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虎叱》是朝鲜思想家、文学家朴趾源的一篇优秀汉文短篇小说,作者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的中国材料的基础上,采用中国传统的庄子式寓言创作结构,以老虎为讽刺的主体,运用拟人的写作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假儒道者的伪善,以及封建社会吃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2.
朴趾源和鲁迅是在本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经常被提及的著名作家。分析两位作家的代表性小说作品,不难发现朴趾源和鲁迅在各自作品中所塑造的"先知者形象""贫贱者形象""嫠妇形象"的艺术特色及原型意蕴,两位作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同时又保留着各自的特色。运用类比学方法对两位作家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契合与异构进行研究,能够考察出两位东方文学大家的作品特色以及中朝两国文学的相通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以"呼吁向中国学习"为核心的北学思想,是18世纪朝鲜著名学人朴趾源的代表学说。它打破了既往知识界过于沉湎传统理学的沉痼学风,开启新一代实学风潮。朴趾源的鲜明个性曾在他成就思想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具体包括"务实之心""好胜之心""乐游之心"和"谨慎之心"。对其多重性格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朴趾源其人、其思想,并由此透视18世纪朝鲜知识界的真实氛围。  相似文献   

4.
李聪聪 《天中学刊》2023,(1):94-101
朴趾源在慕华崇文心态的驱使下详细记录了他在使华途中对清代乾隆年间社会文化的广泛见闻,他关注当朝第一流的学者,留心不同文化场域的文化符号,真实记录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俗文学。同时,朴趾源也深受朝鲜国内尊明攘夷思潮的影响,以冷眼旁观的态度对乾隆年间统治者推行朱子之学笼络士人的文化举措、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的文化工程及士人中盛行的注释学风气等一系列文化现象进行理性批判。结合朝鲜国情及使华见闻,朴趾源吸收借鉴了中华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利用厚生”观念,提出了发展朝鲜的工商业,学习清朝社会先进发展的器物制度等实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讽刺短篇小说集《聊斋》,再现了封建社会生活,鞭挞和揭露达官贵人、土豪劣绅的恶劣行径,讽刺科举制度,刻画出拜金者的丑态,勾勒出贪梦者可耻的灵魂。其中大量的篇幅是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范进中举》是一部富含讽刺手法的文学作品,对主人公范进在中举前后的生活和心态进行鲜明对比,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扭曲。本文分析了讽刺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探讨了作品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与当代社会的共通之处,以及对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和批判思维能力。《范进中举》不仅引发了读者对封建社会弊病的思考,也为当代社会的反思和思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刻画灵魂高尚、积极奋发的人物形象的同时,还塑造了一批富有美学价值的讽刺形象,对封建社会晚期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抨击。这些以讽刺为主要目的的作品,与作者的其它作品一样,具有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境界瑰丽的特色。作者自称《聊斋志异》为“孤愤之书”,他的诸多讽刺形象的塑造及其对黑暗现实之尖锐揭露和抨击,正是这种“孤愤”之情的表露。  相似文献   

8.
讽刺艺术,在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西游记》中运用讽刺艺术,讽刺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凶暴,对宗教(特别是道教)进行嘲弄,对唐僧、猪八戒等人物形象给予了讽刺与批判。  相似文献   

9.
吴敬梓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杰出的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讽刺文学巨著。因为它高度的讽刺艺术这一特色,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讲到清代讽刺小说时,肯定它是“秉持公心,指谪时弊”、“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好作品。并且说,从有了《儒林外史》,中国的小说“乃有足称讽刺之书”;又说,以后也少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作为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吴敬梓采用高度写实的创作方法,以现实中的人为小说的原型,讽刺笔触深入到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首…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典范。通过人物的描写,讽刺手法的运用和语言艺术来表现讽刺性,以达到批判科举考试制度,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丑恶的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11.
鲁迅认为"讽刺"就是"真实",是"事实如此",这种"真实论"的讽刺观与鲁迅对于中国现实的认识与体验有着密切关系.正是基于对现实中的虚伪之憎恶与滑稽感受,鲁迅才会将"讽刺"理解为"写实",理解为对于最普遍最平淡的"实情"的揭露与描写,而这种揭露与描写既是他与掌控着社会话语霸权的邪恶力量进行斗争的策略,更属于他对于中国国民性的批判与改造工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田倩 《海外英语》2012,(3):206-207
Mark Twain, a mastermind of humor and realism, is seen as a giant in world literature. His humorous satire had great impact on the following men of letters; critics also attached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o it and put forward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Noticeably, his humor ous satire finds full expression in his famous short story, Running for Governor. In it, with humor and satire, he exposed the true features and hypocrisy of American democracy.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basic elements which affected Mark Twain’s humorous satire, aiming at offering rational analysis of this humorous satire in Running for Governor as well as making Twain’s works readily understood.  相似文献   

13.
《死魂灵》与《儒林外史》同是讽刺艺术的典范之作,“含泪的笑”是这两部作品共同的讽刺风格。但是由于作家的个性、气质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他们运用的讽刺手法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狄更斯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匹克威克外传》是他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写于19世纪,幽默和讽刺是它的主要的文学写作手法。借助这两种有效的写作手法,狄更斯形象地歌颂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和民众的可笑、荒唐和邪恶之处,同时也对穷人的处境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本文旨在通过细致地分析狄更斯对幽默和讽刺手法的熟练驾驭和由此产生的极大魅力和影响来揭示他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同时也以讽刺高手而称,而讽刺手法奇诡高超,他经常使用的讽刺手法有三种。一是对比式讽刺,即通过对比手法,深刻揭露讽刺对象虚假丑恶的本质;二是突转式讽刺,即先述假相,以褒语紧裹贬意,最后才突然掉转笔锋,撕破假相,令人回味无穷;三是夸张式讽刺,即通过双重透视,将讽刺对象置于放大镜和哈哈镜之下,使其丑态和劣性无处藏匿,此外,从内容上看,拜伦始终将讽刺矛头指向当时英国和欧洲的上流社会,特别是专制暴君,反动政客和无行人。  相似文献   

16.
谴责小说作为近代社会小说最为发达的一枝,从内在的文化心理层面来看,显然是受到了古典文学中的美刺与讽谏传统影响的。无论是思想内容方面所体现的批判精神,还是艺术手法方面所达到的讽刺效果,谴责小说都表现出了对美刺与讽谏传统的归依。其直接的源头就是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讽刺小说。  相似文献   

17.
“盛唐气象”造就了唐人积极进取、追求浪漫、异想天开等种种性格特点。秦汉以来服药求仙追求长生的风气对唐代社会尤其是上层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李贺的相当数量的诗歌即借此对统治者进行讽喻,以表达一个“唐诸王孙”的宗国之忧。  相似文献   

18.
张恨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师、章回小说集大成者。他的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客观叙事语言平易朴实、明白如话,简而不陋、似清实腴,对话则符合人物不同身份和性格,对不良人性或社会现象则以讽刺性语言描画,笔意从容,画面感强。在立足于传统小说语言的基础上,张恨水的小说语言具体而丰富地呈现出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巴赫金对讽刺与民间文化的关系作了历史和系统的研究,"形象性否定"成为他讽刺观的核心,把握这一点就能揭示他是怎样实现对前人的讽刺理论突破的,并能把握巴赫金讽刺观与狂欢、对话理论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在唐五代诗人中,郑遨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骚以来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愤世嫉俗成为其诗歌的中心主题,尤其是在反映社会黑暗腐败、深切同情民众疾苦等方面所显露出来的诗歌的讽喻功能和美刺精神,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独特艺术手法,以及平实质朴、浅近通俗的诗歌语言,从而形成其诗歌鲜明的艺术个性和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