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保险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保险机构的支持与合作,为教育发展服务。保险机构应充分发挥其专业化优势,与教育部门精诚合作,积极参与中小学保险教育,以此构建和完善保险教育体系,提高中小学生保险意识,并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浪潮推动下,我国互联网保险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新的保险产品开发滞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的需求。保险机构创新意识淡薄;缺乏新产品开发人才;产品开发及资源整合尚欠优化;互联网环境下道德风险有可能被放大。笔者建议保险机构提高创新意识;大力培养保险精算师;加强产品开发及资源优化力度;积极开发保险新险种,尤其尽快开发航空医疗救助保险产品和"老龄化"消费者需求产品;建立互联网保险投资者保护基金;消费者也要诚实守信,杜绝逆选择。  相似文献   

3.
优化的农业保险市场结构是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综合考虑保险机构的财务稳定风险与破产风险,构建能够实现风险平衡的0-1规划模型,以河北省各县粮食产量保险为例,利用遗传算法对农业保险市场上保险机构的个数及承保区域进行优化与选择,结果显示:农业保险市场的总风险呈现U型变化特征,保险机构的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提高农业保险市场的整体风险,并且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对最优的机构数量具有显著影响,利用本文所构建的模型能够规划保险机构的承保区域,降低经营风险和破产风险形成的整体风险,促进农业保险市场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武汉市城区居民参与家财保险、保险形式(险种)及家财保险交费方式和保险机构服务方式的意愿状况;分析了由居民个人特征、家庭经济状况、住宅安全主观判断、对保险认识等五个方面对其意愿状况的影响;揭示了城区居民家财保险的特点和倾向;进而讨论了我国城市发展家财保险、其它商业保险乃至整个社会保险事业中的保险需求、风险意识、保险的商业性、保险信誉、保险服务等问题,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会议指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消耗、低污染等特征。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教师》2012,(15)
前不久,由台湾国泰人寿和台湾国泰世纪产险合资创建的国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在成都正式揭牌开业,成为首家人驻成都的台资保险机构,也是台湾保险业在大陆西部地区开设的首家保险公司。国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在主营财产保险的基础上,将重点突出以服务及风险管理方式开展艺术品保险、展览会责任保险、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保证保险、医疗责任保险以及营建机具设备保险等特色保险业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及资本市场的发展,现代保险业服务创新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资本市场为平台,依托资本市场进行保险服务创新,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成为保险服务创新的主流。通过创新。保险企业已经从单一的损失补偿主体发展到资产管理主体,保险的服务功能从保障功能发展到投资功能,从风险咨询服务发展到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连的投资咨询服务、理财服务。  相似文献   

8.
江门市居民保险意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门调查显示,城镇居民缺乏基本保险知识而导致的保险意识低下,是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行业协会要发挥好宣传主导作用,要加强以学校为重点的保险教育普及,要创新宣传方式,优化保险服务,以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保险市场的转型使得市场营销策略成为保险公司发展的关键.文章以保险市场走向成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 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保险市场存在的市场细分不够、目标市场定位不明、品牌意识不强、轻视服务营销等问题,提出保险营销策略应主要以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和信用为切入点, 构筑保险公司自己独特的服务品质及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服装走向跨界设计之路,是服装创意产业发展带给市场新的文化定位与思考,体现出文化的融合、思维的创新以及对材料技术限定的突破,为服装的本土化视觉语境的重构注入了更多的精神语汇。在本土化的服装设计中,以“融合”与“创新”之跨界思维演绎东西文化交融的审美精神,以“解构”与“重构”之再创设计寻求服装本土语言与时尚语言的跨界表现,为本土化服装的国际化品质打造提供了无限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杨方  武红阵 《职教通讯》2017,(11):30-33
创新创业是高职院校一大特色,创业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更是高职院校办学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服务外包作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新产业,因其专业性强、创业门槛较低、发展持续性较好,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门行业。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对服务外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自主建构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创业素质与创业技能融合、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融合、创业文化与专业文化融合"的"四维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高层次服务外包人才。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是当前文化建设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分析两种文化相融合的必要性入手,较详细地阐述了两种文化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的五条路径,即,增强地域和高校的融合意识,为文化融合提供思想基础;扩大科研范围,为文化融合提供物质载体;开展校企合作,服务社会,为文化融合提供实践经验;创新媒介、方式方法,为文化融合提供科技支持;健全和制定各项政策,为促进文化融合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植根于区域文化,从区域文化中汲取营养得以丰富充盈;人类思想在高校中融合创新,服务区域文化发展。本文以温州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为例,探讨区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常州保险市场存在保险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员工欺骗投保人和内外串通进行保险欺诈等问题,主要原因有从业人员职业教育不到位、市场主体内控力度不强、监管缺乏长效机制以及新技术运用较少。常州的保险机构可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共建诚信生态体系,加强内部控制,从承保、理赔到会计核算等环节防范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构建保险反误导销售与反欺诈系统。  相似文献   

15.
存款保险有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我国有必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文章从存款保险机构、存款保险的对象及投保方式、存款保险范围、保险金额、保险费等方面,对如何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是当代高新技术运用于传媒事业中的直接文化成果,它具有开放与若享、融合与延展、个性与创造等现代文化品质,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应高度重视新媒体对于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不断开发对新媒体的创新性运用,要在不断学习、利用、创造新技术的同时,努力进行具有文化创新及引导功能的新闻传播活动,并借助校园所拥有的强大知识文化创新团队为社会提供文化创新能量,不断引领社会文化风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与企业合作,形成高职院校与企业互相促进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法,是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策略。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产教的融合程度还不够,具体融合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与实践。具体而言,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可以以理念与文化的融合为上层引导,以体制与机制的融合为制度保障,以模式与创新的融合为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与对接的融合为培养方式,以课程方面深度融合为基本着手点,产业与教育跨越各自边界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社会政策视角出发,将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管理学与区域文化学作为理论依据,以社会政策的整合力、实现力与治理力功能为基点,着重探讨社会政策在促进地方大学文化与区域文化融合共生的路径选择、策略安排与机制设计,通过社会政策挖掘文化资源与交互渠道,促进文化互动与牵引;实现文化合作的社会化平台,创新产学研文化载体衔接;形成文化融合共生制度与机制,促进大学与区域文化的制度性双向交流与互补创新;促使发挥各自人文优势,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大学与区域文化的深层人文融合,形成文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动人力资源侧供给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在这一政策下,以产教融合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创新思维、卓越品质为指引,建立物流专业职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及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为物流行业培养其发展所需高素质人才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是当代高新技术运用于传媒事业中的直接文化成果,它具有开放与共享、融合与延展、个性与创造等现代文化品质,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应高度重视新媒体对于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不断开发对新媒体的创新性运用,要在不断学习、利用、创造新技术的同时,努力进行具有文化创新及引导功能的新闻传播活动,并借助校园所拥有的强大知识文化创新团队为社会提供文化创新能量,不断引领社会文化风气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