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历史上对韩幹的鞍马画多有褒义之词,然杜甫却言"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韩幹的"肥马"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与个人因素,文章从移情入画、守护与拓进、"尚肉"三点对韩幹鞍马画之"肥"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2.
杜诗重神说     
事物均有形神两面,杜诗是偏于表现那一方面呢?重在后者,即神他在《丹青引》中批评韩斡说:“斡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在这里,气的含义等于神怎样才算得其神呢?他在同诗中表扬曹霸画凌烟功臣像说:“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表扬曹霸画的玉花总说:“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千古凡马空”画到此自算神已出了。杜甫臧否别人画作坚持这样的批评标准,自己写诗自然不会不以神似为目标且看《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陵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人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全诗八句,六句写神,仅三四两句中“双耳”和“四  相似文献   

3.
与一位朋友谈诗,他对唐诗中不少句子表示不理解,并举例说,白居易《轻肥》的开头“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就说不通:“意气”是人的心理状态,怎么可以“满路”?李商隐《无题》的结尾“一寸相思  相似文献   

4.
“也客·斡特克”与“也客薛·合扎鲁”(即亦赫·嘎扎尔)同是古代蒙古人对祖先葬地的尊称。萨满教祭词中称大地为“额秃根”(即斡特克)。可见“斡特克”和“嘎扎尔”是同义词,“斡特克”本义为女性生殖器称谓,远古时代蒙古人称大地为“斡特克”,这同汉语中称“天地”为“乾坤”的来历一样,是以“斡特克”作为原型来理解大地而产生的称谓。称大地为“斡特克”流传至今,这是蒙古族文化原型的遗迹。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讲究用笔。五代时期荆浩便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又论曰:“迹断者无筋,苟媚者无骨。”我们可以通过荆浩对于笔墨的比喻,来体会“石为山之骨,泉又为石之骨”的概念。筋骨者必不能迹断、苟媚,这正是对画溪泉的要求。画泉或从山顶挂下,或向石面垂流,须有悬崖匹练、一泻千仞之势。而画溪水,则是于山脚之下回环缓流伏而复出,石脚穿插,沙汀烟渚,苔草茸茸。可长泉涓涓而下溅起波澜水花,也可苔草遮映含蓄不露。正因水有石之骨的重要性,且姿态各异,变幻莫测,故古人画溪泉甚为审慎,甚至有“十日一水”之说。  相似文献   

6.
对《耶律斡罕领导的抗金斗争》一文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历史教学》去年第九期上赖家度先生的《耶律斡罕领导的抗金斗争》一文,产生不少疑问,愿意把它提出来讨论。首先是关于“斡罕”这一名字的问题。按照《金史》和《大金国志》.“斡罕”当作“窝斡”。《大金国志》上有“亡辽贵族耶律幹(斡)罕,为群牧使,聚兵十万,自号后辽皇帝,结北地诸部为援”,这同窝斡是两个人,两回事。清朝乾隆时,把辽、金、元三史中的契丹、女真、蒙古等人名全部进行改译,于是“窝斡”就改成了‘斡罕”。清统治者之所以这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我教《最后一课》,在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时,有一位同学提问:“课文上明明写着韩麦尔先生“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幅插图为什么没有画韩麦尔先生戴帽子呢?”  相似文献   

8.
留白与布景     
王君 《考试周刊》2010,(5):45-47
鞍马是中国画中一个重要的表现题材.本文作者撷取中国鞍马画中最能打动自己的几幅作品,通过艺术作品画面图式及技法空间、审美情趣等角度的分析.解读画家如何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创造出自己需要的意境、氛围.从绘画本体上分析画家对有背景的马和没有背景的马所作的不同处理方法,并结合创作实践分析这些作品对作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临终的前几年里,赞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参预了韩侂胄主持的开禧北伐。自此以后七百余年迄于今,根本否定韩侂胄与开禧北伐,从而以“谀韩”、“迎合”讥及辛弃疾者有之;把韩侂胄与辛弃疾比做泾渭分流,亟力为辛氏避讳、开脱者有之,此外,完全肯定韩侂胄和开禧北伐,认为韩、辛全然志同道合,进而彻底推倒历史旧案者亦有之。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以为,这是辛弃疾生平中的一件大事,应该弄清楚,给以正确的评价。根本否定韩侂胄与开禧北伐,因而对辛有微词,显然是一种偏见。但把韩、辛二人的为人,说得截然不同或者完全一致,则又确与历史事实不符,也难令人信服。本文拟就开禧北伐的是非与韩、辛之异同试作分析,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0.
杰克习画有年矣。一日,舅威尔诣府,日:“尔习画有进乎?”杰克示以人像一幅,日:“此乃吾父之肖像也,日前方成。”劳斯前视之,但见颠秃、鼻肥、呲牙裂齿,曰:“此尔舅也,何似乃父?”威尔细审之,果然,勃  相似文献   

11.
马是人类最早驯服的动物之一,是古代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它与人类生活休戚相关.马作为艺术作品中时常出现的形象,已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翻开浩如烟海的中国画典籍,有关鞍马画的作品随处可见,它拥有广大的创作者和无数的欣赏者.然而,专门论及鞍马画的著作和论文却十分少见,这不能不算是美术史研究上的一件憾事.本文不揣浅陋,试图从鞍马画的发展史及其审美价值方面,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韩幹画马赞     
韩斡之马四:其一在陆,骧首奋鬣。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择所由济,蹋踏而未成;其二在水,前反顾,若以鼻语,后不应,欲饮而留行。  相似文献   

13.
蒙哥汗灭宋战略计划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斡腹之谋”为蒙古前四汗时期灭宋总体战略,蒙哥汗1256年已决定彻底实施“斡腹之谋”而形成全盘灭宋战略计划。但其战略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历了几次较大变化,且一再受阻。因蒙哥汗驾崩四川、忽必烈自前线临阵退兵北归争夺汗位,蒙哥汗灭宋战略计划1259年以彻底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4.
“故园”一词在韩菼诗集中高频出现,透露出他强烈的归隐意念,这与他父辈的影响、对学术的迷恋、不立党同的做法以及官场上的孤独感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当时的政治语境、学术语境以及他颇有山水之好和对家乡人文环境之眷念有很大的关联。通过韩菼“故园思”之成因的个案分析,既可以解读他的心灵史,也以可管窥清朝初年在朝为官的汉族士子的普遍心态。  相似文献   

15.
自古就有“肥差”、“瘦差”之分。官场之“肥”,肥在中饱私囊;商场之“肥”,肥在垄断福利;娱乐之“肥”,肥在“眼球效应”。若捞得一“肥差”,恐怕你不想让口袋鼓都难。英语中,俚语“gravy train”指的就是“肥差、美差、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赚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明万历年间,董其昌在所著《画旨》(《容台别集》卷四)一文中讲到:“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斡、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谈,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氏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无独有偶,与董其昌同时代的莫是龙、陈继儒、沈颢等人,均持一样观点,且也有类似提法,但董其昌较之他们地位煊赫,又有较深的艺术造诣,所以后人将这一风摩画坛的著名论断归于了董其昌,而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7.
“故园”一词在韩菼诗集中高频出现,透露出他强烈的归隐意念,这与他父辈的影响、对学术的迷恋、不立党同的做法以及官场上的孤独感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当时的政治语境、学术语境以及他颇有山水之好和对家乡人文环境之眷念有很大的关联。通过韩菼“故园思”之成因的个案分析,既可以解读他的心灵史,也以可管窥清朝初年在朝为官的汉族士子的普遍心态。  相似文献   

18.
历代文人雅士咏竹言志、抒情寄怀的诗词不计其数 ,赏竹、咏竹、慕竹的素洁坚贞、高风亮节 ,成为长盛不衰的高雅风尚。有的对竹子的偏爱 ,几乎达到一种近乎痴迷的程度。晋代的嵇康、阮籍、刘伶等相聚竹林 ,作文赋诗 ,饮酒品竹 ,称为“竹林七贤” ;唐代李白、孔巢父等寄迹竹溪 ,伴竹迎曙送夕 ,对竹引吭高歌 ,号称“竹溪六逸” ;宋代文豪苏东坡更是爱竹如癖 ,留下“可使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的名句 ;清代的“扬州八怪” ,更是画竹吟竹 ,留下了许多趣话趣事。为“扬州八怪”之翘楚的郑板桥 ,一生爱竹、画竹、吟竹 ,曾有…  相似文献   

19.
(一)斡赤斤是成吉思汗的同母幼弟,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旧俗,斡赤斤成年后仍与其母诃额仑共同生活。成吉思汗建国以后,将被征服的人户分给母亲、兄弟和诸子。斡赤斤是同诃额仑一起受封的。诃额仑死后,其遗产依俗由斡赤斤继承。因此,斡赤斤领有远多于其他几位兄弟的人户。  相似文献   

20.
韩干是唐代画鞍马最为出色的画家.历史上流传关于他画马的神话,极言他画马的神妙.<照夜白图>是韩干鞍马画的代表作,是现存的他的极少数作品之一,也是把马的神采描画得特佳的作品.从视觉心理上对<照夜白图>进行分析,再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作者当时的心境进行拟测,以进一步解读其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