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身佛》是韩国著名作家金东里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一个来华参战的韩裔日军士兵的视角,讲述了中国唐代僧人万寂"烧身供养"的故事,在万寂舍生取义的精神力量的召唤下,小说中的主人公"我"也完成了自己的救赎。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金东里在他的内心深处对于生命、人神等问题都有着十分深入的思考,并期望以这种极具宗教性的思考方式来探究人性,同时他又将自己的所思所得,通过文学创作这种方式传递给了读者,希望能引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基本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虽然以创作小说、童话著称,但也写了为数不少的散文,并使他成为现代优秀的散文作家。叶圣陶在《未厌居习作·自序》中谈他写散文的动机时说:“我常想,有志绘画的人无论爱好什么派头,或者预备开创什么派头,他总得由木炭习作入手。有志文艺的人也一样,自由自在地写他的经验和意想就是他的木炭习作。……我是存着这样的想头写这些散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散文显示出诗、小说与散文的相渗相融,闪耀着潇洒、自由的个性风采;他既追求情感的互渗性,又重视美学的移情作用,故其散文注重表现情景交融的诗境,心物合一的妙境,主客贯通的化境.他认为宇宙的生命精神蕴藏在生活本体和大自然中,因而,他的散文注重歌颂大自然和生活本体的主体--人的生命精神.徐志摩重视艺术中所迸发的思想火花,宣扬人道主义精神,鼓吹为社会奉献的精神,这种思想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  相似文献   

4.
杨朔同志的散文构思精巧,文笔清新,酣畅动人,富有诗意,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然而,杨朔散文的诗意是怎样产生的呢?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的严密,选词用字的精炼,也不容忽视。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  相似文献   

5.
深受东方思想影响的塞林格在其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也间接浸入了这些元素,尤其是中国的道家思想。本文从小说所表现的人和自然的对立与"合一"、自我和他人的疏离与"合一"以及人和自我的分裂与"合一"三个角度分析和归纳了中国道家的"合一"思想在该小说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谈巴金《灯》的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以形象感染人。作为文学四形式之一的散文要不要塑造形象的感染人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散文的形象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塑造的呢?散文不可能有像小说和戏剧那样的鲜明的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在小说和戏剧创作中,作家可以用丰富的生活画面,用多种的表现手法对人物形象加以全方位的刻划,从而使形象显得具体、实在、鲜活和丰满,具有其独特的个性性格。而散文形象,是作者通过对物和景的感受,并赋予物与景以某种主观的情感认识而塑造出来的可以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义象合一的形象。有些散文也写人,但往往是选取人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生活景象,作…  相似文献   

7.
以《美食家》著称于文坛的作家陆文夫,擅长在小说散文中写美食,但他重点不写享受美食的过程,而是把美食的烹饪与品尝看成是观察社会、透视历史的一扇窗口。他从历史上看到了吃饭与"吃人"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某种动力;他从现实中,看到了人们一声问候"你吃过了吗"所包含的精神寄托,形象地叙说了中国人的特殊生存方式;他从华丽的美食环境中,看到了畸形消费与社会腐败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体现了作品深刻的批判性。陆文夫美食思想及负载它们的小说散文,内容涉及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等广阔领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文化财富,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会产生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果园杂记     
老作家林斤澜曾这样评价汪曾祺:"我行我素小葱拌豆腐,若即若离下笔如有神。"前半句说人,后半句说文;"如有神"三字足以见出其文字功底。汪曾祺是公认的文体家,在小说和散文两块田里均收获丰厚。他的小说,开了小说散文化的先河;他一生经历过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向往宁静、闲适与恬淡,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使他的散文平淡质朴,不事雕琢,风格清闲雅致。他的散文也较少见宏大题材,他对细小事物有着独到的颖悟和审美发现,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在他的笔下,万物总关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这里,我们节选了《果园杂记》中的两则,以及写家乡特产的小品文《端午的鸭蛋》,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充溢于文中的那份恬淡和闲情雅致。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在西南联大待过较长时间,这些独特的经历,使他写人记事、回忆老师友人的文章,读来真实可信,风趣动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金岳霖先生》《赵树理同志二三事》等。本期栏目,我们节选了赵树理同志的几幅特写,看看汪曾祺是如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作家神貌的,我们平时作文写人记事时,也可以学习借鉴一下。  相似文献   

9.
<正>散文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主导文类,近七八年来,经孙绍振、王荣生等专家教授的重构与阐述,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体式特质对散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就一线教师的日常课、研究课来看,这些有益的见解或如“负日之暄”,人不知其美;或如“阳春白雪”,人难悟其旨。“行散而神不散”的文体认知依然深入人心,以品析人物形象为重点的“小说化”教学也滥觞于中小学课堂之中,尤以写人记事类散文为重灾区。  相似文献   

10.
鄂温克作家乌热尔图的小说和文化散文中阐释了较为成熟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思想。小说中,作家塑造了众多的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猎人、老人、外来人等形象,这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在奇特的小说叙事中展示了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共融的关系,或正面或反面地折射出鄂温克民族较为原始的生态意识光辉,而这些意识正是作家的生态思想的体现。本文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乌热尔图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1.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文学样式,但在中国古代小说文本中,却往往有一些非散文的因素——诸如韵文、骈文之类不时出现于其间,我们可以称之为"特殊语言"。有时,它们虽然也以散文的面貌出现,那就是诸如行话、隐语、俗语、方言、歇后语等。这些"特殊语言",不仅在小说作品叙事或写人时发挥了散文很难达到的特殊作用,有时还能以"代言"的方式展现书中人物的个性特征。更为有趣的是,上述问题又引起了中国古代小说批评者们的高度重视。正因如此,如果我们对这些"特殊语言"视而不见的话,就等于丢掉了中国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研究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2.
通常情况下,在中小学,写人记事散文的写作教学都被归入记叙文写作教学。其实一般中小学所说的"记叙文"包括两大类区别很大的内容:一是以虚构、想象为主要表现方法的小说、童话、寓言等,二是以写实为主要表现方法的写人散文、记事散文。混为一体的学习非常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升。就人物描写来说,小说与散文有很大的不同:小说讲究人物形象的集中表现,多描写,少抒情;散文追求人物形象的片段刻画,常常在描写中穿插抒情,甚至在描写的基础上集中抒情。因此,如果我们不是写小说,而是写写人记事散文,在人物描写  相似文献   

13.
数年前汪曾祺写得较多的是小说。众所周知,他的小说是非常散文化的。小说的散文化在他与其说是一种文体的追求,不如说是作品内容上的美学追求。汪曾祺是一位特别倾心于普通生活、凡常物事人情的作家,散文化则可以使小说自然贴切地表现这类内容。晚近几年,他小说写得较少而散文却写得颇多,这一变化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无疑仍然与他这种作品内容上的美学追求有关。小说即使高度散文化了,毕竟还应该是小说,不可免地还要受到某些小说规范的约束。径直而为散文,则可更自由自在地实现他作品内容上的美学追求了。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小说写得好,贾平凹的散文也独具一格。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静虚村记》便是他的一篇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思想文化发展历史,就我国古代思想的发展而言,儒佛道三家并驾齐驱,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而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是天冬合一观念,由此出发.关于心理健康思想方面引申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终极价值的统一四大命题。本文以儒佛道思想为内容,以心理健康思想为目标,初步探讨了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思想.以期丰富当今心理健康理论,以中国哲学智慧进一步阐释建设和谐社会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泰戈尔的诗歌具有独特的个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他继承并发展了印度的传统文明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在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表达了丰富的生态主义传统。细读泰戈尔的诗歌,我们发现这些诗歌突出了整体和谐的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整体的自然观以及人的精神和谐。这些思想正是生态批评思想的体现,具有丰富的生态意义。由于泰戈尔对生态自然的深刻认识,在诗歌中表达的一些生态思想与现代生态批评家们"不谋而合",从而具有强烈的前瞻性。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泰戈尔的诗歌,不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人的精神和谐。  相似文献   

17.
鲁迅《故事新编》中写于1934年和1935年的五篇小说,可以界定为一种泛历史小说;但因为这些历史小说大多以中国文化源头的一些原型人物为依据,以及鲁迅特殊的文化斗士身份,这些小说又可以认为是文化小说。解读这些小说如果联系起鲁迅早期的"立人"思想,能更加深入体会鲁迅在其中蕴含的文化寓言。其中,有他认可的禹墨精神、"莽汉"生命力的肯定和从尼采那里借来的"超人"。  相似文献   

18.
马斌 《神州学人》2001,(3):34-36
50多年前,美国人埃得加·斯诺在《活的中国》一书中认为30年代中国有两位最重要的剧作家,一位是曹禹,另一位便是李健吾。而对一些人来说,李健吾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或许有的人能记起他的散文──《雨中登泰山》,那篇优美的散文曾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李健吾早年曾赴法留学,游历欧洲。他写过许多思想、艺术俱佳的戏剧、散文、小说和评论,并在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上做了大量工作。 乱世将门之子 奔腾的黄河水绕过苍莽的中条山,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一路向东流去;放眼四望,远处一座座小山似的盐堆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闪光,…  相似文献   

19.
萧军在他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新旧体诗词,写散文与旅行记,还写过话剧和京剧剧本,而足以代表他的文学成就,使他名列于现代文学史的,还是应当数他的小说创作。萧军以《八月的乡村》驰名文坛之后,他的小说创作便从描写抗日斗争的题材,转  相似文献   

20.
《神授·魔岭记》是一部魔幻小说,以神魔、精灵、穿越等为题材。但是不同于西方魔幻小说,《神授·魔岭记》加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藏区的地方性知识、藏族人民的心理特质等,而这恰恰是这部小说的灵魂。故事的主线是阿旺罗罗带有魔幻色彩的英雄故事,暗线是史诗《格萨尔王传·魔岭大战》的情节线索。梅卓通过格萨尔王精神的延续者、神授艺人的代表阿旺罗罗的成长经历实现了与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远隔千年的对话。梅卓在小说中还展示了当代藏族人民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通过泰勒《原始文化》中的万物有灵论来分析《神授·魔岭记》中的人与自然,展现梅卓的万物有灵、互为依存的自然观念,并对万物有灵思想进行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