。不可否认,“误读”有时的确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意外的惊喜和收获,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误读”都是美丽的、精彩的。我们对学生的“误读“不能不作为,而是应该“对症下药“,及时引导纠正。  相似文献   

16.
综观近几年的小学语文试卷,很多试题充分体现了“珍视学生个人体验,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新理念:开放化的试题,必然产生个性化的解答。在一线集中阅卷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同一个答案,不同的阅卷者会有不同的见解;同一份试卷,不同的阅卷组会给出不同的分数。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和一个陌生人办完事情匆匆分手的时候,有人问你“那个人长什么样啊”?你回答起来会很困难,为什么?因为你还来不及仔细观察他的长相,就已经分手了。有的同学描写人笑或者哭时,为什么写几句就没词儿了,因为他平时很少仔细观察不同的人的各种各样的表情。就拿笑来说吧,性格不同的人笑起来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下笑起来也不一样,不仔细观察,写起作文来不是没词儿就是千人一面。本期的“百态观察”通过两个例子和同学们探讨一下:观察时细致入微与全面的关系问题。观察要细致。现代作家阿累的文章《一面》中这样描…  相似文献   

18.
“当一所学校或者一家公司对其人力资源用这同一种有灵感和有意义的方式进行处理,他们就会创造教育和商务的杰作。”  相似文献   

19.
田林全 《辅导员》2010,(18):6-7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同一教学文本,不同的教者就有不同的教学理解和设计,所以我赞同朱慧琴老师“同课不同形”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记叙文写作中,神态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法。神态指人的表情、神色、态度等,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性格、身份和经历的人,即使身处同一条件下、同一件事件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神态;同一个人的神态,在不同人的眼中,也会对其感情色彩有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