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传统学科范式下,高等教育学落入了独立研究对象、独特研究方法、构建完善理论的误区.因此,传统学科范式向现代学科范式转型成为必然.学科范式转型基于两个基础:一个是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奠定了学科范式转型的知识基础;另一个是高等教育的应用性奠定了学科范式转型的社会基础.在现代学科范式下,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取向应该坚持:以跨学科研究作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知识之源;以学科文化作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精神支柱;以学科化研究和问题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两翼.  相似文献   

2.
论高教研究的四种范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20余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经历了三次大的研究范式的转换,从最初为了确立高等教育学学科地位而进行的"体系"研究范式,发展为后来的为了强调高等教育学实践功效而从事的"实效"研究范式,再之后为了寻找教育活动终极目的而开展"文化"研究范式,这些都展示了高等教育研究进展的脉络.进入21世纪后高等教育研究为应对网络化生存和构建有效行动主体而出现了向"个性"范式转化的迹象.这客观地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学自取得学科建制以来,一直存在着经典学科论范式与研究领域论范式的冲突,这种冲突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方向,也影响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开展。高等教育学的现代学科范式能化解和包容两种学科范式间的矛盾和冲突。建设作为现代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实现高等教育学的再学科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的超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以范式理论为基础的"三独立"学科判定标准,是高等教育学学科与领域之争的根源,而事实上高等教育学并未达到这三个条件.将范式理论用于像高等教育学之类的社会科学并不恰当,在适用对象、方法论、"科学革命"等方面都缺乏解释力.学科的社会学维度一直以来为范式理论所忽视,而这正是学科得以成立的组织根基,对学科的知识论维度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学研究范式及其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恩的"范式"理论认为成熟学科的标志应该是某个科学共同体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科学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其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依"范式"标准衡量来看,高等教育学并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但是在研究中存在经验体系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研究范式,从最初的经验体系研究范式向理论体系研究范式的转变展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在未来的发展中则应逐渐向问题取向的研究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库恩对于研究范式的定义并不严格,但可以分析出他是在三个层面上使用。对于高等教育研究而言,这三个层面上的范式显示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三维视界:第一,“人造物”的研究范式,夯实了高等教育的研究基础;第二,“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丰富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第三,“形而上学”的研究范式,预示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革命性前景。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从库恩的范式理论出发质疑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地位.文章通过深入研究库恩范式理论的产生基础、基本内容、后续补充以及高等教育学自身的特点,发现用范式理论的标准来否认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地位有诸多的不当之处.因而,高等教育学应以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矛盾为出发点,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提高学术标准,才能不断巩固学科地位,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8.
多学科研究范式可以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新概念、新措辞、新问题和新规范,高等教育研究的危机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在运用多学科研究范式的同时,关注其综合性、选择性、非排它性和规范性特点,始终坚守高等教育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学研究欲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就需要倡导更符合高等教育学学科特点的研究方法,对探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界定,分清不同陈述形式的功用及严格遵循范式的应用,同时要认识到理论的反思和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0.
“学科范式”是指某一时期学科共同体成员所共同分享的信念、价值、技术等元素的集合.学科范式具有规范性、共同性、历史性.随着人类知识形态由“现代知识型”向“后现代知识型”转变,作为“某种知识理论体系”的学科必然会发生重大转变,学科范式转型不可避免.在新的学科范式尚未形成之前,高等教育学研究者要坚定学科信念,坚持学科内部承认;高等教育研究要面向高等教育实践,坚持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要取众学之长,坚持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