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主要研究了北宋后期苏门人集团的形成过程,苏轼在苏门人集团形成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包括苏轼的性格、学观念、学使命感对苏门人集团形成的影响;对古今人所认定.的苏门人士名单进行了甄别和全面补充,研究结果表明,北宋后期大多数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家,几乎都囊括在苏门人集团中。  相似文献   

2.
苏门是一个特殊的文学创作群体,它不同于其它文学流派,其内部成员不是简单地效仿苏轼,而是极具个性和创新精神。苏门在词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观念上都不完全相同,他们共同创造了北宋中后期词坛创作和评论的繁荣局面。这种现象固然同时代思潮和苏轼的倡导不无关系,但也同他们高度自信、争强好胜、追求极致的性格和勇于创新的观念分不开,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苏门于元祐年间正式成立。宋人所谓的苏门只等同于“六君子”,至多只能再加上苏轼、苏辙。而在今人的认知中,苏门的范围与意义已从社交、学术、政治、文学这几个方向被扩大。正因如此,苏门到底应该有多少成员,再也无法确指。苏门词人作为苏门的附属概念,在模糊程度上更是如此。对苏门与苏门词人进行界定,最重要的是要求其文学创作的内在精神即王木照所谓的“政治上自立自断、学术思想上独立思考、文学艺术上自由创造”,这种内在精神使得苏门词人的作品自带一种隐约幽微的“生气”。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李之仪善于学习苏轼豪旷俊逸之意气及苏门“以诗人词”的创作意识,并将“以花间为宗”的词体特征论及清婉的创作艺术一并融入词中,呈现出多重意蕴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5.
作为宋代文化史上一个特殊的人文群体,以苏轼为核心的苏门学者的词学理论与批评是词学史、批评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个案。苏门学者掀起了词学批评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苏门集团的批评状况,不仅充分反映了词坛创作界与批评界相融的审美文化生态,而且透露出词学理论与批评走向自觉、开始自觉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作为宋代文化史上一个特殊的人文群体 ,以苏轼为核心的苏门学者的词学理论与批评是词学史、批评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个案。苏门学者掀起了词学批评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苏门集团的批评状况 ,不仅充分反映了词坛创作界与批评界相融的审美文化生态 ,而且透露出词学理论与批评走向自觉、开始自觉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游于苏轼门下,与苏轼经常进行诗文唱和,会饭雅集。不仅文学上的交往频繁,他们在政治上也同命运、共沉浮,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苏门文人,四学士在辞赋创作上都有对苏轼赋风的传承,同时也有新变和个人特色的体现。又苏轼鼓励门下文人大胆创新,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在他的这种启发下,四学士及其门下文士们的文学风格丰富多彩,各有风骚,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北宋文坛上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8.
李昭■与苏轼的交往较少受到研究者的注意。本文全面考察了两人的交往经过 ,比较分析了两人在家庭成长经历、个性与兴趣爱好、政治遭遇与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似之处 ,认为李昭王巳通过书信形式 ,正式拜苏轼为师 ,两人关系密切 ,大半生的命运均受此影响 ,他与苏轼的关系 ,是师弟子关系 ,他是苏门文人集团中的一员。文章还对李昭王巳的出生年代作了考察推断  相似文献   

9.
蜀党是北宋中后期出现的政治集团,它以苏轼、苏辙为领袖,以包括黄庭坚、秦观、张耒在内的苏门六君子等人为其成员。蜀党的政治活动,贯穿了从仁宗嘉祐到北宋后期,并亲身经历了期间大大小小的政治纷争。苏氏蜀学是其立党思想,苏门则是日后蜀党的主要组成力量。同时,蜀党代表了中后期文坛的最高成就,使这一群体成为文人参政的典型而受到瞩目。  相似文献   

10.
李昭(王巳)与苏轼的交往较少受到研究者的注意.本文全面考察了两人的交往经过,比较分析了两人在家庭成长经历、个性与兴趣爱好、政治遭遇与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似之处,认为李昭(王巳)通过书信形式,正式拜苏轼为师,两人关系密切,大半生的命运均受此影响,他与苏轼的关系,是师弟子关系,他是苏门文人集团中的一员.文章还对李昭(王巳)的出生年代作了考察推断.  相似文献   

11.
陈师道作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与苏轼的交往长达二十多年。过去对此重视不够,研究不充分。陈师道与苏轼的交谊,植根于他们对为人和交友的共同道德价值选择和在文学事业上的共同追求。陈师道在创作上表现出的与苏诗不同的艺术风格,适合其性格与人生经历的积极选择,并且得到了苏轼的鼓励与支持。  相似文献   

12.
受苏轼影响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苏门四学士都有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这主要体现在他们"以文字为词、以才学为词、以议论为词"的创作观上.  相似文献   

13.
苏轼文人集团是一个以苏轼为中心,"苏门六君子"及李公麟、米芾等书画艺术家为主体的文士集团,他们的艺术思想直接影响到北宋元祐以后的书画风气和艺术批评。其"士人画"的艺术思想,"以诗为画"的艺术追求甚至突破士人书画的界限影响到院体绘画,邓椿《画继》作为北宋重要的艺术批评资料,其艺术观点深受苏轼文人集团艺术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宋中后期,以苏轼为代表的苏门词人,高擎“以诗为词”的改革大旗,对词体进行积极的革新和创造,使词由音乐的附属品、文人游戏的“小道”、“末技”渐渐变成了一种具有独立品性的与诗并驾齐驱的文学体裁。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最终发展到艺术的顶峰,以至被后人誉为“一代之文学”。  相似文献   

15.
北宋中后期,以苏轼为代表的苏门词人,高擎"以诗为词"的改革大旗,对词体进行积极的革新和创造,使词由音乐的附属品、文人游戏的"小道"、"末技"渐渐变成了一种具有独立品性的与诗并驾齐驱的文学体裁,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最终发展到艺术的顶峰,以至被后人誉为"一代之文学"。  相似文献   

16.
北宋是辞赋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的辞赋创作又是北宋中后期辞赋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历代对苏轼、苏辙和“四学士“的研究多集中于他们的诗、文、词、文艺理论乃至书画等方面,对他们辞赋创作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则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恰当的评价。本文拟就苏轼、苏辙和“四学士“辞赋数量的统计、作品的研究、成就的评定等几个方面对历来的研究状况略作回顾。以推进此六人辞赋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对全面评价此六人的文学成就,探讨苏门的创作特征,更加深入地研究辞赋这一特殊文体,都应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北宋是辞赋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的辞赋创作又是北宋中后期辞赋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历代对苏轼、苏辙和"四学士"的研究多集中于他们的诗、文、词、文艺理论乃至书画等方面,对他们辞赋创作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则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恰当的评价。本文拟就苏轼、苏辙和"四学士"辞赋数量的统计、作品的研究、成就的评定等几个方面对历来的研究状况略作回顾。以推进此六人辞赋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对全面评价此六人的文学成就,探讨苏门的创作特征,更加深入地研究辞赋这一特殊文体,都应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从研究“苏门文学团体”的新角度,探析了苏轼对张耒的影响,着重说明了二人在政治改革观点上的一致性和人生道路上的共同点以及产生其共同点最的深层原因。文章揭示出苏门人士的结合固然与其政治观点上的一致性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的乃是基于文学事业上的密切关系。文章的研完对系统研完“苏学”学术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观居苏门四学士之首,深得苏轼赏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词的创作上,秦观走的不是他老师的路子,词风迥异苏轼而近似柳永。因此,历来秦柳并称。那么,秦观既为苏门学士,其词为何多学柳永?对此,笔者认为,秦观由于个性、气质与苏轼存在着差异,也由于在艺术上有新的追求,秦词不可能呈现出与苏词完全相同的面貌,但秦词不仅受过柳永词的影响,更深受苏轼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比较分析秦苏词风相似之作,深入探讨秦观对苏轼词风的继承,有助于我们对秦词的全面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苏轼是我国北宋中期文坛上的领袖,黄庭坚为苏门学士并开一代诗派。师徒之间诗文酬唱频繁,友谊非凡。从他们大量的酬唱诗文来看,二人之间的友谊体现在他们生活志趣以及人格理想上的相知相通,诗歌艺术上的交流切磋、争奇斗巧和宦海沉浮,人生遭遇中的勖勉与慰藉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