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历代封建君主所尊奉的“万世师表”,他的地位历二千余年而不衰,这个奥秘何在呢?根据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史的粗略考查,这是由于他的“忠君”主张成为封建伦常之首,封建国家为了麻醉人民,巩固自己的统治,便利用经汉儒歪曲、改造过的孔子的忠君思想来为其服务,这就是孔子成为封建社会所崇奉的大成至圣先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是,孔子忠君思想究竟包含着哪些内容呢?是不是与封建社会中纲常礼教完全相一致呢?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因此人们便误认为他的学说就是封建经济基础上树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为了有助于对孔子思想的阶级属性进行探索,特对其忠君思想作如下的辨析。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年到一九六四年前后,戏剧界展开了一场关于历史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历史剧创作中关于史实与虚构的关系问题。当时众说纷纭,现在也无须一一详述,但其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剧描写历史人物,应该与历史人物一模一样。即以写历史人物岳飞为例,认为对岳飞的封建忠君思想与岳飞的爱国主义思想应该并重,甚至认为岳飞的爱国主义思想是通过封建忠君思想(忠于宋高宗赵构)表现出来的,因为赵构是代表当时整个国家民族的。所以描写了岳飞的封建忠君思想(忠于投降派赵构)也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阐述了忠君思想的形成,说明忠君思想是顺应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并与之相伴随而产生,其思想代表为法家韩非子。其次说明了忠君思想的发展脉络。由于法家思想过于偏激,在封建专制统治的形成过程中虽可起到“乱世用重典”的作用,但在专制统治确立后便需要一种表面柔和而实质是维持君主权威的专制思想。于是,经过糅合与扬弃处理的“儒术”就在汉武帝时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儒术的表面为仁,实质是忠,此即独尊的根本原因。到程朱理学时,忠君思想便显得更为露骨,效死以忠、不事二主的思想成为套在天下臣民身上的精神枷锁,历宋、元、明、清而不改。最后,对忠君思想作了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忠君思想对促进大一统封建统治的确立起了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应予肯定,但作为一种愚民思想却应抛弃。不过,忠君思想中所包含的忠于国家、民族、事业的思想还有继承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墨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尚同”,这一思想以“兼爱”为理论基础,以“尚贤”为现实起点。“尚同”与“忠君”关系密切。“忠君”并非封建专制思想,中国国家发展所呈现的大一统趋势实际上得益于“尚同”思想,其在现代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恩格斯指出:“道德总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是为支配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是当被压迫阶级足够强大之时,它表现对于这个统治的抗争,而代表被压迫者的将来利益。”岳飞的忠君思想,是典型的封建道德,是为南宋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的。具体表现为岳飞绝对服从封建专制君主的意志,任由封建专制君主的宰割以及积极充当封建统治阶级的鹰犬等方面。怎样估计岳飞忠君思想所造成的后果及其影响?无疑是岳飞评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探讨这个问题,不但有助于正确评价岳飞.而且对深入批判封建主义,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由于孔孟之道与君主统治相结合,产生和发展了专制主义.忠君思想就是专制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制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个突出表现.这种观念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深的影响.封建专制主义思想,虽然在某种特殊条件下,例如对形成和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或者当外族和外国入侵时,在客观上也起过一些进步作用,但总的来说,它是封建统治者镇压和统治劳动人民的一个理论工具,是束缚臣民的一个精神枷锁.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死后,同治帝曾“辍朝三日”,“震悼良深”,多次发布上谕,表彰曾国藩。皇帝的上谕句句不离一个“忠”字,而曾国藩在自己的著述中,甚至表白过自己能“剖心肝以奉至尊”(曾国藩《杂著》卷四),可见他的忠君思想是多么强烈! 曾国藩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忠君思想呢?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长期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而儒家思想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忠君思想在三纲五常中占有首要的地位。曾氏祖籍衡阳,后迁湘乡,“资产渐殖”(《年  相似文献   

8.
忠君思想在我国古典学的爱国主义不是局限性,而是一个本质的特征。“爱国”与“忠君”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们既矛盾又统一地 在于我国古典学的爱国主义中。二都占居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蔡银强 《焦作大学学报》2012,26(2):16-17,25
法家流派在汉武帝时期就消失了,但是法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占有重要的地位。《韩非子》集法家之大成,是我们认识法家思想和主张最重要的典籍。认识法家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了解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可以说法家思想在西汉初期由台前退居幕后,经过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的渗透,已深入到我们传统文化的机理里。  相似文献   

10.
试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政策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运动中,批判清政府封建教育政策,明确提出了革命教育思想。南京临时政府在此基础上废除了以忠君、尊孔、读经为中心的教育政策,废除了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和含有封建专制内容的民间教科书,推行资产阶级教育政策。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政策的性质与洋务运动时期和“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政策有着本质区别,是一次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教育革命。  相似文献   

11.
晚明是一个处在时代转折点的社会.晚明时期,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母胎内部不可遏制地涌现出一系列异己因素: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松动;思想上,传统理学的绝对统治地位受到心学、实学的冲击.这一系列异己因素逐渐形成社会性的浪潮,从而不断侵蚀封建伦理观的统治.表现在政治思想上即对伦理信仰的最高原则——“忠君信条”的怀疑、动摇和抨击,而且下延到广大民众,成为一股社会性的非君思潮.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时期海峡两岸的爱国思潮,除广大爱国官兵在海战中表现出的爱国壮举外,还表现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爱国”与“忠君”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思潮以及台湾各族人民反割台爱国运动和武装抗日斗争。台湾海峡两岸的爱国思潮,在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 ,人们很难把“君”与“国”严格区分开来 ,因此 ,古代封建社会的爱国主义者们 ,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 ,往往把“忠君”当作“爱国” ,把“勤王”当作“救国” ,岳飞在宋金战争时期的“忠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爱国” ,他献身赵宋政权就是为了“救国”。岳飞“忠君”思想的形成 ,与他童年时代就打上“三纲五常”烙印和赵构对他的提拔重用密切相关 ,岳飞的“爱国”思想是对他心目中的祖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而且是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始终没有改变 ;岳飞是既“忠君”又“爱国” ,并非那种只知有君、不知有国…  相似文献   

14.
杜甫思想中忠君与爱民是统一的。仅强调其忠君一面,未免失之偏颇。他所要求的君是励精图治的,对君民都有利。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就得视矛盾的具体情况而表现不同的态度。总之,忠君与爱民是结合在一起的。近来又有对杜甫思想拔高的说法,说他最后同统治阶级决裂了,这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摘     
蔡元培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九个创举蔡元培先生一生对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有九个创举:一、创办辛亥革命时期培养干部的第一所新型学校。1902年创办上海爱国学社(同时办了爱国女学)。二、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为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12年蔡元培以总教育长身份签发了有关改革法令,废弃以“忠君、尊孔”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代之以军事教育、实用科学、道德教育、美育这四育并进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16.
武家思想是日本武士阶层严格遵守的封建道德和行为规范。它作为日本社会特有的意识形态,其产生、发展和演变,无不伴随着日本历史的发展。而且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对日本民族文化的构建、民族精神的塑造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日本历史发展的每一步,都渗透有武家思想的痕迹。忠诚、名誉、武勇、礼仪等思想,尽管残存着愚昧忠君的消极思想,但是也保留了精华的部分,对其进行批判的吸收有助于我们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中世纪英雄史诗最初只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才由教会神职人员用文字写定。早期的英雄史诗大多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生活,歌颂部落英雄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事迹,如盎格鲁-撒克逊族的《贝奥武甫》和芬兰的《卡列瓦拉》。中后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的产物,史诗的主人公都是体现忠君、爱国、护教思想的英雄形  相似文献   

18.
忠君思想是造成刘备悲剧的主观原因之一’主要体现在对仕途的追求、对异姓的铲除、对宗室的宽容这三个方面。“忠君”连同“仁义”是他决策的心理障碍,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从天子到庶人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以宗法关系为纽带的“金字塔”。等级服从是封建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忠君、孝亲是封建道德的基本准则。董仲舒把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等级观念,发展成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体系。以正统儒家自居的王船山,当然不敢公开同儒家的伦理纲常唱反调,但是他在“活埋”的生命中负担起拯救中华文化的重任,对正统论理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教学过程中,爱国与爱国主义是频繁出现的字眼。而爱国与忠君是何种关系?又是容易引起歧义的。试简释如次:一般来说,在封建君主制度下,爱国与忠君往往具有同质同向性。“博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玉臣”。一姓一族的王朝即是国家的代表。君主是王朝的象征,自然也成了国家的代表。而古典的爱国主义,常常又凸现在外敌入侵、国难当头之际。君不愿为亡国之君,臣不愿为亡国之臣,民不愿为亡国之民,君、臣、民在抵御外敌这点上有一致性(尽管不完全一致),爱国必忠君,忠君才算爱国,二者可以统一。屈原听到楚王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