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中学历史课文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只有在科学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要读懂、读通中学历史课文,我们应注意养成如下的科学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编中师语文教材每册都配套有《课外阅读文选》 ,编者的目的是补充和延伸《阅读和写作》 ,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供阅读材料 ,使学生通过自读 ,巩固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 ,熟练课堂上形成的技能。但这样一来 ,教材的份量明显增加 ,指导阅读的课时却不够。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以最少的教学时间来完成最大量的教学任务呢?一 抓住学习重点 ,掌握点拨时机。每篇自读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 ,对本文所要掌握的重点有所说明。要求学生自读 ,不需要面面俱到 ,只要紧紧抓住“提示”中所提出的问题 ,就基本上达到了自读训练的目的。但学生阅读时往往…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读懂一篇课文,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如何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使之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一、初读课文,整体认识拿到课文,先把全文初读一遍,任务是勾画生字、生词以及不懂的地方,结合课题,大致了解一下课文写的是什么。这是对课文初步的整体认识。如学生自学《桂林山水》的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史实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这不但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在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考生应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历史阐释”中要做到“史论结合”。但是,高中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的现状却是:“第一,有史也有论,但史论却貌合神离;第二,  相似文献   

5.
阅读能力也就是一种自学能力.能自学,才能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能自学,才能够创新.为此,我在初一年级就开始注意了两个课堂的结合.首先是教会阅读历史课文,观看书中插图、人物像、历史地图、历史大事年表等.其次是阅读课外历史书籍,学会绘制历史地图、历史示意表等.在第一课堂教学时我做了这样几件事:(1)有些教材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讲、议,我只作些辅导.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使之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去读和议,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指导学生阅读《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课的"欧洲殖民者对东南沿海地区侵扰"这段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两个问  相似文献   

6.
初中课外阅读课文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跨进中学大门以后,从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进而培养自讲能力,把在自读中的个人所能通过自讲的途径转化为集体所得,并且把在自讲过程中同学互相启发和补充集体的所得转化为每个人自己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来逐步实现阅读课外自读课文能力的知识迁移,这也就达到了强化课外自读课文学习的目的。对《温馨的风》这篇课外自读课文,我就采取了自读、自讲、仿写三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读课文教学方法浅探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张秋月,李勤无论是中学《语文》课本,还是中等师范的《阅读和写作》、《文选和写作》课本,都把所选课文分为三类:讲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课文。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自读课文,是否只是学生简读,教师略讲就可以了呢?对...  相似文献   

8.
我们如何从“学会”历史到“会学历史”,进而达到“独立地学好历史”呢?我认为首先要学会阅读历史教科书.中学历史教科书包括目录、课文、地图、插图、注释、习题和大事年表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阅读时,必须全面注意,不可忽略任何一部分.一、学会读目录、章节和标题课本目录是课本的骨架,章节标题是课本文字的纲目,读目录能找到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如:阅读《中国历史》第三编的目录就可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五个阶段及基本线索,读章节标题就能找出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如读中国现代史“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一章中的三节标题,从中可得启示.人民军队的创立、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的开展和红军三次围剿的胜利这四个方面,在中国红色政权建立过程中,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最后,还要从读章节目录中找出历史进程的特点或重点,如从中国封建社会第二阶段标题中,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356年历史过程特点是“分裂”、“融合”.二、学会读课文阅读教科书是中学生良学历史的基本途径.读课文时,首先要重点看教材根据什么史实,得出什么结论,接着要分析和理清层次.如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或条件)、过程(内容)结局(意义、评价或成败原因)三个层次要—一搞清楚.然后要提  相似文献   

9.
一、初三历史学习方法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历史教材的方法 阅读是我们从事学习的基本活动,是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学会阅读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阅读课文有以下三个步骤,即粗读、细读、精读。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时间、地点、人物等基础知识。所谓“精读”,就是对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在具体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学会读目录,构建知识体系;读诱发性导语,了解教材重点;读正文,把握主体知识;读平面地图和形象插图,掌握历史活动空间和强化学习的直观效果:读注释,拓宽历史知识;读大事年表,理清繁杂的历史头绪,形成完整的时空概念。  相似文献   

10.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史论亦然。古代史书汗牛充栋,在典籍中的地位也很高;古代读书人喜欢读史,也喜欢评史,后人就把他们评史的文字叫做史论。史论以评论史书和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为主,后又扩延讽喻现实,也就是古代学者所称的“因事发议,评定得失,做示当世”,因此读史论能予人以更多的启迪。中学教材选取经典史论篇目作课文可为明智之选。贾谊的《过秦论》、欧阳修的《五代伶官传·序》、苏洵的《六国论》均为史论经典之作。或指陈前朝过失,劝谏当朝实施仁政;或总结历史教训,阐述社会人生哲理;或评析史事原委,以儆示现实政策。三篇作…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学应注重「史论结合」孙殿元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史实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这不但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在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考生应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正>一、运用阅读,读中仿写我们要加强阅读教学,使孩子们在阅读中掌握写作方法。我们就要从典型课文中找到具有典型写法的段落,指导学生运用其写法写片段作文,降低写作难度,这样让学生逐步掌握连句成段的方法和规律,形成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喜欢写作。2011年10月份,在学校搞的教研活动中,我当时教授的是《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层次分明。基于这样课上我注重对学生学法写法指导。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模仿《美丽  相似文献   

13.
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小学八册语文阅读训练的重要项目之一。中心思想是课文的灵魂和统帅,掌握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就标志着对课文有了全面的、深入的、本质的理解。如果学生读了一篇课文,只知道它的主要内容,那他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性的认识上,还没有把握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内在联系,其阅读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小学八册语文教材的编者在本册的介绍中指出:读一篇课文“不仅要了解主要内容,而且要掌握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编排阅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把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它与讲读课文不同,主要是凭借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同时,又把思考练习题作为衡量学生阅读效果的依据。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启发、诱导,或组织学生对论,以疏通阅读障碍,从会读到读懂。一、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要读征文章,白先必须会读文章中的字。因此,思喜练习第1题明确要来学生“蕾讲章读课文’。同读课文中的字,绝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初中第一篇自读课文《雨的四季》为例,在分析自读课文和教读课文的不同之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梳理出一种"自读模式":用旁批、用阅读提示、用作业本和用教读。让学生掌握方法,习得能力,从而迁移到学习的各个层面,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6.
“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要求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此上海二期课改《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在中学做到“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即通常所说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逻辑体系,即“史料-史论-史观”。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贯彻这十六字方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逻辑呢?本期“聚集”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1、课堂教学扩读课堂教学扩读主要是根据课内教学课文,补充、配合教科书而使用的课外文章。是为了增加语文阅读的容量,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寻找的相关课外内容。是从读本中选取对教学课文有直接显示作用的课外美文,课文赏析性材料等。所以要求学生对读本中所选文章内容要进行研究阅读,去搜集信息,扩展相关知识。这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将这些方法用于研读、比较分析课文、理解主题、丰富教学内容,会有一种特别的收获。例如学习《咬文嚼字》一文,可让学生读《语文读本》中《不求甚解》一文,思考其观点并让学生对比形成自己…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丰要分为精读课文与略渎课文两大类。近日我校五年级的同课异构活动中,让我体会到:略读课文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自渎自悟的阅读实践,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形成阅渎与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使用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试用修订本 )·语文》第二册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书中有不尽人意之处 ,现提出来 ,与同仁们商榷。一、预习提示、自读提示、阅读提示有何区别《说明》第 2页 :“全册中 ,教读课文 1 6课……前面有预习提示 ,后面有练习。”“自读课文 1 4课……自读课文的提示中……”按本册书目录中标示 ,第五、六单元中的《桃花源记》《口技》《诗五首》《愚公移山》《短文两篇》《诗词五首》前面没有标“*”号 ,应属教读课文。按《说明》中理解 ,这六篇课文前应为“预习提示”,而事实上这六篇文章前都是“…  相似文献   

20.
《数星星的孩子》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四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册一共安排了14篇讲读课文 ,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 ,在低年级要通过讲读课文反复不断地指导学生朗读 ,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 ,培养阅读习惯 ,以便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低年级的讲读课文区别于中高年级 ,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基础和识字能力引导学生自己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义。2 重视朗读的训练 ,强调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手段。课堂上要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