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手机》的首映式上,有记者问葛优、张国立、冯小刚、刘震云这些成功的男士们,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片中的麻烦而用手机说谎时——几乎所有的中年男人选择了顾左右而言他。 《手机》所揭示的中年危机,正是冯小刚们的中年危机。冯曾私下对朋友说,在《手机》中,他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只是按照老板的需要出炉的又一部冯式风格的贺岁片而已  相似文献   

2.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1):80-80
名利场张国立、戈尔:父为子愁 一个足中国演员,一个是美国政客,张国立和戈尔近日都被自己儿子制造出的丑闻搞得焦头烂额。独子张默被曝殴打同在中戏念书的女友童瑶,让张国立经历了一场危机公关的考验:发表声明、接受采访,亲赴中戏道歉,欲说还休地暗示事情原委之复杂,被折腾得几乎几夜未眠。 与张国立一样头疼的是另一名父亲——戈尔,媒体曝出其子日前因私藏大麻被捕。同样是面对丑闻,戈尔则选择了沉默。  相似文献   

3.
《时报周刊》改版后,社长张国立于10月1日重新接下总编辑的职务。张国立从业以来曾历经记者、采访主任、企划主任、副总编辑等职,并曾获新闻优秀记者奖。对于新改版的《时报周刊》,张国立期许能表现出更生活化、年轻化的内容。(安安)时报周刊社长张国立重任总编辑@安安  相似文献   

4.
薛宝海 《视听界》2013,(6):126-126
9月中旬的一天,我在广东接到毕福剑的电话:“明天我在央视节目推介会上采访冯小刚,你帮我想想怎么跟冯小刚交流。”我的撰稿思路是.抓住两个关键词:冯小刚,春晚。“冯小刚”的呈现就是他的几部电影片名,也就是说,用冯小刚的电影名字来套用他跟春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末,有关"张国立高空写遗书"的报道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而后续有关报道却让读者大跌眼镜,不禁对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我是在4月25日北京某报上首先看到第一篇报道——《张国立9000米高空写遗书》。报道  相似文献   

6.
由《新周刊》杂志主办的2012"中国新锐榜"12月15日揭晓,冯小刚获颁年度电影和年度新锐人物两个奖。冯小刚在领奖时情绪激动,现场哽咽:"我觉得一尊奖杯把华谊损失的票房全部找回来了。"《一九四二》上映后,票房远低于预期。冯小刚称,当自己要做这件事  相似文献   

7.
李宽 《东南传播》2016,(4):22-24
冯小刚作为我国银幕上一位异军突起的导演,曾致力于对意识形态下所形成的电影模式的反叛,致力于电影艺术潜力的感性挖掘。1997年他开创了内地贺岁片的风潮,并始终把注意力集中于喧闹的当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他的电影继承了王朔小说中的戏谑、反讽等特点,对人生的调侃和对大众文化的嘲弄推向了极致。本文试图归纳出冯小刚电影的叙事规律,以期从中折射出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为今后对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有新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党君 《东南传播》2010,(4):94-97
冯小刚贺岁喜剧电影一直以来都高居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榜首。本文运用叙事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冯小刚七部贺岁喜剧的情节及语言、演员及角色、投入产出及广告等方面变化的分析,指出冯小刚贺岁喜剧有正剧化和大投资、大制作的倾向。外部压力和冯小刚对电影的追求、电影市场的要求和观众的期待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立足于重审自2007年以来的七年中对冯小刚电影的研究,并从文献的数量、学科和质量上进行了分析,其中特意提到了官方背景对此研究的影响;回顾了这七年中产业环境、创作环境的变化对冯小刚创作的影响,特别是由冯小刚带来的主旋律外化问题,以及新媒介环境的电影逻辑;最后,将今天的冯小刚置于"回归与螺旋"的体系建构中予以阐释,强调其今天的意识形态属性,并对电影学界未来如何进行冯小刚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有人问冯小刚如何做电影,冯小刚很有感触地说,他之所以被广大观众认可和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接地气。赵本山自认,一群农村人拍《乡村爱情4》这样一部农村的戏还算有把握。我们这种接地气的,观众比较喜欢。不接地气、远离现实一度是央视  相似文献   

11.
《新闻天地》2006,(11):10-13
第六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缓缓落下帷幕,最佳表演艺术男女演员奖由李幼斌、刘佳获得,最具人气男女演员奖最终花落张国立、蒋勤勤,《任长霞》获最佳长篇电视剧奖。第六届金鹰电视艺术节获奖名单最具人气的电视剧男演员奖:张国立最具人气的电视剧女演员奖:蒋勤勤最佳表演艺术男演员奖:李幼斌最佳表演艺术女演员奖:刘佳  相似文献   

12.
张国立当然说的是气话,也是一句无法实现的话,就是真的要办《谣言报》,也批不下来呀!我们国家的书报刊实行的是准入制即审批制,不是想办什么就能办什么的。  相似文献   

13.
冯氏电影     
《中国新闻周刊》2004,(48):93-93
★《没完没了》 冯小刚1999 年拍摄的贺岁片。 该片在当年的贺岁片热中一枝 独秀,赢得了其它五部贺岁片 相加也无法赶超的高票房,虽 然它是冯小刚电影中票房最差 的一部。傅彪因在片中出演了 一个大配角而一炮走红。★《一声叹息》一部深入讨论家庭伦理的电影,据  相似文献   

14.
冯小刚:我不当贺岁片的奴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大腕》在京上映后,期待已久的观众开始重返影院,各大影院的生意重新红火起来,票房收入一路飙升,疲软的电影市场再次出现生机和活力。 虽然业界对冯小刚的电影褒贬不一,但电影院里观众那爽朗的笑声,无疑是颁给冯小刚的最高奖项。他以他独特的视角和形式,再次满足了影迷的心理预期。这令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观众为什么喜欢冯小刚的贺岁片?他拍的片子为什么具有票房号召力?  相似文献   

15.
8月18日,台湾作家张国立亮相上海书展,携麻辣两性散文《男人终于说实话》和纯情长篇小说《偷眼泪的天使》与读者亲密互动。  相似文献   

16.
8月18日,台湾作家张国立亮相上海书展,携麻辣两性散文《男人终于说实话》和纯情长篇小说《偷眼泪的天使》与读者亲密互动。  相似文献   

17.
累死冯小刚?     
石述思 《报林求索》2012,(3):164-164
<正>由于中国影业运营模式单一、创新水平低下,冯小刚便成了独孤求败式的商业大片之王,被资本绑架。是解放冯小刚的时候了。在奉行丛林法则的商业社会,早日成功、获得财务自由是每个角逐者的梦想。不过,冯小刚不行——即使他已经名震中华,身家过亿。或许,他唯一的牵挂是如何在有生之年拍出中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映后,饰演风流倜傥的乾隆皇帝的张国立和饰演刘罗锅夫人的邓婕,被称为拍摄古装剧的最佳搭档。于是,《慈禧西行》、《明镜高悬》、《康熙微服私访》等等,夫妻俩接手的电视剧一部接着一部,忙得个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9.
有人问冯小刚如何做电影,冯小刚很有感触地说,他之所以被广大观众认可和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接地气"。赵本山自认一群农村人拍《乡村爱情4》这样一部农村的戏还算有把握。"我们这种接地气的,观众比较喜欢。"不接地气、远离现实一度是央视春晚的软肋,近年央视春晚一改脸谱化,吸收草根明星加盟。无论是"西单女孩"还是"旭日阳刚",都传递了一种对底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我们进入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厅对马年春晚进行采访时,正好是所有节目开始联排前后。外界对这届新春晚的关注和期待正在发酵——大概每个观众都会认为,冯小刚出任马年春晚总导演是一个打破30年春晚固有传统的信号。我看了整整三天排练,想尽办法寻找冯小刚为春晚带来的变化,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变化小而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