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旺 《文教资料》2006,(10):81-82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体,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的感染、迁移、调节等功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努力发挥教师自身情感的作用,以情动人。其次,要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以境生情,做到三点:发扬教学民主;精心设计导语;借助朗读、表演、音乐、图画等手段引人入境。再次,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做好“挖掘情感”、“把握形象”、“品味语言”这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首先要有浓厚的“数学情”;二、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数学情”;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四、教师要巧妙设置“陷阱”,激发学生的“数学情”;五、教师要善于引发和保护学生的“数学情”。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披文以入情”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当好课堂情感的“调度员”,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一、投入情景,激发情感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图画、影视、幻灯、摄影、语言描绘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语文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如教学《过万重山漫想》一文,可以播放雄浑的《长江之歌》,通过对“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的引导探…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披文以入情”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当好课堂情感的“调度员”,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一、投入情景,激发情感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图画、影视、幻灯、摄影、语言描绘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语文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如教学《过万重山漫想》一文,可以播放雄浑的《长江之歌》,通过对“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的引导探…  相似文献   

5.
浅析课堂的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都很重视课堂教学 ,许多老师都能做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精心组织好每一堂课 ,把课堂授课作为教学的核心。一些教育专家提出启发式教学、情感教学 ,“提高教学讲课艺术 ,引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他们认为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动机 ,要从培养直接兴趣入手 ,教师尽可能把语文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有趣。”“要善于从平淡中发现新意 ,从通俗易懂中发现疑难 ,从深奥课文中发现突破口” ,让学生获得“新意” ,解决疑难 ,在寻找“突破口”中感到满足 ,得到乐趣。其实 ,我们不只是要给学生以满足感 ,还应拓宽教学内容 ,由课堂伸开去…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 ,更是作者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汇的过程 ,只有这三种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教学才会产生最佳效果。这三者中教师是主导 ,是连接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和纽带 ;学生是主体 ,一切的手段和方法只为学生入情入境。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 ,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把握知识、陶冶情操。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呢 ?一、发挥语言魔力以激发学生情感1.“美读”以娱情。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手段就是指导学生“美读”。所谓“美读” ,就是指导学生有情感…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多媒体技术比传统教学手段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马美平 《成才之路》2009,(18):38-38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似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多媒体技术比传统教学手段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说,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新大纲的“教学原则”中规定:要“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全面训练”;要做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学习语文,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学周刊C版》2017,(12):109-110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创造高效融洽的教学氛围,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积极思考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做到“善教”,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处理好师生间教与学的情感,还要善于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办法。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学特别强调情感活动,语文教育要努力形成教学风格,你只有渊博的知识,还是当不好语文教师。你必须会传达,能绘声绘色,以独特的魅力来感染学生,来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善于进入你所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去,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境界中去探索知识、发现问题,并适当地解决问题。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老师与学生情感投入,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探索与兴趣共行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信心;要与学生友好和谐融洽的相处;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改变学生厌学情绪;要善于挖掘情感、趣味因素,进行有效的情感渗透.要想方设法,以美好的情感滋养学生,熏陶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4.
苏雯君 《教学随笔》2016,(3):109-109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一头联系着作文教学,一头联系着语文基础知识。抓住了阅读教学就相当于抓住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根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形式有效的方法。本文将从“突出情感因素,做到以情动人”,“引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讲究语言艺术,吸引学生参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就显得呆板乏味、干巴巴,而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产生是统一的过程,因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行动情后入情,而致“缘情悟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用“四字诀”即用“读”、“看”、“想”、“议”来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读”——朗读是激发情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引导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展现引导的艺术。信心引导,激发学生热情;情感引导,引起学生共鸣;价值引导,扭转学生认知。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富有情趣的学科,教师要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其次,要把语文学习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要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扬民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四,要以情感为纽带,协调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达到师生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共同进入情境。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多媒体技术比传统教学手段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领情入境,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情感因素,寻找学生情感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真挚、美好的情感,撑起语文的一片朗朗晴空,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也为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情感提供了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教师一要修养情感,感染学生;二要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三要把准契机,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