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5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腺癌临床及X线特征,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方法:35例乳腺癌均行钼靶X线摄影,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乳腺癌X线显示肿块21例,占60%;钙化(单纯钙化或伴随钙化)19例,占5413%;局限性密度增高7例,占20%;结构紊乱3例,占8.6%。其中2例漏诊,1例误诊。结论:大多数乳腺癌X线可做出明确诊断,不典型者需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或其它影像检查或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良恶性乳腺肿块在超声中的鉴别征象 ;评价超声结合钼靶摄影后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报告乳腺肿块病例 72例 ,包括乳腺癌 4 0例 ,良性病变 32例 ,均行超声检查 ,其中 6 0例行钼靶摄影 .。结果 :(1)乳腺癌的超声表现 :不规则形或圆形 ,纵横比 >1,边缘毛刺 ,边缘成角 ,后方声影 ,微小钙化 ,较丰富血流、不规则血流。 (2 )超声与钼靶摄影的结果相比 ,在良恶性乳腺疾病的鉴别方面有相同价值 ,而超声更具实用性 ,在定位与转移淋巴结检出方面优于钼靶摄影。而钼靶摄影在微小钙化的检出方面优于超声。结论 :超声和钼靶摄影二者结合在发现乳腺肿块及其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临床就诊患者的年龄普遍提前.如何有效的控制其发生和发展,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乳腺自查,乳腺X线钼靶摄片,超声检查,MRI检查,CT检查,影像定位穿刺活检,乳头溢液检查都可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联合双光扫描检查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将术前经超声联合双光扫描诊断的乳腺癌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为81.25%,双光扫描为68.75%。两者联合的准确率为93.75%;结论:超声联合双光扫描可以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率,两者联合可将乳腺癌的误诊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胃B超图象特征,探讨B超对上消化道出血及其病因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活动期的位院患者49例,分别于空腹及饮水后依次探查贲门、胃体、胃窦、十二指肠及其邻近器官,记录图像,并结合内镜病理及X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9例中.B超检出相关疾病41例,命中37例;检出率及准确率分别为83.7%和75.5%,X线报告32例,命中29例,检出率及准确率分别为65.3%和59.2%,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两种检查方法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型超声可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影像表现,评价X线、CT、MRI检查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典型LPMN X线、CT、MRI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种检查方法在显示病变特征上的差异。结果:LPMN在X线、CT、MRI上都具有特征性表现。LPMN在腰椎侧位片显示为椎体后上或后下角有弧状或切迹状骨质缺损区,后缘可见形态不一的游离骨块。X线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仅为54.2%。LPMN的CT表现更具特征性,即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同,周围多有不规则硬化,骨质缺损后可见条形或弧形骨块突入椎管,CT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为100%。LPMN的MRI表现为病变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终板局限性浅弧形骨质缺损,缺损区内充满椎间盘组织,椎间盘后纤维环明显后突,GRE×T2WI在显示其特征上优于其它序列。MRI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为89.7%。结论:CT检查对LPMN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优于X线和MRI。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8例22个病灶的US、CT和MR影像资料.结果US、CT和MR非造影检出率:US13个,占59.1%(13/22);CT检出16个,占72.7%(16/22);MR显示全部病灶,占100%(22/22).US、CT和MR造影检出率:US共检出17个,占77.3%(17/22);CT共检出19个,占86.4%(19/22);MR全部检出,占100%(22/22).正确诊断:US27.3%(6/22),CT40.9%(9/22),MR68.2%(15/22).影像综合正确诊断:90.9%(20/22).结论影像学综合检查能够正确诊断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MRI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CT和U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发病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术前诊断为乳腺癌的老年患者,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头状瘤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16例均以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其中2例既往有乳头溢液病史,16例术前均行彩超及乳腺钼靶摄片检查,考虑乳腺占位、癌可能性大。术后病理均诊断为乳头状瘤病,其中9例伴不典型增生。结论:老年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最常见症状为乳腺肿块,术前行乳腺彩超及乳腺钼靶检查确诊率较低,仍需要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手术及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  相似文献   

9.
骨旁脂肪瘤临床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骨旁脂肪瘤的命名、病因、临床病理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将国内文献的15例一起列入临床资料分析,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以四肢长管状骨为好发,右侧多于左侧,其次发生于扁平骨(骨盆、肩岬骨、肋骨)、不规则骨(腰椎、骶尾椎)、短管状骨和跗骨;本文22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7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本病临床误诊率为40.91%,X线误诊率27.27%,CT及MRI诊断率100%;22例均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脂肪瘤,有2例低度恶变;随访2年5例,3年2例(包括恶变1例),4年2例,无一例复发.结论:骨旁脂肪瘤是最佳的命名,病因未明,但与遗传、先天因素、创伤和炎症因素有关;病理表现为带骨蒂的脂肪瘤,细胞学形态为脂肪组织;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包膜外边缘切除加基底部骨突切除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骨旁脂肪瘤的命名、病因、临床病理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将国内文献的15例一起列入临床资料分析,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以四肢长管状骨为好发,右侧多于左侧,其次发生于扁平骨(骨盆、肩岬骨、肋骨)、不规则骨(腰椎、骶尾椎)、短管状骨和跗骨;本文22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7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本病临床误诊率为40.91%,X线误诊率27.27%,CT及MRI诊断率100%;22例均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脂肪瘤,有2例低度恶变;随访2年5例,3年2例(包括恶变1例),4年2例,无一例复发.结论:骨旁脂肪瘤是最佳的命名,病因未明,但与遗传、先天因素、创伤和炎症因素有关;病理表现为带骨蒂的脂肪瘤,细胞学形态为脂肪组织;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包膜外边缘切除加基底部骨突切除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提高产前超声检查瘢痕子宫胎盘植入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在我院经产后病理或临床证实为瘢痕子宫胎盘植入的32例患者超声资料,利用二维超声观察胎盘的着床位置,与宫颈内口关系、大小、内部回声,胎盘与肌壁间关系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瘢痕子宫前置胎盘植入的孕妇中,产前彩超诊断为29例,漏诊为3例,准确率90.6%(29/32).结论:准确掌握瘢痕子宫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点,能提高胎盘植入的检出率,对提高孕妇产前风险评估及正确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超声诊断瘢痕子宫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特异性与灵敏度较高,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心理护理对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时患者焦虑心理的缓解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将486例需要进行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43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护理,观察心理护理对患者焦虑心理的缓解作用.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恐惧紧张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并能够更加良好地配合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患者产生的焦虑心理实施舒适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有利于检查顺利进行,提高照片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CT和MR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和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分析两种影像,以判断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显示,超急性期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上呈明显异常高信号,CT未见明显异常显像;急性脑出血CT有明确诊断,MRI信号复杂,需与CT对比分析做出判断.得出结论,CT对急性期脑出血检查可明确诊断,但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诊断并不理想;MRI常规序列检查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均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或不敏感,而建立在MRI基础上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高达100%.因此,一般认为,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与急性期脑出血中的诊断率均明显高于CT,尤其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经颅多普勒(TCD)评价后循环缺血的价值。方法:对56例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颅MRI发现脑干、小脑、枕叶梗死灶共46个;椎基底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达39例(69.6%)双侧椎动脉不对称、粗细不均,10例(17.9%)一侧椎动脉起始段不同程度狭窄,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TCD显示血流速度异常者40例(71.4%),频谱异常36例(64.3%)。结论:MRI和TCD能给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MRI优于TC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肺结节病的临床表现的不典行性和确诊方法 ,从而加深对肺结节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了 6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结节病患者的全部资料。结果 :根据X线征象诊断或考虑为肺结节病的确诊率为 59.3% ,经支气管镜粘膜活检的确诊率为 67.5 %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 )的确诊为率 62 .5 % ,PPD试验阴性者 82 .8% ,常规行SACE检查增高者为73 .4%。结论 :因肺结节病临床表现具多样性和不典型性 ,故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其诊断依赖病史、临床表现、X线、支气管镜、肺活检等多种方法 ,病理诊断是主要的确诊依据。并提倡对可疑的肺结节病患者应尽早行支气管镜粘膜活检或经TBLB检查 ,以期早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析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良恶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8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经超声检查合并甲状腺结节,再进行穿刺病理检查,分析超声检查桥本甲状腺炎良恶结节特征,超声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的桥本甲状腺炎良、恶性结节患者结节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声晕、结节个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恶性结节患者的结节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桥本甲状腺炎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2.14%、特异度96.67%,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2.05%。结论 超声诊断桥本甲状腺炎良恶结节准确率较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易误诊,为提高认识,探讨其X线特点。方法:收集我院90年以来经病理和手术证实21例,两次以上平片16例,体层8例,CT15例。结果:首次胸片误诊8例(38.09%),1~2月内复查或CT后纠正诊断4例(19.04%),根据影像表现分为四型:1,粟粒型;2,多发结节型;3,单发结节型和肺炎型。结论:各型X线表现有其特点,全面分析,及时复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M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胆管疾病患者的低场MRCP表现。结果:低场MRCP能清楚显示胰胆管形态,定位准确率100%(48/48),定性诊断准确率89.58%(43/48)。其中良性梗阻91.43%(32/35)、恶性梗阻84.61%(11/13)与高场强MRCP诊断准确率(64%~98%)一致。结论:低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可以无创性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变,结合常规MRI技术可准确显示梗阻部位,判断梗阻的病因,定位、定性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块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特征与病理类型的对应关系。方法: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30例甲状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0例甲状腺肿块中经过二维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70.43%(162/230);同时结合CDFI诊断符合率95.22%(219/230)。结论:甲状腺肿块形式多样,表现复杂,甲状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对判断其病理类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采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联合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突变基因V600E(BRAF V600E)检测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67例,术前均接受甲状腺FNAB及BRAF V600E基因检测,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与术前单一进行FNAB相比,术前FNAB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的术后病理符合率(94.03%),特异度(97.14%),敏感度(90.63%)均高于单一FNAB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FNAB联合BRAF V600E检测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结节术前检出率,对患者治疗及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