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动结构是藏缅语族语言的重要类型结构特征之一。纳苏彝语连动结构是一个以语义语法范畴为链条组成的结构,在形式类型上体现出一个句子可以存在两个以上连用关系的动词,在意义上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即陈述同一主语。连动短语的各动词之间有时间先后、目的、因果、方式、手段等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具有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特点。具有语法身份的动词一般都表示趋向性的动词,在使用过程中,部分连用的前后动词会出现强弱虚化的语法现象,虚化一般发生在后一个动词上,虚化之后语法结构类型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连动式结构是句子谓语的常见形式。连动式谓语是指句子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使用所构成的语法结构,连接使用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都与句中的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彼此之间表示动作的接续或语义上相互关联的动作(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第111页)。在语法形式上,连动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ids短语之间处于并列的关系,但在语义功能上,有些连动式表示并列的语义关系,有些连动式却表示偏正的语义关系。因此,在语义功能上,汉语连动式又可分为并列语义结构和偏正语义结构两种。由于…  相似文献   

3.
《围城》中由动词“来、去”构成的连谓句张雪琴0、连谓句,也称连动句,连动式,指谓语或谓语中心部分由连谓短语充当的句子。与印欧语相比,这是汉语常用的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式,值得深入研究。连调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语连用构成,连用的每个谓词性词语都能与...  相似文献   

4.
"连动式"这个术语,最早出现于李荣先生编译的赵元任的<北京口语语法>(原名<国语入门>,出版于1948年)一书中,原文是"动词结构的连用式"[1].<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之后,尽管它的范围有大小之争,"连动句/式"这个名称还是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80年代后,随着句型句式研究的深入,连动句/式的研究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对连动句的性质、存废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语义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从“着”的“持续体的标记”功能、“V1着 V2”的内部结构层次、“V1着 V2”中的核心谓语和附目的分析等几个方面,对“V1着 V2”这种动词连用形式作谓语的动词谓语句的“连动”属性提出质疑,认为该种谓语结构形式的句子应该划归偏正关系的范围内,是一种动词性状语的偏正关系的动词谓语句。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句子中的谓语一般由动词担当,但不同的是,汉语的谓语动词可以连用,和英语相比,连动谓语可以说是汉语谓语的一个特点。在表达方式上,除少数情况下,汉语的连动谓语可译为英语的并列谓语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选连动谓语中一个动词为英语的谓语动词,而另一个动词则需要译为非谓语动词形式。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率领红军长征”这一类型句子的结构分析,是现代汉语语法中颇为复杂的问题之一。由于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据笔者所见)有以下八种:(一)连动式(或连谓式);(二)兼语式(或递系式、连环句);(三)连动式和兼语式均套用(或混合);(四)连动式和兼语式构成的粘合句(或融合式);(五)复杂谓语;(六)补足语;(七)偏正词组作谓语;(八)兼语紧缩句。此外,还有一些语法书在这类句式的分析上,自相矛盾,难成一说。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单就以上所列八种方法来看,也都并未能彻底地、或令人较为满意地解决问题。或是只重视了第一个名词或代词(M_1)和两个动词(D_1和D_2)之间的主谓关系,而忽视了第二个名词或代词(M_2)与第  相似文献   

8.
朱林 《文教资料》2013,(33):24-25
英语和汉语在词类的划分及功能、词语搭配及句子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使两种语言词对词的翻译变得很困难.汉语连动式便是一例。本文从汉语连动式的句式特点入手,探寻对汉语连动式中不同类型的谓语动词结构的英译处理方法.同时对连动式英译简单句与复合句的特点及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汉语连动句式中的动词结构连用而无须改变词形,这是汉语和印欧语系语言的重要区别之一.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如时序原则、原型范畴等方面,阐释连动式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连动句?连动句就是动词性结构连用充当谓语的句子。连用的动词性结构和主语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关系。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语法学界还很不一致,有必要进一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三部分探讨了景颇语助动词的形成问题。首先从语法动能、语义差别的角度论证了助动词 在景颇语中是一个独立的词类。然后探讨了助动词形成的具体途径,指出它是通过动词虚化、状态词转 化、拟声构词等手段而形成的,并指出动词虚化为助动词的语义条件和语义变化以及由此形成的虚化 链。最后从理论上分析了助动词形成的各种相关条件,指出助动词的形成是与景颇语处于由粘着型向分 析型语言过渡、出现实词虚化、双音节化等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汉语动词到介词的语法化演变都是在连动式结构中发生的。动词的介词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有句法位置的改变、语境影响以及认知因素等。  相似文献   

13.
李海亭 《英语辅导》2008,(2):105-109
本文根据现代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有关理论论述以动词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认知语法认为动词所表达的概念比其它词类要复杂,所依赖的认知能力也比其它词类复杂,动词所表达的过程常常要涉及其参与者;框架语义学认为语言所表达的是事件,其中动词的选择决定句子所突显的不同部分,以及句子的主语、宾语等其它句子成份;系统功能语法中对过程的分类也表明动词的选择不仅决定其它句子成份,而且能够体现句子表达所采用的是一致式还是隐喻式。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分析句子的“连动式”和动词或动词结构作状语时,大家的意见往往是不大一致的,究其原因,是在于对二者的特征及其区分依据,还须作进一步探求。本文想以文言文为例,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浅见,以乞求正于大家。所谓“连动式”,应是指在一个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单句)中,谓语部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它们共述—个主语,它们所表示的动作是连续发生的,这种句型是复杂谓语句的一种。而动词或动词结构作状语(以下简称“动状”),表面上极似“连动式”,也象是一种复杂谓语句,但细加考察,“动状”既不是复杂谓语句,也不是“连  相似文献   

15.
动词连用是汉语一种重要的语言机制,它与汉语语法体系相适应,可以弥补汉语词汇方面的不足,并发挥类似非连动语言中的功能成分的作用,是汉语语法自我调整、自主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结构,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促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语法观主张动词中心说,认为动词在句中处于决定和支配地位,句子的意义是由动词和某些虚词决定的,于是衍生出许多相关理论,但是某些语言现象表明,动词中心说的语法观并不能解释某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构式语法的兴起,主张以构式为中心,为分析一些汉语语法现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试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V+O+名/动量词"构式的结构、意义和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该构式达到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挖掘其语用价值以及在汉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到"在现代汉语共时层面是一个多功能语法形式,常被当作动词、介词、助词、构词语素等来分析使用,但存在争议。"到"由独立运用的动词到连动前项、连动后项,逐步从主要动词到次要动词,进而向着功能词的方向发展,至今没有完全虚化为典型功能词,只在少数句法环境中兼有这些词的某些特性。"到"的语法化经历了三条路径:独立动词→连动前项→介词,独立动词→连动后项→趋向补语→结果补语→程度补语→补语标记(结构助词),独立动词→连动后项→趋向补语→结果补语→构词语素。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语法观点认为在句子意义理解过程中动词决定句子的句法和意义,而构式语法理论指出论元构式在决定句子整体意义方面比动词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英语新闻标题动词使用灵活,语法省略频繁的特点给新闻标题的理解增加了不少难度。论文将从构式语法理论的视角,以英文报刊上的新闻标题这一独特的语篇类型为分析语料,探讨四种不同主题的句子式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常见构式,以期为解读英语新闻标题补充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动词作为表示物质的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词,在词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动词有较多的语法范畴,而且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联系也是相当复杂的。如果把蒙古语的形态变化分为静词系统和动词系统,显然,动词系统比静词系统复杂得多。从形式上看,动词系统的变化有词干(其中也包括几种形式)、词尾(其中也有差别)和连用助动词或小品词等多种形式。从语法范畴方面来看,它有式、时、体、态以及人称等多种范畴。除此以外,从其作用来看,蒙古语的动词也有重要的特点。例如:在蒙古语词组和句子结构中,动词所起的作用比西欧语言更大。  相似文献   

20.
首先梳理了汉语连动句的句式分类,然后结合语料库归纳总结了汉语连动句的英译方案.研究发现,若句子的动词项较少且动词之间没有过多的修饰词,连动句可以译为英语的并列谓语句,也可以摆脱汉语连动句的句子结构,只选取一个动词作句子谓语,尤其是包含多个动词的连动句,可以使用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从句等形式来完成动词的转换,从而使译句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此外,还可以适当地进行省略或动词语序的调整,以保证句子逻辑缜密和语言流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