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激励和激励的教育功能从课堂教学的本质我们可以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思想。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组织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促进者,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去读书,去感知,去观察分析思考,去理解和掌握规律。教师所能做的是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  相似文献   

2.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不等于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强加给学生,况且教师的理解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只能是"介绍人","恋爱"只能由学生自己去谈.那种无视学生生命的存在,把课堂当作自己恣意挥洒的天地,而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的做法,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个性的张扬,情感的体验和生命的升华得不到应有的展示!那么如何让学生跟文本"谈恋爱"呢?  相似文献   

3.
正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应该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的意义,使其获得对知识和世界的认识,教师要积极诱发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认识。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方法。一、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心理环境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也在发生变化,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愿意自己进行知识的发现与研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摸底,进行调整,给一定的时间,让他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情境认知学习活动,它让学生通过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去"做"、去"尝试"、去"感觉"、去"体验"、去"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有三个目标: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促进学生掌握更高层次的思考技能。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有五个特点:教师设置探究知识的步骤,教师奖励探究和独立思考,学生接受挑战自己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传统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在一些抽象性知识的学习上,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理解教师所描述的内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弥补这种缺陷,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增强学生的认识,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  相似文献   

7.
孙映 《生物学教学》2003,28(11):11-12
在高考复习前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先要作个摸底分析。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审题及分析能力欠缺、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缺乏、粗枝大叶不细心等种种问题 ,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策略。1 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网络 )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是 :知识是不能传递的 ,只能建构。即 ,教师是无法代替学生的学习的 ,教师只能帮助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体系。在高考知识复习伊始 ,面对繁琐复杂的知识点 ,学生是难以独自建构知识体系的。为了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教师给与学生的最好帮助就是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1.1 利用相关知识点的辐射作…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必须改变对自身定位的认识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自己"课堂实施者"这一角色真正得到体现.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的认识,不能以个人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以知识传授过程代替学生认识发展过程.充分重视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在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培养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以更平等的态度、民主的作风来理解、激励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识活动并非是主体对于客体世界纯粹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主体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动地建构起关于客体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0.
"体验"一词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被解释为:通过实践认识和理解事物.<现代汉语辞海>对"体验"的解释是"亲身经历以认识和理解事物",强调体验者的"经历".数学体验教学就是指教师通过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牢固掌握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现法是指学习者自己去发现知识结构、结论和规律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索和探究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生物课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生物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王冬娟 《江苏教育》2012,(Z3):60-62
【设计理念】1.学生是最鲜活的教学资源。"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本质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因此,学生对三角形认识的前期积累和学习过程中的生成资源是展开"认识三角形"数学活动不同阶段的逻辑起点。2.教师是最给力的合作伙伴。"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当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观理解走进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3.
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经历自己"做数学"的过程,而数学预习活动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4.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发现知识、理解一个学科的基本认识结构、运用直观和分析推理以及依靠内在动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引导学生主动求知。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主动求知呢...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现代认识科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的由教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应由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课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淡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只会带来疲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笔者结合多年的政治课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结合起来,我以为,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启发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启发学生获得学习活动的结果(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懂得应该怎样学习。也许有人会说,理解学习过程是教师的事,学生只要理解知识、掌握有关技能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注意的对象,仅仅是教材给出的结论和教师传授的技巧,而不注意学习活动进行过程的本身,那么知识的来龙去脉、内在联系就会视而不见。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理解只能是形式上的理解,所谓掌握也只能是机械呆板的掌握。这就谈不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谈不上掌握学习方法了。基于上述认识,我在小学数学中作了一些尝试。比如,教学分数乘以整数时,首先出示复习题,重温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大家所倡导的互动式课堂,就是要求教师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自己去发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林弼 《中学理科》2005,(10):29-30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在学习中构筑自己的知识大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有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照般成人的观点.”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能被动灌输,只能从学生主动学习去获取、去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足被动接受者.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人只能是复现型人才,而现代社会Ⅱ乎唤综合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新模式的探讨,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因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而迅速屈起.  相似文献   

20.
近几周来,我学习了报刊上的一些文章,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在实践过程中的情况和体会。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能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基于这一认识,我在字词教学和讲读课文等方面作了一些改变,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掌握的知识,就尽量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掌握,教师不包办代替。拿字词教学来说,过去,我一般是这样进行的:第一步先把生字新词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