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世界历史》下册第173页新增加一幅插图,图的标题是:“巴黎和会上的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和奥兰多”。在本章教材的文字叙述中讲到:参加巴黎和会的“英、美、法、意、日五大国各出两名主要代表,组成最高委员会,对和会问题决策。但是实际上起操纵作用的只是英、法、美三个帝国主义大  相似文献   

2.
主要人物: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日本代表中国北洋政府代表解说员第一幕:巴黎和会布景:几张桌子(桌上放着有各国国名的牌子)、几把椅子和悬挂着的世界地图。  相似文献   

3.
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第28任总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博士和大学校长头衔的白宫主人。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他同当时其他西方国家领导人有明显不同,既不象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明确表白自己是一个奉行强权外交的“老虎”,也不同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公开宣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了使美国能够问鼎世界霸权,常常以全人类的代表身份发表一些诸如“自由”、“民主”、“正义”等动听的言辞,来欺骗国际舆论。如鼓吹他的外交方针的“实质原则”是追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人道主义”,敦促交战双方应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实现“没有胜利的和平”。在美国觉得时机成熟,直接投身列强瓜分世界的武力竞技场后,他又极力标榜美国是为了“世界最终和平”而战,“没有自私的目的”,“我们不想征服别人,也不想统治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对我们行将自愿作出的牺牲不要物质上的赔偿”,美国的参战目的在于使其变成“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等等。其中最有  相似文献   

4.
1918年1月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未尽,美国总统威尔逮在国会两院发表了“十四点和平纳领”的演说,其中关于民族自决和弱小国家权利的诺言,使中国知识界为之振奋。1919年1月,威尔逊订自出席巴黎和会,更加鼓舞了知识界对美国及和会的信心。中国人希望在和会上运用“民族自决”的原则解决山东问题。然而,威尔逊在最后关头放弃了他的原则。笔者试就山东问题的由来、和会前后期威尔逊总统对山东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分析威尔逊放弃“民族自决”原则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缔结对德“和约”与处理战后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集团,因而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共有五名,他们是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祖。陆征祥,曾任北洋军阀政府国务总理,出席“和会”时任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总长,为首席代表。顾维钧,出席“和会”时任驻美公使。王正廷,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出席“和会”时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施肇基,出…  相似文献   

6.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相似文献   

7.
巴黎和会召开之时,正值1918年大流感第三波爆发之际。作为和会关键人物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和会决策的关键时刻,患上了严重的流感。这一偶然的、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很可能微妙地影响了巴黎和会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进而微妙地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和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威尔逊利用“一战”后人们希望和平的愿望 ,于 1918年 1月 8日向美国国会发表演说 ,提出了结束战争、缔结和约、维护战后和平的“十四点纲领”。其中的十四点便是呼吁组织一个国际联盟 ,以防止战争 ,保障世界和平。为此 ,1919年 1月威尔逊亲自参加巴黎和会 ,并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起草国际联盟盟约上 ,最后又使盟约列入《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 ,以便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然而在美国国内 ,共和党人本来就对威尔逊的说法颇为恼火 ,在组织参加巴黎和会的美国代表团时 ,威尔逊又不许有影响的共和党人参加 ,这更使他们愤愤不平 ,于是…  相似文献   

9.
1914年9月19日于伦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当时的自由党大臣大卫·劳合·乔治发出激昂的战斗号召,誓将战斗到最后。在演讲中,劳合·乔治谴责德国是“欧洲公路上的鲁莽驾驶员”,并指出如果英国不站出来拯救世界,这就将成为“人类黑暗的一天”。这位威尔士人宣称:“他们认为我们无法打败他们。  相似文献   

10.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次,一位朋友很纳闷地问其中缘由。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  相似文献   

11.
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其彪炳赫赫的政绩和难以磨灭的深远影响,可与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阿伯拉罕·林肯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相媲美。作者选择威尔逊总统为研究对象,可谓任重志昂。  相似文献   

12.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以此来形容约翰·克里最确切不过了。3月2日,这位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民主党参议员,在10个州同时举行的“超级星期二”的预选中,一举拿下9个州,稳获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最终提名。今年11月,他将与布什争夺总统宝座。克里成功秘诀究竟何在? 克里于1943年12月11日出生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23岁那年,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就加入美国海军,参加越战。1972年,克里开  相似文献   

13.
一次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举行。和会竟然牺牲中国利益,讨好日本。此事最终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图为巴黎和会会场。  相似文献   

14.
高校制度改革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内容2 0 0 1年 10月 10日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 2 0 0 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颁给了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三位美国教授 ,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信息经济学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他们在 2 0世纪 70年代 ,“利用不对称信息 ,为广泛的市场理论奠定了基础”。这三位经济学家的基础性贡献 ,“形成了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现实生活中 ,许多市场都存在当事人信息的不对称 ,即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比如 ,借款人比贷款人更清楚还款的前景 ,雇员比雇主更清楚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努…  相似文献   

15.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坐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多么经典的一句话!我们需要总结昨天的失…  相似文献   

16.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多么经典的一句话!从昨天的风雨里走过来,身上难免沾染一些尘土和霉气,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记忆,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我们需要总…  相似文献   

17.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以此来形容约翰·克里最确切不过了。3月2日,这位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民主党参议员,在10个州同时举行的“超级星期二”的预选中,一举拿下9个州,稳获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最终提名。今年11月,他将与布什争夺总统宝座。克里成功秘诀究竟何在?克里于1943年12月11日出生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23岁那年,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就加入美国海军,参加越战。1972年,克里开始涉足政坛。10年后,当选马萨诸塞州副州长。刚过不惑之年,他便当选联邦参议员,此后三次获得连任。这次竞选之初,克里的支持率只有11%,远不及前佛蒙特州州长迪安和前…  相似文献   

18.
1936年10月,乔治·海德姆随红一方面军南下西兰公路,迎接即将走出草地的二、四方面军。中途遇到了代表中共中央去迎接二、四方面军的周恩来,当他们走到同心县时,大家肚子都饿极了,当地老百姓回民多,又是新区,找饭吃很困难,后来发现有一座清真寺,想进去,又怕阿訇对红军不了解不予接待。大家问乔治:“你是阿拉伯人,懂不懂伊斯兰教的礼节?”乔治说:“当然懂了。”周恩来说:“那好,就派你为全权代表,去跟阿訇联系一下,给我们大家做一顿饭吃。”乔治带着众人走进清真寺,完全用伊斯兰教的礼节,拜见阿訇,说明了来意。阿訇见他确是伊斯兰“教徒”,便在寺内给他们安排了一顿午饭。当阿訇问乔治姓名时,乔治想这里回民姓马的多,自己的姓是海德姆,  相似文献   

19.
英国前首相劳伦·乔治对朋友说:“我喜欢将自己身后的门关上,抛弃那些美好的成就感或是使人压抑的失败感,振奋精神重新启动,而这往往使我得到了更多的成功。”劳伦·乔治非常懂得“舍”与“得”的辩证法,他知道一个人如果太多地沉溺于过去,那他肯定会失去将来。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4月 2 5日至 2 6日 ,美国盖蒂保护所提姆·韦伦所长、珍·玛丽·条顿尼柯副所长、高级项目经理柯瑞斯·凯丽女士一行 3人 ,与提前到达敦煌莫高窟参加“莫高窟壁画保护研究”和《中国文物保护准则》合作项目的该所首席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根纽博士、顾问林博明博士 ,对中美合作保护莫高窟项目进行了考察。在敦煌研究院樊锦诗院长、李最雄副院长及有关人员的陪同下 ,提姆·韦伦所长一行详细考察了莫高窟窟顶流沙治理研究项目和第 85窟“壁画保护研究”合作项目工作现场 ,并在现场进行了讨论。樊锦诗院长、李最雄副院长还同提姆·韦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