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治事件报道始终伴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媒体在传播法治理念、报道法治事件、推进国家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媒体在法治报道方面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了一些热点法治事件在报道中偏离了客观、真实的轨道,扰乱了社会秩序,也歪曲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文章将在叙事学的语境下,通过对热点法治事件报道的深入分析,从叙事视角、叙事立场、叙事语言、意识形态等角度探讨媒体在报道热点法治事件时应具备的技术和艺术,从而提升媒体法治新闻的叙事能力,为热点法治事件报道提供更好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载体,也是法治进程的晴雨表。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舆论监督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理论上,司法独立与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并行不悖,但在运行过程中,两者却不免产生矛盾。只有不断探求舆论与司法独立的平衡之道,才能实现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近年来。“媒体审判”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媒体审判”是指媒体在案件未作出裁判以前,主观认定案件的事实和证据,  相似文献   

3.
梅中伟  刘远志 《传媒》2016,(18):79-82
媒体监督在很多案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司法公正.然而,司法却在顺应时代潮流方面步伐稍显迟缓,一直同媒体形同陌路,两者缺乏沟通,达不成法律共识和道德共鸣,这是媒体的悲哀更是法治的不幸.事实上,司法与媒体的关系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常新问题,在"媒治"环境下实现司法与媒体良性互动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实施“互联网+”战略,司法改革也在探索利用“互联网+”服务审判工作.媒体报道的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利用“互联网+”,创新传统审判模式,在全国首次试行现场只有法官的“微信庭审询问”,当事人坐在家里通过微信案件办理工作群就能参加庭审,就是司法与媒体互动的例子.在“互联网+”时代,媒体与司法的良性互动,已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孔洪刚 《新闻界》2012,(9):47-51
媒体舆论介入司法审判具有合理性的一面,不会构成媒介审判。在当前时代条件下,媒体舆论对司法审判的介入不仅促进了立法建设、执法建设,还在若干层面推进了司法建设。随着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和社会条件的趋于成熟,媒体舆论介入司法审判推动法治进程的效能将会减弱,司法审判的自主性将会提高。  相似文献   

6.
“媒体审判”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放 《记者摇篮》2006,(10):52-52,47
新闻舆论监督正改变着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形态,对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促进了公开司法,弘扬了社会正义。然而如果运用不当,又可能造成“媒体审判”。一、何谓“媒体审判”“媒体审判”一词出自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英美法系国家的审判实行大陪审团制度,陪审团由普通公民组成,如果媒体在开庭审判前就对案件做过多的渲染,就会影响陪审团的公正投票,从而影响判决的公正。“媒体审判”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悖逆,然而媒体越俎代庖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其原因何在呢?二、“…  相似文献   

7.
崔金星 《当代传播》2011,(6):105-107,114
网络信息时代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具有互动共生的关系.民众的激情及传媒报道对司法独立天然的侵犯不能成为限制传媒监督的理由.司法应建立与传媒良性互动的关系,为传媒创造宽松的监督环境.网络时代传媒监督对司法的价值及其实现要求司法工作者的新闻观须适应网络信息时代新生态,具有承认并尊重新闻报道权的意识和占领“新闻话语权”、参与媒体...  相似文献   

8.
龙飞 《中国广播》2014,(2):84-86
新媒体的崛起和迅猛发展,给司法公开的内容、形式、平台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挑战。新媒体时代,司法与传媒的交融和互动是大势所趋,要构建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需要法院持有善待宽容的态度,需要媒体加强自律、把握界限,需要自媒体遵守法律实现表达。只有如此才能保障人民享受民主权利、享受法治保障,从而实现我国的民主与法治。  相似文献   

9.
丁海军 《新闻战线》2022,(14):25-2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大力度向前推进。而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是普法,法治新闻节目得到发展。本文以央视《热线12》栏目为例,分析当下法治新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法治宣传需要面对新形势、承担新任务、应对新挑战,充分领会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全媒体”的重要论述,提高普法载体与内容、目的、过程的契合度,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档案法治与依法治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依法治国对档案法治不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还对档案法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然而,目前我国档案学界对档案法治的关注度还不够,对档案法治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以发表论文为例,在中国知网期刊文献数据库中,从1979年到2014年12月底,以“档案法治”为主题检得73篇,其中,以“档案法治”为篇名,只检得18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应加大对档案法治的研究力度,加强档案法治建设,为此,笔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赵翔 《新闻战线》2022,(14):32-36
在新征程上,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合“报、刊、网、微、端、屏”,构建融媒体平台传播矩阵,用思想引领之声、服务大局之声、司法为民之声、守正创新之声“四部曲”谱写中国法治故事,深刻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积极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新高地”,用心讲述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法院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的生动实践,在新起点上奋力谱写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情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社会舆情,是社会整体或部分民意在网络上的折射。在法治环境下,网络舆情应成为社会有效监督机制的一部分,并与正常的司法活动形成良性互动。司法审判则需正确面对网络舆情,接受其质询并受其监督,在公正信念的指引下,努力打造和谐社会,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新闻媒体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生力军之一,更要准确地报道法治新闻,不断普及法律知识,推动社会进步。河南《郑州晚报》“以案说法”栏目开办近3年来,坚持新闻性和法治精神相统一,一步步办成了中国地市媒体中的名栏目。  相似文献   

14.
媒体与司法的关系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较为微妙的关系:一方面,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大法官说的:“司法与媒体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司法过程所蕴含或展示的丰富内容,对于媒体来说具有永恒的吸引力。而现代媒体所拥有的信息传播力量、广泛社会影响、舆论监督作用,也使得司法机关无法忽视媒体的作用。”①另一方面,一些传媒记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超越了“报道”的层面,对正在进行的庭审本身、对诉讼参与入甚至法院法官妄加评论,这种缺乏法治意识的做法干预了司法独立,使得司法界对传媒界难免产生“敬而远之”的戒备心态。单独强调某一方面的责任都不能化解矛盾。笔者试着从新闻报道职业规范的角度来探讨媒体记者如何通过加强自律,遵守国际公认的职业规范来报道案件,促进新闻监督与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姜燕 《青年记者》2010,(16):29-30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司法领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杨维汉  罗沙 《新闻战线》2022,(14):21-24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内涵博大精深、非常丰富。如何深入宣传、准确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需要中央主流媒体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新华社国内部认真学习领悟、深入宣传报道习近平法治思想,精心组织策划践行“四力”为法治中国鼓与呼,顺应融媒发展大势以“产品思维”创新法治传播,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使法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7.
周丹 《新闻战线》2022,(14):53-56
作为全国唯一法治传媒集团,浙江浙法传媒集团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法治为融合发展的核心,主动融入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大局,创新“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面对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法,做优质的内容;面对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问卷,坚持早走一步,想深一步,建网络强军;面对“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挑战,坚持读懂用户、发展需求,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浙江浙法传媒集团因此找到了法治媒体讲好法治故事、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廖卫华 《新闻前哨》2022,(24):15-17
全媒体时代,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度融合发展既是中央要求,也是顺应新时代新趋势下媒体发展的主流选择。法治媒体在不断重构的媒体格局之下如何找到自身优势,准确定位,以“不变应万变”成为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几家重点法治媒体特别是《民主与法制》社融合发展的探索,就法治媒体如何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机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松苗 《青年记者》2010,(19):45-49
他“法眼”静观,尊崇法治的力量,秉持“宽容评论,苛求推论”理念,多年来在新闻界多次发出了“法治”第一声,让法治一步步从纸面走向现实,向弱者传送着社会的希望,用新闻温暖传递法治力量。最终,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赢得了同行与社会大众的尊重与认可,走上中国新闻界的最高领奖台——荣获第十届长江韬奋奖。他就是检察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松苗。最近,在接受中国记协网专访时,他关于舆论监督、关于媒体与司法关系、关于记者的血性与理性等思考,对业界同仁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20.
陈新平  何双 《传媒观察》2023,(6):110-116
自媒体“洗稿”屡禁不绝,可著作权制度中对与其密切相关的“剽窃”“独创性”“单纯事实消息”等核心概念缺少界定,法规抽象笼统,著作权人举证艰难、诉讼追偿得不偿失,司法流程复杂,判定标准不清,以致依法治理遭遇定性难、维权难和裁量难。纾解法治难题,有必要完善法律法规,明晰核心概念和认定界限;发挥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的作用,加大维权技术支持力度和侵权违法成本;优化司法流程,诉讼与非诉讼、线上与线下并行,强化法治的同时推进德治,逐步形成德法兼治的“洗稿”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