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经济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和诈骗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犯罪本质上不同,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为当事人主观故意,客观表现是虚假介绍或隐瞒关键事实,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等;合同诈骗罪的主要法律特征为当事人主观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客观表现是行为人签订合同所采用的手段自始至终都是欺骗性的,行为人要负担刑事责任,同时还要承担民事责任等.同时,二者之间也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
区分刑法中合同诈骗罪与民商事活动中的合同欺诈行为对当事人、司法部门及社会公众皆有重要意义.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主观方面主要体现在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方面主要体现在行为人欺诈程度、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3.
有些合同违约行为不仅承担民事责任,还要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承担刑事责任的合同违法行为最多见的是合同诈骗犯罪,一般的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行为,但在外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心理态度上有无利用合同骗取他为人的签约资格,履约能力,考察其有无虚假担保,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举动,有无履约的实际行动,对违约是否采取补求措施。  相似文献   

4.
准确界定保证合同的效力,弄清由此引发出的诸如民事责任界定和民事责任承担等问题,有助于公平、正确地处理好保证合同无效的民事责任问题,保护相对当事人的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5.
保证合同认定中,主合同无效,保证合同无效;主合同有效,保证合同的效力要根据合同主体资格、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等进行判断;保证合同无效,保证人不承担约定的担保责任,但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成立后的合同按效力来分,可分为四大类,它们的特征及法律后果各不相同,只有严格区分这四大类合同才能确定每一类合同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和合同当事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一、合同不合法与合同违法合同不合法 ,是指合同不符合法律的强制要求或规定 ,但不一定具有社会危害性。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的法律不仅指合同法的规定 ,也不限于民事法律规范 ,而是泛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合同不合法的具体表现有 :合同的主体不合法 ;双方的同意有瑕疵 ;合同的形式不合法 ;合同的内容不合法等。合同违法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不合法合同。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 ,因此 ,合同违法是当事人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的违法。这一表述表明了 ,合同违法有两方面的特征 :第一 ,合同违法一般是当事人双方共…  相似文献   

8.
<正>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遵守合同是现代社会的公理。合同制度对于维系和巩固社会的信用基础,保障社会交易安全,鼓励交换和流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救济则无法律,而实现救济的前提是区分各种责任形式,因此明晰合同制度中的各种民事责任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合同制度中的民事责任包括因违约产生的违约责任,合同无效时的缔约责任及合同被解除时的相应责任。一对于真实有效的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即产生相应的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违约责任的法定承担方式有: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当事人可依合同法第114条的规定,约定违约金为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还可依合同法第115条采用定金责任。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受苏联民法的影响,认为违约金的性质兼具惩罚性和赔偿性。事实上违约金的惩罚性不仅不符合民法和合同法之公平性和补偿性原则,也与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犯罪主观方面入手,就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的特点和内容加以阐述。论述了合同诈骗犯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由故意构成,以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为目的。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的认定是界定其罪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合同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违约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强制履行等法律后果。合同事后补救主要是合同履行出现问题,也就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出现违约行为后的应对措施,一旦发生违约情形,法律顾问要区别情况,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如要求对方继续履行或承担违约金以及解除合同,以  相似文献   

11.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具有不同的构成要件,处于两个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法律约束力。合同成立对当事人具有程序上的法律约束力,即当事人不得擅自实施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行为;而合同生效则具有合同本身的法律约束力,即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对当事人的法律约束力。  相似文献   

12.
"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主体不仅想非法取得对他人财物的实际控制,而且还欲对该财物进行自由支配。合同诈骗罪主观故意的内容包括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和无履行合同的诚意,其形态只能是直接故意,不含间接故意。我们应综合考虑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履约行为等因素来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欺诈行为和广告欺诈行为的概念,我国法学界以最高人民法院地的司法解释为依据,采取“四要素说”。其实,“四要素说”是很值得商榷的。应该认为,只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欺诈的故意,有欺诈目的,客观上实施了广告欺诈行为,并可能使消费者形成错误的消费癃,便可以构成广告欺诈行为。要准确把握广告欺诈行为的概念,还必须弄清广告活动中正当的夸张手法,欺诈性广告与引人误解的广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合同诈骗罪主观上要求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但该目的不是目的犯之目的,合同诈骗罪并非刑法理论上的特定目的犯。因为在主观故意中存在目的,所以合同诈骗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直接故意。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合同纠纷不易分清,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非法占有目的,这需要公安司法机关运用推定方法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作为消费者知情权之设权基础主要通过经营者告知义务加以补正,司法适用中,经营者未履行告知义务,主要沿四种审判路径展开:"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欺诈-惩罚性赔偿""合同解除""合同撤销",然四种法律后果之边界却付之阙如。欺诈应以消费者"是否陷入错误认识进而做出错误意思表示",遵循整体性解释思路,不应囿于一方当事人是否仅仅隐瞒或故意告知虚假情况的刚性标准加以判断。经营者以"过失"抗辩欺诈之故意需结合"行业惯例""交易习惯""商品瑕疵程度"以及"一般消费者之认知水平"等因素综合加以判断,谨慎推定欺诈之故意。  相似文献   

16.
合同的效力是合同对当事人所具有的法律的约束力,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合同法对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生效规定了统一的要件,同时当事人也可以约定合同生效的特殊要件,只有符合法定条件或约定条件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未具备约定条件的合同成为不生效的合同,因此,合同的效力问题是合同法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与适用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缔约过失责任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缔约当事人有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须有损害事实存在;缔约过错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须主观上有过错。应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先合同义务这一标准来构建缔约过失责任体系,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违反初步的协议或许诺、违反有效的要约邀请等十余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利用其市场支配力危害竞争、损害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因而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它具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法律特征:行为主体是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行为的主观目的是获取垄断利润,行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一系列“不当”或“不公平”的经营方式,行为的后果具有反竞争性。其法律责任集中表现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19.
论电信合同的法律特征及性质--从一起电信服务纠纷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合同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忠实履行合同的凭证,又是解决电信纠纷的直接依据。电信合同具有双务性、诺成性、有偿性、持续性的法律特征外,也具有一般格式条款合同的特征。本文将从电信合同的法律概念、特征、性质等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浅析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证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侵权领域和合同领域中适用范围。认为,在侵权领域,一般情况下该制度只适用于直接故意的侵权,但对于具有特殊注意义务的人,不能排除在间接故意和重大过失时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合同领域,一般的违约行为不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但对于“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为了逃避债务,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对于因当事人一方的过错(如欺诈、乘人之危等)而被确认为无效或被依法撤销的合同”依然不能排除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同时,提出了惩罚性赔偿的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