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胜利油田地面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GIS与可视化技术的地面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本文根据系统数据更新的需要,简要介绍了常用的几种格式的数据在ArcGIS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将系统中已有ArcGIS格式数据转换成其它数据格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石伟达 《科技风》2013,(16):137
公众类GPES、GIS、GPS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的几个分支,本文以公众类GIS为研究对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和基础建设。公众类GIS综合集成了车辆定位、中心监控、指挥调度、语音数据双向通信、媒体播放等功能,满足城市交通一体化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辅助决策等的需要。公众类GIS的用户对象、数据特点和建设平台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新的领域,不同行业纷纷实现的数字化的作业及管理,所以房产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提升其工作效率及准确性,并且客户带来了专业化的服务。主要对几种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了介绍,并在结合MAP GIS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产房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实际应用做了简要阐述,以期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GIS的概念、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储存、管理和分析空间信息的强有力的工具,随着其应用的日趋广泛和自身的不断完善,目前GIS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5S集成(GIS、RS、GPS、DPS、专家系统ES)、与CAD集成、与虚拟环境技术结合、开放式GIS、军事地理信息系统MGIS等。  相似文献   

5.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介绍,并着重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中的基本应用,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城乡环境规划、环境应急系统、环境质量评价.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已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实效进展,具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收集、存储、管理、计算、分析、显示和描述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可应用于测绘工作中,能有效实现空间分析、空间查询及综合分析评价能功能。首先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原理与特点,然后详细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程中的几种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ArcInf09.3软件为平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几种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反距离加权法、样条函数法、普通克里格法),对辽宁省昌图县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采样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反距离加权法和样条函数法的插值表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牛眼”现象;克里格法的插值表面消除了“牛眼”现象,且光滑、连续,还反应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田厚安 《中国科技信息》2006,(21):141-143,145
多源数据的投影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其差异给具体应用带来的影响是GIS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应当充分予以重视的问题。本文就GIS系统的发展首先进行初步的梳理基础上,重点就GIS对于地图投影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并对地图投影的标准化研究框架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分析和处理海量的通用技术,土地的管理工作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地理数据管理等,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系统,迫切需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根据“中国期刊网”“地理信息系统(GIS)论文的统计,本文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及其相关领域的一些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浅谈AutoCAD与GIS数据转换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AutoCAD数据本身存在的问题和数据转换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基础地理编码的设计、数字地形图的检查、图层及数据的规范化处理、数字地形图要素的采集规则、数据的转换方式和数据的编辑整合等方面进行了AutoCAD数据向GIS数据转换的探讨,同时结合生产和检查实际,找出它们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丹  李永忠 《情报探索》2013,(11):42-44,63
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数据挖掘与电子政务的关系人手,在将GIS与决策支持系统(DSS)进行集成的基础上,探讨了GIS服务于政府决策的瓶颈,阐述了电子政务GIS与空间数据挖掘结合的必要性,构建了一个面向政府决策集成空间数据挖掘的GIS服务模型和一个面向政府决策集成GIS的空间数据挖掘基本流程,旨在为该技术应用于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的移动地理信息系统(Mobile GIS)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热点,而电力通信广泛应用于电网生产控制、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并已成为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立足于MobileGIS和通讯支撑下在线路巡检和抢修业务中的应用。论文介绍了GIS、GPS、嵌入式操作系统、无线通信技术、通讯支撑体系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基于Moblie GIS的线路巡检系统的架构进行研究和设计,然后根据具体的巡检和抢修业务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并提供了应用中涉及的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实践证明,将先进的Mobile GIS技术和通讯支撑体系应用于配电网企业的线路巡检和抢修业务中,克服传统巡线方式的缺点,有效地提高了电力企业线路巡检和抢修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Client/Server结构的无线移动式三维GIS系统,支持道路设施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三维GIS动态建模的在线集成与交互操作模式.该系统采用智能手机作为客户端,现场采集道路设施空间位置与属性数据,并实时传送至GIS服务器.GIS服务器存储采集数据至数据库,自动建模后将更新的三维场景反馈给接受其服务的诸客户端.该系统原型使用C/C+ +与VB.Net 语言开发,并在北京地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工作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理数据自身的特点和传统存储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冗余地理数据存储系统。该系统具有三层服务器架构。Master服务器对应用层发送的请求进行解析并定位到相应的资源定位服务器。资源定位服务器再根据请求数据的类型和位置定位到相应的数据存储服务器。最后由数据存储服务器和应用层服务器进行数据通讯。实现控制流、数据流的分开以及检索和存储的分开。配合在不同层级上实施的冗余、备份和监控策略,保证了在异常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实验以及理论分析都验证了该设计能够完成高效的数据提取和检索,并且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采用OpenGL显示标准格式mif的矢量地图,并应用于雷达终端显示工程实践,和传统采用VC绘图函数绘制矢量地图相比,采用OpenGL绘制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电力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电力物流服务平台和供应链运营中心("五E一中心")建设中,存在电力物资供应链数据分布相对分散、规范化和结构化程度不一等问题,影响供应链数据挖掘和能源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时空数据质量感知、异常数据感知、供应商信息系统标识感知等维度剖析数据感知技术在电力物资供应链数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构建包括数据资源层、数据清洗层、数据校正层、数据分析层和可视化交互层的全面数据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基于时空相关性的多源感知数据清洗技术、基于隐藏规则挖掘的异构异常数据修复技术和基于供应商信息系统标识的全息画像认知技术,实现数据治理、问题数据自动纠错;并基于电力物资供应链生态圈全寿命周期管理发展需求,提出数据感知技术在电力物资智慧供应链延伸及拓展应用方向:从上下游对接、全链业务融合贯通及画像需求出发构建生态圈,基于多源感知能力实现信息全面互联共享,实现整个智能制造业价值链的智能应用与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17.
刘超 《科技广场》2014,(8):54-56
本文介绍了移动GIS与GNSS相关的概念,分析设计了林业种质资源数据采集系统,针对运行在掌上电脑上的GNSS全球定位系统与GIS相结合并在林业资源类调查具体应用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如:根据林业种质资源调查的类库属性的定义编辑、GNSS系统定位信息在移动PC上的地图实时显示的方法、地理坐标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栅格图或者矢量图的数据压缩处理、移动GIS系统的应用模块应该考虑的问题等等,并对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以满足林业资源调查工作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地理信息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相关特性,并归纳总结了地理信息在3G网络下近年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热门技术,对地理信息在4G网络下发展应用的新特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孙晓宇  苏奋振  吕婷婷  仉天宇  吴迪  付敏 《资源科学》2011,33(12):2277-2284
采用遥感与CIS相结合的方法,以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9牟为时间节点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数量、变化速度、类型转换、重心位移等进行了提取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在研究期内的变化较为显著,各个时段的变化特点各有异同。整体上人工湿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985年仅为零星分布,到了2009年则已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呈加速增长的趋势,2000年至2009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9.19km^2/a;近岸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整体上呈逐年退缩趋势,其中沼泽湿地的退缩最为显著,多转变为了人工湿地和农业用地;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养殖等人工湿地的扩张,另外黄河口的改道对湿地格局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近岸湿地影响最为显著,而湿地重心的空间变化在1995年-2000年间也显著受到黄河口改道的影响;由于整体上湿地的转出数量大于转入数量,且以陆域湿地的转出为主,造成湿地重心呈向海一侧的“东向模式”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