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1990年,高丽娅调到南岸区四公里小学当语文老师。此后12年中,她共交给学校48本教案。2002年4月,因为要写一篇教学论文,她想从以前的教案中查资料,便要求学校退还教案,谁知学校只还了4本。高丽娅认为学校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协商未果后告到法院,要求学校返还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  相似文献   

2.
高丽娅是重庆市某小学的语文教师,从1990年1月到2002年4月,她共交给学校48本教案。近来,因写教学论文的需要,她向学校索取自己的教案,但学校仅退还她4本,其余44本下落不明。为此,高丽娅起诉学校。她认为,学校的行为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要求学校返还剩下的44本教案,并赔偿劳动报酬及精神损失费共8800元。  相似文献   

3.
高丽娅是重庆市南岸区某小学的语文教师。从1990年1月到2002年4月,她一共交给学校48本教案,因写教学论文的需要她向学校索取自己的教案,但学校仅退还4本,其余44本下落不明。高丽娅提起诉讼,认为学校的行为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要求学校返还剩下的44本教案,并赔偿劳动报酬及精神损失共8800元。南岸区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空白教案薄是学校作为公用品发放给高丽娅的,性质上属于学校财物,应属学校所有。根据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教案不属于“作品”范畴,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教师的教案属于工作成果,学校有占有、使用和处理的权利。由…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5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播出了这样一个案子:2002年4月的一天,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教师高丽娅要求学校返还她以前上交的全部教案,但是学校只还给她4本教案,而其他的44本教案被告知已处理掉了。高老师认为教案是她的劳动成果,有她自己的思想和对知识的理解,有她的个人创作在里面,学校没有理由扔掉,而学校认为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双方各执一词。2002年5月,高丽娅向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提交了起诉书。在审判和节目制作的过程中,法官和记者针对教师教案是否有自己的思想调查了重庆市许多小学教师,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师…  相似文献   

5.
高丽娅是重庆市南岸区某小学的语文教师,从1990年1月到2002年4月,她一共交给学校48本教案。因写教学论文的需要她向学校索取自己的教案,但学校仅退还4本, 其余44本下落不明。高丽娅提起诉讼认为,学校的行为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要求学校返还剩下的44本教案,并赔偿劳动报酬及精神损失共8800元。南岸区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空白教案薄是学校作为办公用品发放给高丽娅的,性质上属于学校财物,应属学校所有。根据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教案不属于“作品”范畴,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教师的教案属于工作成果,学校有占有、使用和处理的权利。由于国家法律和教育行政部门均无对教案归属的明确规定,故高丽娅要求学校返还教案,于法无据。高丽娅老师表示不服,将提起上诉。(2004年1月16日《新闻出版报》)  相似文献   

6.
教育界沸沸扬扬的“教案官司”长达两年,历经上诉、发回重审、再上诉、二审审理的艰难历程,最后尘埃落定,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语文教师高丽娅要求学校退还其教案的诉讼请求被驳回。许多学校及其管理人员因此以“教案官司”为由,认为教案所有权及其著作权均属于学校,并强行要求教师上缴教案。作为法律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澄清本案引起的法律误解。高丽娅诉讼请求是要求学校返还她上交给学校检查的特定教案(本),而并非是教案的著作权,作为教案著作权载体的教案(本)的所有权应该是谁?众所周知,教案(本)是学校发给教师备课用的教学工具,尽管其同…  相似文献   

7.
1990年1月,高丽娅调入重庆市四公里小学从事小学语教学工作。四公里小学规定,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在课前备课,编写教案,并在每学期期末向学校上交教案备学校检查。从1990年至2002年,高丽娅先后上交教案本48册。在高丽娅提出要求返还教案本后,四公里小学曾返还给高丽娅教案本4册,其余均已被销毁或变卖了。  相似文献   

8.
谭晓玉 《福建教育》2005,(3A):60-61
[案情]某小学教师,按照学校的要求,每年都将自己写的教案上交给学校,十余年来共计48本。该教师临近退休之际,想把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体会撰写成书,便向学校提出要求返还教案,但学校认为,教师的教案是教师履行教学职务行为期间的产品,所有权应当属于学校。后来在这位教师再三要求下,学校只返还了4本,其余的或者被销毁或者被卖给了废品回收站。  相似文献   

9.
[案例]1990年,高丽娅调到南岸区四公里小学当语文老师。此后12年中,她共交给学校48本教案。2002年4月,因为要写一篇教学论文,她想从以前的教案中查资料,便要求学校退还教案,谁知学校只还了4本。高丽娅认为学校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协商未果后告到法院,要求学校返还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学校进行诉讼,据查,解放以来的所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门的规定,都没有对“教案归属”作出明确、直接规定的条文。也就是说,教案归属问题遭遇法律盲点。工人日报(2005-4-7):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  相似文献   

10.
[案例回放]高某,原为某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4月,为了撰写论文和总结教学经验,高某要求学校退还其于1990年至2002年期间所上交的48本教案。但学校仅返还了4本,其余44本未返还。此后,高某多次要求学校归还教案本未果。2002年5月30日,高某以“侵犯教案本所有权”为由,将学校告上法庭。该案经历了一审、重审、二审、再审,最终法院以原告不享有教案本的所有权为由,驳回高某的诉讼请求。2005年10月,高某改变了诉讼请求,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将学校告到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4册教案本中记载的内容主要是原告高某独立创作,具有独创性,应属于作品;而另…  相似文献   

11.
周俊 《教书育人》2006,(3):20-22
案例 2002年,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的高丽娅老师将一纸诉状递交到了法院,要求学校归还自己的44本教案。高丽娅老师首先以“对教案的所有权”为诉求.从法院一审、二审和终审判决,到经检察机关抗诉后启动重审程序,在这宗全国首例“教案”官司中,她已经落败了4次。随后,心有不服的高丽娅老师改变诉由,以主张“教案著作权”为由,第五次走进了法院,誓要讨回“公道”。  相似文献   

12.
近日,我去一所学校参观教师的教案展览,发现教师的教案一本比一本厚,一本比一本装潢得漂亮,外行人看了,确有“美不胜收”之感。翻开教案,有学校检查教案的记录,非常醒目,其中“书写认真、备课详细、步骤齐全”很是打人。但是,我却有疑惑:许  相似文献   

13.
“教案”是个敏感的话题。我们通常怎样接触同行的教案?除了公开发表用作交流或示范的教案,多数情况下,是靠各种形式的检查。不少学校立有制度:教龄6年内的教师,每学年教务处抽查教案两次。有的学校每学年都要交教案,据说不写教案上课的大有人在。如果不查,认真写教案的人就更少了。 现今申报职称,也要交教案,作为一项评价指标。申报者要交一两年的教案,这就难倒了一些教  相似文献   

14.
教案漫谈     
在教学管理中,“狠抓常规”几乎是每所学校的基本管理原则,年年写教案,年年查教案。当我一本本翻看完以后,不禁对多数千篇一律的教案书写方式,又一次产生了质疑,同时也为有些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研究意识的觉醒感到些许欣慰。从70%的教案中不难看出,我们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付出的无为劳动,以及为应付检查而一贯采取的被动,无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教育界沸沸扬扬的“教案官司”长达两年,历经上诉、发回重审、再上诉、二审审理的艰难历程,最后尘埃落定,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语文教师高丽娅要求学校退还其教案的诉讼请求被驳回。许多学校及其管理人员因此以“教案官司”为由,认为教案所有权及其著作权均属于学校,并强行要求教师上缴教案。作为法律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澄清本案引起的法律误解。  相似文献   

16.
自从《人民教育》2002年第4期刊出《点击校园“水货”》文章披露教学中的教案问题,一石击起千层浪,它引发了广泛参与的有关教案问题的大讨论。很多讨论文章指出,目前教师写教案抄教参、抄教案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有的是上完课后补,教案多是在书写、字数等形式上下功夫,应付学校  相似文献   

17.
说实话,我始终对每学期(学年)的教案检查、评比不以为然——实际上,我一向准备两本教案:一本备查(评),一本授课。  相似文献   

18.
制作电子教案是救师日常教学工作之一。典型教案大都有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过程等固定标题和相关样式。“模板”和“样式”可实现教案的规范化,从而使同一学校、教研组或教师的同类文档具有相同风格,提高工作效率,而“格式”等功能可使教师根据实际需求实现教案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幸拜读了《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形式主义教案批判》一文,感触很深。一言以蔽之,形式主义教案,既残忍又不科学。形式主义教案延续至今,其主要原因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误区。规定:一律不准使用旧教案许多学校规定:不准教师使用旧教案。且期末都要上交检查盖章印,防你下次重复使用。我觉得这些规定是不科学的。设想一下,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老师教一本书,教了几遍,十几遍,写了十几遍、几十本教案,他这一辈子又要重复多少无效劳动。再说,旧教案是教师长期积累的宝贵知识财富,有参考价值,它并非是一次…  相似文献   

20.
教师写教案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制约着教学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如何使教案适应当前的教改理念,真正落实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张扬教师个性,走“实用”之路。我们带着这样一个研究课题,曾对不同学校(市、区、乡)、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了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