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绍高同志现任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高级编辑。从1990年至今,他的主要岗位一直在夜班,1995年主持总编室工作后,每年夜班时间也都在半年以上。人民日报总编室头绪比较多。他认为总编室工作有一个“龙头”和“龙身”、“龙尾”的关系,抓住了“龙头”就抓住了工作的主要方面,调动了“龙身”、“龙尾”,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他的体会是:抓住“龙头”滞动其他,工作到位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敬业进取。值夜班,“守土”尽责.守报纸出版之“土”,尽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之责。他认为这是最大的责任,也是总编室工作的“龙头”。他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2.
吴顺祥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吴顺祥,湖北天门市人,1950年1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营部书记、团宣传股干事、军宣传处干事、连指导员、团宣传股长。1976年调解放军报社工作,历任军事部战备组、训练组编辑,总编室快讯组组长,要闻快讯部军事组组长,综合部军地组组长,总编室副主任、主任。1988年被评为主任编辑。1979年初,参加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荣立三等功。在编辑一线拼搏多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夜班工作十几年,策划的版面多次获得全国好新闻版面二等奖。2005年,被中国记协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3.
夜班编辑是日报报纸流程中很重要很特殊的一个环节,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打破了常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工作规律,变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国记》杂志曾在6年前对夜班编辑做过一个“情况调查”,北京日报总编室的一位上了10年夜班的编辑这样说:“长年夜班让我总有一些与世隔绝之感:人们的许多活动都在晚饭后,像辅导孩子学习,亲友间的交往等。而我们吃过晚饭都准备去上班了。  相似文献   

4.
霍邢平,从事新闻采编工作24年,现任贵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先后在记者站、理论部、工商部、总编室、夜班编辑室等岗位工作,十多年上夜班默默为记者和通讯员选题采访、修改稿件、规划版面,为年轻同志的成长尽心尽力,受到记者和通讯员的敬重。 霍邢平组织策划、采访撰写、编辑审定了大量重要稿件,多次在全国和全省获奖。  相似文献   

5.
夜班编辑是日报流程中很重要很特殊的一个环节。《中国记者》杂志曾在6年前对夜班编辑做过一个“情况调查”,《北京日报》总编室的一位上了10年夜班的编辑这样说:“长年夜班让我总有一些与世隔绝之感:人们的许多活动都在晚饭后,像辅导孩子学习,亲友间的交往等。而我们吃过晚饭都准备去上班了。逢年过节总有一半时间要上班,白天又不敢不睡觉。探亲访友就只能保重点。因而人们都觉得我有些不近人情,或  相似文献   

6.
梁凯程,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夜班工作编委,出版中心主任。从事新闻工作34年,从事夜班编辑工作22年。从普通记者到出版部要闻版编辑,从普通编辑到出版部副主任、主任、编委、出版中心主任。1999年《天津日报》提出“以图片带版面,以版面带新闻、以新闻带记者、以记者带队伍”的办报思路后,梁凯程参与、策划、推动了一系列新闻改革。他所领导的出版部是天津市“九五”立功先进集体。梁凯程被评为先进个人,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相似文献   

7.
夜班编辑作为报纸出版的最后一道把关,责任重大。做夜班编辑除了更需要有一种高度负责、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精神之外,还要具有一颗平常的读者心。一个出色的夜班编辑,从上岗起,就应该把自己放在报纸的“第一读者”位置上,用带着各种不同层次读者需求的目光来严格审视挑剔每一篇要成为印刷体的文字以及每一篇稿件在版面上所应处的位置,然后进行精心编排,不让即将出版的报纸版面、文字、标题愧对读者!  相似文献   

8.
当一场人们盼望已久的春雪裹挟着淅沥的春雨飘然而至的时候,2006年2月的夜班也在暖融融的春雪中画上了圆满句号。2月份的夜班,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在巩固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具体地说,就是“一个巩固,四个强化”。“一个巩固”是:巩固一月份改版成果。一月份是军报进行版面调整的启动之月。在孙总编的领导下,总编室一版夜班的同志对改版后的一版精心设计,悉心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新的军报一版风格,得到了军委总部领导和广大读者的认可。探索创新不易,巩固保持也难。只有巩固保持好创新成果,军报新的版面风格才能在读者心里…  相似文献   

9.
政工部编辑赛宗宝在总编室夜班锻炼了半年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这篇很有“干货”的体会。除了章值得一读外,这种及时进行自我总结的习惯和主动钻研业务的风气,也很值得提倡。“打一仗,进一步”,每个编辑都应有这种精神和志气。  相似文献   

10.
党报的夜班编辑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风、把关意识、扎实的文字功底。同时,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夜班编辑还应具有较强的策划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报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夜班编辑,对提升报纸的新闻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夜班编辑应当具有较强的策划能力为了适应报业竞争,不少报社实行了以编辑为主导,记者“按需采访”的体制。这对夜班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夜班编辑,不能仅就已有的稿件来考虑版面,而必须主动考虑所负责版面稿件的策划,能出点子给记者,对记者提出切实可行的报道选题策划要求,并将其编…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共同举办的2005年新闻图片编辑研修班,5月15日至18日在浙江诸暨举行。部分报纸的总编辑、总编室主任、图片编辑、摄影部主任和摄影记者共70余人参加研讨。研修班主题是“图片评判3 1”———总编辑、版面编辑、图片编辑加摄影记者从  相似文献   

12.
夜班编辑工作非常紧张,在几个小时之内,要删改稿件、推敲标题、判断稿件分量、设计出版面。为此,有人形容干夜班编辑像“百米冲刺”。即使这样,设计版面前,也不可忽视调查工作。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助于对稿件的把握,“磨刀不误砍柴功”;二是有助于补短扬长,使稿件锦上添花。笔者干夜班编辑九载,逐渐养成调查的习惯,获益匪浅。作为记者,只有掌握大量素材,经过提炼、加工,才能“沙里淘金”,形成稿件。作为夜班编辑,也只有掌握与稿件有关的背景材料,才能更好地认识  相似文献   

13.
夜班编辑肩负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因为夜班编辑的任务主要是根据编辑部的意图,在值班总编的具体领导下,编排处理好报纸版面,遇到和处理的问题往往具有典型性和紧迫性,对编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编校人员还要密切配合,在各个环节上把好政治关、文字关、质量关,讲究标题制作、文字推敲、版面美化,可以说用得上编辑的“全活”,对编辑人员的思想水平、敬业精神、业务素质是一个全面  相似文献   

14.
《传媒》2000,(11):封2-封4
已在人民日报社工作了34年的颜世贵,出生在江苏里下河一个农民家庭,祖辈日不识丁.1966年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被选进人民日报社,先任总编室做了几年夜班编辑,后进记者部当记者,现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1980年被派往江苏筹建人民日报驻江苏记者站,并担任首席记者;1987年调任驻北京记者站首席记者;1991年在海南记者站工作了几个月;1992年被任命为驻北京记者站站长.  相似文献   

15.
“精品”是这样打造的●总编室实习学员孟祥林能到军报系统学习报纸采编流程,进一步提高新闻采写能力,也算了却自己在基层搞新闻报道工作两年的夙愿。分在总编室三版组实习,我更是庆幸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是吗?经过“两关”,凝汇作者和编辑们大量智慧的“样稿”,每天如潮水般涌向总编室,这里为我提供了一个别人看不到的稿件怎样“过关斩将”走上版面的机会,也使我目睹了深受基层官兵喜爱的三版一件件“精品”出炉的全过程。好稿子一路绿灯好稿子编辑愿意编,编起来也轻松愉快。有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一个月前,一名新疆部队的报…  相似文献   

16.
夜班编辑干的都是“热活”,要在短短的4、5个小时编辑出一块好的版面,压力大,任务重,需练好三项基本功:选稿、制作标题、设计版式。  相似文献   

17.
也许和编辑工作有一种缘份,在大别山老区红安县县委办公室和宣传部工作了十年多的我,1975年春天被组织上调到首都北京人民日报,在经济部当了一名从事农村报道的编辑,1990年调到总编室,在编辑岗位上一干就是23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夜班。人民日报的优良传统,老编辑们风范的影响,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做了一个编辑应该做的工作。 热爱的事业不觉得苦 长期夜班,再加上行政工作,苦吗? 当有些熟识的同志问我时,我真的觉得不好回答。说不苦,也不实际,铁锅顶在头上,长时期的大夜班,有时上午有急事,不敢怠慢;战役性报  相似文献   

18.
报社编辑部的夜班队伍一般包括夜班编辑、校对、检查、电务等多个环节,从工作流程上讲是报社的“枢纽中心”、“总装车间”;从报纸层面上看,它是报纸从单个稿件变成报纸版面的总设计师。如果说记者采写的稿件是一颗颗珍珠,那么夜班版面是把这些珍珠巧妙地镶嵌在一起的皇冠。报纸就是通过版面语言来把握导向、引导舆论,达到团结、教育人民的作用。夜班工作关系着报纸能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服从、服务于大局;关系着党的新闻事业能否与党休戚与共,成为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夜班队伍责任重大,使命神圣。因此,…  相似文献   

19.
夜班编辑工作非常紧张,在几个小时之内,要删改稿件、推敲标题、判断稿件分量、设计出版面。为此,有人形容干夜班编辑像“百米冲刺”。即使这样,设计版面前,也不可忽视调查工作。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助于对稿件的把握,“磨刀不误砍柴功”;二是有助于补短扬长,使稿件锦上添花。笔者干夜班编辑九载,逐渐养成调查的习惯,获益匪浅。作为记者,只有掌握大量素材,经过提炼、加工,才能“沙里淘金”,形成稿件。作为夜班编辑,也只有掌握与稿件有关的背景材料,才能更好地认识稿件的价值。这个工作,与记者的思维程序正好相  相似文献   

20.
58岁的曹照琴在《人民日报》工作37年,其中33年当夜班编辑,是迄今为止《人民日报》编辑部上夜班时间最长的编辑。她敬业勤业乐业,政治敏锐、业务过硬、处理重大新闻事件经验丰富。曹照琴1965年1月由中央办公厅干部学校分配至人民日报社任团委干部;1966年10月调入总编室任一版编辑;1982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研究生班学习;1985年任《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副主编;1989年任《人民日报》一版主编;1995年至今任总编室副主任,分管夜班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