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培育现代农民 ,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需要提升各方面素质 ;我国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 ,应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抓好科技园建设、建立科技服务体系等途径培育现代农民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社区具有从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过渡性的显著特点。在这里不仅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遗留,而且存在居民素质较低、社区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适应新制度的管理与运作方式等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中村"社区向真正城市社区的全面转型,必须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正确处理"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向真正城市社区的过渡与衔接关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居民和居委会及企业管理人员也要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3.
开展社区教育必须以课程为中心,通过课程开发和教学,在满足居民基本教育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居民学习的实际需求,不断推动社区教育深入发展、内涵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社区老年英语课程建设研究,充分结合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课程开发设计,不断规范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涵,提升课程品质,并确保其有效实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教育课程所具有的社会化属性。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基础工程.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及普及程度是我国国民素质提高与否的重要指标,"控辍"政策是这一指标实现的基本保障之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和"控辍"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全面有效的政策来推进,只有"控辍"政策完整而又不缺失,并且有针对性、实效性、预见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才能真正成为保证力量,否则就是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5.
推进新时代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应有之义,是占领农村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农民思想理论素养的前提条件.新时代农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应用具备着一定的价值,然而却面临着语言环境、语言内容、语言模式和语言风格的多重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探索出新时代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应用路径:善用语言资源,促使语言环境向着安全和谐的方向发展;坚守农民立场,实现语言内容与农民现实需要的有效对接;强化互动交往,推动语言模式向着平等对话的方向转变;学习农民语言,促进语言风格与农民生活世界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若要促进城镇化就应先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再逐步在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使得农民生活富足。并指出政府应该为农民工问题上提供保证,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时,政府应明确土地财产权,活化农民土地财产权;改变原有的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发展科技,提高农民的素质来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 ,农村基础教育出现了“升学主义”观念有所加强 ,“育人价值”受到忽视 ,“身份歧视”导致辍学现象的发生 ,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下滑和课程结构滞后等问题。只有通过实施转变基础教育观念、发挥基础教育的文化功能 ,消除“身份歧视”思想 ,加强对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监督 ,改革和完善课程结构 ,才能确保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社区与经济园区共建不仅有利于统筹安排社区化条件下的农民生产和生活,推进农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也有利于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应当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抓好社区农民的就业转型,防止"空心村"的出现;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战略,合理承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产业转移,从而产生"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三位一体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必须针对人的素质形成的特征和要求去组织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目的.一素质作为先天与后天的合金,它的形成具有以下特征:1.内化性.人的素质是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但它并不是文化知识本身.文化知识必须经过主体的思维加工,与原有的心理结构相融合,才能逐步形成素质.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对文化知识死记硬背,食而不化,那么这些知识就与素质无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与城镇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保证城镇建设的发展,完成相应的指标,不得不扩大土地增收。这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广大失地农民群众的土地权益,甚至引发激烈冲突,给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极为不利影响,同时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为此,着眼于我国城镇建设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缺失的现状,厘清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处理,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将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意识贯穿于城镇建设发展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建设和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才能推进进社会主义和谐稳步前进。本文主要从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缺失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其具体原因,并就农民的土地权益如何保护这问题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如今,以营造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终身教育实践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载体,推进社区教育,构建社区教育体系是营造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社区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实现从一次性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观念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观念转变、从传统校园封闭教育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观念转变、从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向以学员和学习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转变,探索并建立社区教育中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一、社区教育中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特征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学员在社区教育中心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  相似文献   

12.
建立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作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性要素,广大农民需要积极有效参与,以改善并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这其中,社区教育的功能不容忽视。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互动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两者互动困境,着眼于阐释互动机理,重点刻画农村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的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素质教育实施十几年后,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仍然不尽人意,大量理工科院校学生仍存在人文素质缺失的情况。笔者认为,针对这些问题尽管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较之传统人文教育理念有一定改进,但仍然存在较大误区。本文意在通过对前人的总结和对现有人文教育体系的研究,改变传统人文教育理念和固定思维模式,从人文素质教育的定位问题、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以及如何应对人文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育模式的转变等问题上提出可操作性对策,并提出用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从真正意义上促进理工科院校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社区教育具有全天候、全方位、全人生的基本特征,是对国民普遍实施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最佳选择。教育与社会协同发展,早已成为共识,而社区教育的提出与实施,则是建立学习型社会,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教育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而人才培养必须经过教学才能实现。中专教学应从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入手,使用多种教育方式,强化学习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各类体育媒体在不断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体育信息、体育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极不协调的社会责任严重缺失的现象.由此,笔者拟从体育媒体全图景传播的视角探讨体育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成因、确证体育传播媒体所应承载的社会责任.只有让全媒体都认清了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才能使我国的体育媒体为受众提供全面准确的体育信息,才能将体育的教育功能发扬光大,努力使我国成为一个真正的传媒大国.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我国实施现代化教育工程的大背景下,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现代化教育技术必须在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念指导下才能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有效教学策略,使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终身教育的理念席卷全球,成为了我国香港和台湾老年教育发展的催化剂。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我国香港和台湾两地相继颁发政策法规推动自身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本文从比较分析的视角出发,分析两地社区老年教育形塑背景的异同,阐明了两地社区老年教育的实施方式,即依托中小学、民间组织、宗教团体以及老年人大学等平台。纵观两地社区老年教育的实施,折射出不同的价值意蕴:我国香港地区强调满足长者日常需求,促进老人真正回归社区;我国台湾地区则致力于保障学习权益,提升老人再教育及再社会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19.
通过扎根于乡村的田野化研究发现,农村学生对自主学习方式的认识不够,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不足,形式化严重。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学生家长“现实”化的教育逻辑,农村教师懈怠的教学态度,农村学生场依存性的学习态度以及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的匮乏和评价体制的不健全。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学校应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行政部门需在增加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方面负起责任来。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是我国终生教育体系中的联接口,以往的教育由于忽略了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致使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接口断裂。为适应21世纪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发挥高等教育的资源优势,介入社区教育,实现高等教育重心的下移,同时让社区教育介入高等教育之中,使社区教育向大教育发展,形成双向介入的互惠性高等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联合体,实现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