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阅读教学究竟着力于什么?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重心偏离,"进"得去却"出"不来。"进得去"即课堂教学陷入对课文内容和知识研习的误区,在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时"精耕细作",读悟繁复,忘记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出不来"指忽视课文表现方式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培养,语文学科言语实践特性不明显,学生的说写训练落空。"进"得去"出"不来,是阅读教学及其课堂高耗低效重要的症结所在。因而,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进"  相似文献   

2.
<正>尽管语文人都认为语文课应该"用课文来教(学)语文",可是,"教课文"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习俗。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纵观全国语文专业期刊发表的阅读课教案,几乎没有一课的目标设计没有指向课文内容的,大多数教案直接以课文内容为教学目标。课改马上二十年了,作为"例子"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一面"镜子",是再现作品场面的"屏幕",是展示人物形象的"放大镜"。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晴",它统率着全文,与课文内容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因此,一个好的课题板书,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如果说一堂课的板书是一条龙,那么课题则是龙的眼睛。"画龙贵在点睛",课题的板书时机,应该与教学思路和谐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但在教学实际中却呈现出模棱两可的状态。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借助"导读提示",合理定位目标;借助文本题目,掌握概括方法;紧扣阅读链接,推广延伸阅读,从而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暗含着课文的教学目标,有的提示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有的还提示了学习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聚焦课后的"思考练习",能有效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作文写作是师生都头疼的难题之一。以课文做依托,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是一种实用的方法:一是在阅读教学之始,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助学资源,用写作做热身;二是在阅读教学之末,根据课文写法选择练笔形式,用写作做融通。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除了执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应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从我们的家常课来看,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诗歌朗读教学有效起来?一、目标有效,清晰明了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课文朗读要达到的目标,在朗读中,不应该扮演一个"观望者",而应该是一个"合作人"恰当地点拨学生靠近目标,让学生走近文本,理解课文文字的意思,走进文本,感悟文字背后的情感。《沁园春·雪》是毛泽东长征途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词,我在设  相似文献   

9.
文本研读中的价值错位,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目前的文本研读中,有三种价值错位现象特别突出。一、用"阅读价值"替代"教学价值"每一篇课文,都有两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是课文本身的阅读价值。简单地说,就是阅读了这篇课文所受到的教育、启示等。其二是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当一篇文章被选作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自然产生了语文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体现在与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发展相关的语文知识的呈现中,即"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表现为语识和语感两种状态。  相似文献   

10.
补白,作为一种阅读教学中的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想象,补充课文中的"空白",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强化自己的内心体验;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然而,有些教师常常是随学生"自由"驰骋,结果出现了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1.
"略读"是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而阅读教学却是一种让学生掌握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的教学模式,两者有本质区别。略读教学的精髓在于,简约而不简单,在不咬文嚼字、精雕细琢的前提下,又能让学生领悟课文思想。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层层深入对话的过程。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初读——读通读顺读正确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学习课文时,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一回课文,便急急进入讲解课文内容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正在阅读教学中,有的课文内容繁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抓住教学的主要矛盾,切中文章肯綮,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一、抓住矛盾点切入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矛盾冲突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社戏》为例,文中  相似文献   

14.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时最多,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为主。课堂上,教师注重于繁琐的教学内容分析,这看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但实际上,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却没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阅读课是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反之,学生通过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均编排有课后练习。这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的,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提示,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呈现。然而,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后练习的重要性,让课后练习"退居二线"那么,如何巧用课后练习,提高阅读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可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严重脱节,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认为,应该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指导,渗透写作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写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一般经过三个环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品味课文语言;三读课文,体悟思想感情。下面我就谈谈如何  相似文献   

17.
王荣生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入手,从教学内容入手.崔峦先生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说,要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为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实现这两个"变为",关键在于开发课文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传统的阅读教学"重讲轻学",整节课都是"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没有学习的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课文的时间,更谈不上全班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得不到发展,教学效率十分低下。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究竟着力于什么?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重心偏离,"进"得去却"出"不来。"进得去"即课堂教学陷入对课文内容和知识研习的误区,在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时"精耕细作",读悟繁复,忘记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出不来"指忽视课文表现方式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培养,语文学科言语实践特性不明显,学生的说写训练落空。"...  相似文献   

20.
插图作为课文的"第二语言",对阅读教学和阅读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帮助读懂课文内容、品味好词好句、攻克重难点。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和总结了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