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在我国乃至国际社会都是一个热门议题,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差异化及多元化趋势。在此背景下,积极老龄化下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非常重要,文章以“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社会实践活动做为切入点,在课程实践中探索能够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发展和变革,我国的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使相关的老年教育问题也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和关注。为了切实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解决老年教育问题、带动社会工作组织和人员的力量,为迎接老龄化问题做好万全的准备,需要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做好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从对社会工作与社区老年教育的概念入手,明确在社会工作视角下进行社区老年教育的积极意义,总结在开展社区老年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取得快速发展,尤其是各地老年大学发展形势迅猛,但当前老年大学招生工作却面临着较多的问题,无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难以满足规模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的学习需求,从而影响和制约了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介绍了老龄化背景下发展老年大学的独特优势和老年大学招生工作现状,并提出了老龄化背景下实施老年大学招生制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人口老化现状与趋势,分析了当前我国家庭结构急剧变迁的特点与我国传统养老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关注老年心理健康、提高老年生活质量、促进和谐老龄化社会构建、加强社区老年心理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颖 《成人教育》2007,(9):62-63
我国已经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在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老年教育的功能。只有充分发挥老年教育的内部及外部功能,才能提高老年群体素质及生存质量,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进而实现个体的终身、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严重短缺已成为困扰老龄化社会的一大难题。我国老年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与老龄化进程相比明显滞后。人口老龄化的严峻现实,为我国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命题。国家应重视老年护理教育战略;各级各类卫生职业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重视和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老年护理人才,以适应实现健康老龄化战略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已经迎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工作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老年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而我国的邻国日本先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老年教育工作的理论及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政府支持的背景下,不仅老年教育的相关法律政策不断完善,而且在实践领域也有很多成功案例。从政策法规的角度厘清日本老年教育相关的法律、政策及重大事项脉络,并就日本老年教育模式中的典型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日本老年教育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比我国的老年教育工作进行思考,为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逐步加快,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年人"精神家园"如何"充实",老年人学习平台如何"扩容",尤其是地市一级老年大学建设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我国老龄化与老年教育现状、老年大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困境及地市级老年大学建设与地方高校资源共建共享途径等问题的探讨,可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21世纪以来,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对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和医疗需求,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老年护理人才刻不容缓。探讨我国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阐述如何培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求的老年护理人才,以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化现象日趋加重,老年人养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将苏州市吴江区江村作为研究点,思考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养老模式的现状和可能面临的困境,从而促进农村养老模式更新及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分析和研究老年抑郁症发生的各类相关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应对策略,对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健康的老龄化社会,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发展老年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在老龄化背景下,提升全民素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江苏省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增的问题,江苏省从项目、课程、平台等多方面入手,加强老年教育支持服务,并形成了一定经验。文章以江苏省为例,梳理老龄化背景下发展老年教育的意义、经验和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进一步发挥开放大学在全省老年教育领域的优势、以多种方式均衡区域发展、加强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策略,为后续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老龄化社会建设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老龄化"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发达国家,生产性老龄化的实践涉及老年人就业、志愿服务、照料工作等方面.其经验表明:挖掘老年人口的"产出"是应对老龄化的积极举措;消除年龄歧视、促进参与、增强政策的包容性有助于扩大生产性老龄化的作用.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深入研究生产性老龄化问题,推动老年志愿服务和老年人才开发,建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以解决老龄社会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老龄人口逐年递增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将人口老龄化作为重要的议题来对待。在该视域下,老年教育的价值、功能、作用不断彰显。而积极老龄化的提出,顺应了该趋势,能够为我国老龄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寻找到全新的切入点,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健康、全面、快速、蓬勃发展。结合积极老龄化与老年教育的内涵,明确老年教育的必要性与发展问题,分别从国家、政府及教育机构的角度出发,探究老年教育的发展路径,以期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老龄化已然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老年教育在应对老龄化社会进程中,应发挥其特有的角色与使命。积极老龄化的理念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经联合国以及欧盟的不断推进,当前已经形成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政策框架与指标体系,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组成部分的老年教育,能够为实现积极老龄化所倡导的“独立健康生活”“就业”以及“社会参与”等政策支柱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老年教育的认知与实践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未来,我国应当树立“健康即是回报”的老年教育观念,增加对老年教育的社会支持,通过教育增强老年群体的健康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进而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已逐渐成为凸显的社会问题之一,同时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也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人口的老龄化又是关系到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也关联着社会的各个细胞,它的出现将会使家庭模式和伦理文化体系发生新的变化.我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自90年代始,人口已由成年型向老年型年龄结构过渡.因此,面对如此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的出现,使我们应该注意到及时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充分准备的姿态着手对老年保障事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老龄化社会,高职院校举办老年继续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克服其困境需要采取如下措施:放宽入学限制,雇佣专业人员,建立符合老人特征的教学环境,采用适宜的教材教法等。  相似文献   

18.
英国老年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世界教育信息》2007,(5):55-56,75
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老龄化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老年型社会的出现和迅速的老龄化使得老年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本文全面介绍英国老年教育的三大体系.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王旭 《成人教育》2011,31(12):122-124
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日趋明显,迅速的老龄化及老年型社会的出现使老年教育之重要性日趋明显。文章全面介绍英国老年教育的三大体系,指出英国老年教育对我国发展的启示,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最重要的社会趋势之一,随之而来的劳动力老龄化问题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加拿大作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将发展老年职业技能培训视为应对劳动力老龄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制定积极的老年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设立专门机构并鼓励民间组织参与管理,建立政府、社会力量援助与个人学习账户结合的经费投入机制,开发在线工具提供网络支持,与教育机构合作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等方法,构建了一个多方参与、动态合作、自上而下的老年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该培训体系“顶层设计+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纵向一体化的实施体系以及基于网络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等特点,为我国应对劳动力老龄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推动我国老年职业技能培训更好地发展,应聚焦思维转变,树立老年职业技能培训理念;加强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定,营造良好职业技能培训氛围;以老年人为本位,开发线上老年职业技能培训平台;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打造社会化培训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