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缘起说实话,我也是一个老网民了———网龄比真实年龄小不了多少呢!告诉你吧:什么“中学生论坛”、“中国雏鹰网”、“中学生生活资讯”等都是我常涉猎的网站,好歹也是一“大虾”级人物。BUT,在这个“网恋流感”盛行的季节我这“大虾”却从未网恋过,说出去岂不是笑话?于是大发贴子、大肆留言,希望能被传授“祖传网恋秘笈”,也好风光一回。若干日后,网友发给我三招“经典”秘笈。我也不假思索地按招行事。秘笈一吊人胃口招“你好啊。”一位名为“黑客”的对我说。惊喜之余还不忘装矜持,说“好”。“怎么没见过你?”“黑客”说。“哦。”“…  相似文献   

2.
一条线,两颗寂寞的心,银屏与银屏诉衷肠,键盘和键盘说情话,他与她“一网情深”……由于电脑的普及,上网成为我们这一代中学生重要的生活内容。一阵网风,吹来了太多的新鲜事物,它们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上交友,给我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网恋,这一新生的恋爱方式给无数求偶的青年人带来了希望,然而,身处中学时代的我们将如何面对?网络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加之与浪漫的爱情联系起来,我们的好奇心驱使我们接近它。校园中的“新新人类”带头,众多少男少女紧随其后,难以计数的青年男女逐步陷入网恋的漩涡,一张无形网正捕捉着人群中的那…  相似文献   

3.
汪茜茜 《中文自修》2007,(10):27-27
2007年3月8日星期四梦与现实的距离,近得伸手可以触及,远得恍如地球的那一极。曾经——天色湛蓝。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落在了一颗寂寞,且冷漠的心上。寂寞的心早已做好了又一个三年寂寞之旅的准备。双脚跨进高中的大门,跨过教室的门拦。那一刻,一切都不同了。"社长——社长——""明明是寝室长啦——"我说。"可是叫社长顺口。"你说。  相似文献   

4.
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的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技术正在各个方面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虚拟现实技术就是由计算机创造出一个类似于真实的"现实”环境,人们可以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及从事其他社会活动,以此形成了新的网络虚拟交往方式和生活实践方式.因此,由计算机(及网络)虚拟现实技术所产生的人类实践方式也出现了许多以往"现实”实践方式所没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16所中学的调查发现:有两成左右的被试有网络恋爱的经历;多数中学生"网恋"的方式仅限于在网上聊天、见面;在选择网络恋人时,中学生倾向于"人品"、"容貌"和"只是感觉";大部分中学生只把网恋当作一种感情游戏.  相似文献   

6.
你在哪里?你怀揣一颗飞翔的心灵,渴望在文学的天空画出最美的弧线,却不得不收起翅膀,在辅导书堆成的崇山峻岭里苦苦跋涉。站在人群里,你像大海里的一滴水那样毫不起眼,却没有人知道,一滴水里的内心,也藏着一颗渴望灿烂的太阳。是的,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四川赛区寻找的就是你!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日益普及。一方面它带来了快捷方便,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中学生网恋”就是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之一。QQ上的朋友,有的一见倾心。随着热情来如风去如影,心便跟着飘呀飘的。与一个用文字堆砌起来的人朝夕相对,感受GG之倜傥,欣赏MM之芳容,网络里的确精彩纷呈,趣味盎然。但于中学生而言,却是刹那间的烟云。网恋在空前地张扬人的个性的同时,也从另一角度带给我们深刻的警醒。中学生涉足网恋,各有各的原因,有的人是休闲,有的人是为了排遣孤独,有的人只不过想宣泄一下自己心中的烦恼;也有人只是想找人说一说不想…  相似文献   

8.
谈这个问题前,我必须声明我的观点:咱们中学生网恋决非一种明智的举动。处于我们这一年龄段的中学生,大多也处于自我心理过度膨胀时期,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对事物判别的能力,因此也同时处于极易受欺骗的时期。网络是虚幻的,由于虚幻,人们在网上交流时可以把自己描绘得近乎完美。因而网恋也可以近乎完美———原本分明是“猪头”、“恐龙”,也许在网络中可称得上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中学生涉世未深,但又有强烈的好奇心,于是选择了网络;加上青春期的萌动,便在网上选择了“靓妹”“帅哥”,开始了网恋。当然,对于某些成年人,到网上去…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带来的交流方式的变革,上网在学生中成了时尚。以前,中学生只是对网络游戏感兴趣,但是现在我们却发现,有为数不少的中学生从“聊天室”的胡诌乱侃进一步发展到了网恋。网恋,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吞噬着他们。后面南昌铁路一中同学的几篇文章,就是对于网恋做出的令人惊诧,令人惶恐,令人醒悟的诠释。小作者们把网上经历,无论是兴奋、刺激、痴迷还是幻想、失望、醒悟,统统付诸笔端,展现了充满青春气息的灵气和个性,也表现了青春期的萌动和迷茫,更凸显了他们年轻的生命成长中的心路历程。尝试网恋,也许是中学生心灵世…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在网上的地址栏输入“lovesave.jw888.com”,你面前就会出现一个页面算不上精美的网站,这是几个中学生为了挽救一个陌生的绝症女子而建的爱心救助网站——我们只是一群初中学生,有着一颗颗火热的心,却对行将逝去的生命无能为力,难道我们就这样看着她慢慢消亡吗?不能!我们还有爱,还可以借助这无形的网络呼唤您的帮助,请您相信我们!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社会”。一个人在家中,安静地坐着,但是借助网络却能参与全球范围的社会生活。这种参与,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思议的。然而,我们不能说,这是一种真实的参与。你怎么可能在自己的房间里就干预外部现实呢?你能用鼠标和键盘干预现实吗?因此,这种参与的方式,我们必须承认,是虚拟的,至少是停留于观念的。  相似文献   

12.
网络里面总是热闹非凡。如果你带着一颗受伤的心闯进网络,只要你表露出一点点伤感,立刻就会有一大批网络"朋友""网"见不平,拔"鼠标"相助。好象他们就是一群没事可千并且特别善解人意的闲人,专门就在网络的一个角落等待着你的到来。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轰动一时。为何一句无意义的话语会引起数万人跟帖?为何网络交流日益丰富而现实世界倍受冷落?"哥跟的不是帖,是寂寞"——这无疑是宅文化的"厚积薄发"。为何造成这样的局面?追溯本源,我以为,是"伪寂寞"所致。"离不开"与"不离开"的精神根源皆为"寂寞"。离不开网络、电视,不离开房间、家门,是对寂寞的恐惧。一旦脱离虚拟世界,无所适从的宅男宅女们无法在现实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定位,更谈不上自我价值的实现。当虚拟世界提供心理安慰,"心理暗示"使他们跌入虚妄中不可自拔。  相似文献   

14.
瞧,这道题目的命题人,其实就是你自己。你想出一道什么样的题目,得看你想收获什么。对一位名叫孙霈源的中学生来说,暑假就是他的"寻彗黄金期"。他是一位天文爱好者,每到暑假,他就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寻找彗星上。2011年暑假,他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发现了4颗彗星;2012年暑假,他再次发现了两颗彗星,使自己发现的彗星总数上升到了世界排名的第39位。  相似文献   

15.
记住这一天     
这一天,天上少了一颗明亮的星星,因为它化作我落入凡尘。这一天,尘世多了一个美好的灵魂,因为我化作它来到人间。这一天,我啼哭着来,灵魂里却装满笑意。母亲说:"这天,你像一颗春天的种子,小小的,却充满生机与希望。"父亲说:"这天,你像一只破壳的雏鸟,小小的,却蕴含着搏击长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本人在茫茫网络之中只能算是一只小小的菜鸟,不敢对网恋这种网络中事指手画脚,但在下却对此有点儿研究,嘿嘿,虽然没有亲身体验,但理论还是要走在前面的嘛!我认为网恋是一种病毒,若感染上了———症状1:电费上去了,MONEY下去了染上网恋这种病毒后,迫使你开机,上网,开QQ,而且一开就没有想关的念头,往往到了第二天该上学的时候了,你才揉揉眼睛恋恋不舍的对着那个他(她)说:886。顺便说一句,你还不知道那个他(她)是人还是狗!网恋这种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样会周期性发作,它的发作时间大概是从星期五晚上8点持续到星期一早上6点结束。你就只能眼睁…  相似文献   

17.
"作为军旅题材,这是一部没有将军的女儿和小士兵谈恋爱的电视剧。"《士兵突击》讲述了一个普通士兵的成长故事,在军旅平凡的生活中却酝酿着一份份真实的感动。成长的背后,渐渐托起了一种毅力和坚韧,也许你要说这就是一个士兵。  相似文献   

18.
教育,要多设计些让学生向善的惊疑,这是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次,他发现一个男同学王友拾起一块泥块想砸另一个同学,他及时制止了,并让他下午放学后来校长室一趟。正当王友战战兢兢地准备挨训时,陶行知却掏出了一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陶行知随之又掏出一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也是奖  相似文献   

19.
流行,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流行歌曲自诞生以来就以它的通俗性、倾诉性、大众性、娱乐性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它强烈地冲击着中学音乐教育、冲击着一颗颗年轻躁动的心。无论你是褒还是贬,它仍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其影响之大,令人无法摆脱。中学生阅历浅,也缺乏较强的辨别能力,因此对流行歌曲更是趋之若鹜。在我看来,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不  相似文献   

20.
曾经,有一个调查:你认为网恋的味道是怎样的呢?酸楚?辣呛?苦涩?咸湿?刺激?还是快乐?笔者选了“酸楚”一项,因为笔者个人认为网恋就是这种味道。而调查结果却显示,选择“快乐”的占48.8%,选择“刺激”的占22.75%,而选择“酸楚”的只占9.81%。于是心想,网恋应该是快乐的吧。打开“网恋讨论”,里面是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而笔者正好见闻了两件网恋个案。网恋出“尴尬”———一位母亲的亲密男网友,竟然是16岁的亲生儿子。随机看了论坛上几张别人发出的帖子。有的标题写道:世间之悲惨莫过于此!有的则说:这就是网恋的陷阱。这事也真是够呛的了。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