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公开课是不扎实的课,公开课成了表演课,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教师来听公开课是想从中学到一些实用的、平时能用到的东西,而有一些公开课,只像那T型台上模特身上靓丽的衣装,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2.
时常跟同事谈论公开课的问题,大家虽各抒己见、各执一词,但最终也会形成一些共识。笔者以为,常态课是原生态的基石,公开课是艺术化的雕石。公开课并不排斥常态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3.
周蔚 《教师》2014,(16):85-85
正教师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课型。有公开课(赛课)、微型课、说课等。无论哪一种课型,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共性特征。公开课,提倡的是要用上常规课的心态去面对。关键在于平时教师要用上公开课的精神去对待常规课,那么公开课一定会上得轻松自然。赛课是一种评比形式的公开课,要想在强手如云的选手中脱颖而出,一定要在课堂上展示出与众不同、新颖独到的教学设计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微型课是一种模拟课堂的教学形式,没有学生的实际参与,而由教师假设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环节。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新的课程,开设之初没有太多的经验借鉴,因而以公开课为切入点就成了研讨教学、推动课程向纵深挺进的最佳途径之一.但因种种原因公开课出现了不少病症,失去了“可看、可学、可用”的价值.“做时间的主人”公开课中的一节“常态课”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引发了我们重新审视公开课、理性回归常态课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维华 《考试周刊》2012,(60):99-99
每个学科、每个教师每年都要开公开课,这在每年的考核中是必备的。但许多教师对公开课的看法不一而足。体育公开课与常态课的教学被有些老师视为是不相融的两种教学形式,认为公开课是给大家看的,没有实用意义,而常态课才是真正的体育课。另一些教师却认为,公开课来源于常态课却又高于常态课,是常态课的最高形式,其实公开课对常课有指导意义,而常态课是公开课的基础,二者能融合。  相似文献   

6.
正听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汇报课、比赛课),集体评课,是一种被广为采用的教研方式,要想真正让公开课有效果,真正让参与人员受益,就需要将公开课的展示、听课与评课变为有深度的研究活动。为此,开课者与听课者需要有意识地做一些工作,思考一些问题。一、理解公开课  相似文献   

7.
四年前由程少堂独立提出的"代表课"概念曾引起基础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争鸣,但争论中不少人不加辨析地把"代表课"等同于"公开课"甚至"作秀课",而断然否定"代表课"的存在价值。笔者认为,"代表课"与"公开课"有联系,但并非同一概念;"代表课"与"作秀课"完全不是一回事;"公开课"与"作秀课"也不是一回事。"代表课"是具有丰富性和生命力的高质量的课,学生发展、课堂变革、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教师成长都呼唤"代表课"。  相似文献   

8.
公开课是华丽的时装,家常课如朴素的布衣;公开课是经过雕琢的美玉,家常课是原生态的玉石;公开课如频频出镜的美女,家常课如默默无名的农妇;公开课是改善待遇的小灶,家常课是养壮身体的粗粮。  相似文献   

9.
心理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都会经历一个“磨课”的过程。“磨课”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琢磨及改进。通过回顾两节心理公开课的磨课历程提出反思:上好一节心理课,应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汲取整合及创新;心理课的“磨课”应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辅导理念的实现,围绕核心目标开展活动设计,关注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高三英语教师,笔者发现在众多的公开课中,很少看到试卷讲评课。家常课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家常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笔者一节试卷评讲课的设计过程得出结论:将公开课的精心与家常课的平实相结合,让家常课虽然家常却并不寻常。  相似文献   

11.
时下,作秀课、表演课盛行,这与开课教师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不无关系.但究其根本,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对一节公开课的评价上--怎样的公开课才是一节好公开课?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一提起公开课,大家就会把它与“标准课”“竞赛课”“表演课”“任务课”“豪华课”,甚至“作假课”联系起来。在教师们的心目中,公开课的名声有每况愈下之势。公开课到底怎么了?难道我们坚持推行了这么多年的一种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就是这个样子吗?显然不是。  相似文献   

13.
所谓公开课,即指在公众的场合,一人执教,让听课的教师“观而摩之”或“听而研之”,以达到切磋交流,进而改进教学之目的的课。常见的公开课类型大致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实验课”“竞赛课”等几种。“竞赛课”算作一种特殊形式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听了一些省、市、区级的公开课(含展示课、研究课、比赛课等)。总体来说,这些公开课融入了新理念、运用了新教法,三级目标基本落实到位,展示了我省、我市、我区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成果,体现了上课教师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但是,有一些公开课,也流露出了一些不良倾向,即越来越“奢华”。这里所说的“奢华”不仅仅指投入的金钱过多,还指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过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公开课是中国特有的教学现象,由公开课一词衍生出研讨课、示范课、观摩课、评优课、交流课等,还派生出优秀课、优质课、精品课、经典课等带有诸多评价色彩的褒义词语。在公开研讨的话语里,赞扬之词颇多的公开课几乎都被称作为优秀课、优质课,而被赞为精品课、经典课的言语,则较少听到。精品课不可及,经典课不可攀吗?精品课是一部令人回味不已的优秀教学作品。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一两节拿得出手的得意教学作品,实在是遗憾。就像作家写了一辈子的文字,总会有一两部自己最满意的著作。有的人教了一辈子的书,都没有一两节课能拿得出  相似文献   

16.
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线青年教师,在听公开课时究竟该做点什么,怎么做才能真正体现公开课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本文以笔者听的一节区级公开课为载体,具体论述了在公开课活动中,教师的磨课过程,即个人钻研形成初案—集体交流形成预案,再从个人揣摩形成个案—集体反思形成精案的历练过程,试图以听公开课为契机,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时下,一提到公开课,便千夫所指,“演戏”、“作秀”诸如此类的词汇竟成了公开课的代名词。尽管如此,从全国到地方,每个层次的竞赛课、观摩课、研究课依然如火如荼。只要哪个地方有公开教学,教师们就会不远千里,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地报名参与。笔作为一名从公开课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很想替公开课说几句公道话。  相似文献   

18.
公开课与家常课是目前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存在,就有合理性。公开课是目前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它能反映教师集体的智慧,从面上提高磨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家常课作为教师日常教学活动,则是落实教师点的积累。因此,作为客观存在,公开课与家常课之间存在互补性。  相似文献   

19.
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指开放的课堂.它的受众.除了自己的爱生外。可能还会有旁听的老师,旁听的家长.旁听的领导抑或专家。它目的在于或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或示范新的教学理念.或演示成熟的教学模式。还有一些公开课则是为了解决一些教学方法或者教学内容中的关键问题.而着重突出它的研究性。它基于常态课.又高于常态课。因而。要上好一堂公开课.就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荣文燕 《小学生》2012,(8):88-88
当前的公开课教学,可谓“花开满堂”。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春风下,更是“群芳吐艳”。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觉得:应该让公开课少一些热闹,让其恢复原来的真实。多给常态课一些关注,让课堂真正为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