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燕 《广西教育》2011,(31):48-4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整体感受能力,把握语言特点和内涵的能力。语感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而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不断形成语感的过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语感积累的过程就是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的过程。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生语感主要应在朗读、想象、品析和情境中培养。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交际工具,语文教学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语感培养是分不开的。学任何语言都是这样,都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这是因为语感会影响语言学习的效率,左右语言学习的实质。在众多培养语感的策略和方法中,朗读是最有效的一项,也是语言学习这经常采用的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阅读教学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在朗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一种特别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快速、直接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学生对于语言文字敏锐度的体现。学生语感能力的增强,对于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吸收能力等有着重要的关系。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起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特殊的语言能力有利于学生后天语文知识的形成。本文中笔者将重点谈谈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读""想""练",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想""练"来用心揣摩和体味语言,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文化的积淀,才能使学生形成对语文的深刻的审美感觉--语感.  相似文献   

6.
1通过朗读训练,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促进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论是讲读课文,还是阅读课文,多数是名家名篇,语言规范,遣词造句准确、鲜明、简练、形象,语言生动优美,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在课内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能使学生受到一种良好的语境熏陶;促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的发展。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驶文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感,那么理解文章语言的能力自然也就强了。朗读是书面语言的外化过程,默读是书面语言的内化过程,这两种过程交替进行的过程;正是学生…  相似文献   

7.
谷丽敏 《文教资料》2010,(13):60-61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读”“想”“练”。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想”“练”来用心揣摩和体味语言,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文化的积淀,才能使学生形成对语文的深刻的审美感觉——语感。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它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把语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可以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在语感内化和外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切实抓好语感训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以苏教版语文第六册《微笑着面对一切》一课为例,谈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保勇 《新课程研究》2009,(12):166-167
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内化汉语言优秀文化成果,最终在学生身上养成的一种涵养水平。语文素养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的语感。形成良好的语感,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更能发展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语感的培养对语文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计红 《现代教学》2011,(9):56-56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我们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此,我们在低年级语文组进行了主题研讨,试图在识字、词语、句子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内化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范文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所谓内化,是指学生通过课文的不断感悟所形成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经验的积淀。而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经验的积淀,又有赖于读书的纯熟。熟则能悟,悟则能化。从支玉恒老师的《太阳》教例可以看出,他主要带领学生在多读、熟读的过程中领悟语言材料。读书可谓务期其熟,由熟而悟,由悟而化。概括地说,就是“读书内化”、“注重感悟”。张志公先生说:“写在文章里的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规范的,背诵若干这样的文章,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有不少的…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语感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课文的敏锐的感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感是提高学生感受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感训练是语文课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指导学生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就是让学生在多听、多读、多背、多说、多写、多思中感悟和积累语言;语感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是学生在长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语言媒介的自然反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语感培养进行了探索,总结和阐述了以下四点做法:引导语言体验,鼓励语言积累;重视吟咏诵读,强化语感熏陶;创设语言情境,揣摩品味语言;借助想象联想,培养语言思维。为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有效的语感培养路径提供参考,以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打牢语文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它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把语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可以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在语感内化和外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切实抓好语感训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以苏教版语文第六册《微笑着面对一切》一课为例,谈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5.
赵明广 《考试周刊》2009,(3):103-103
语感是学生语文学习后的一种理解感悟,是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与升华,具有一定的灵感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内化深度,提高对语言文字信息的敏锐性和洞察力。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新课标强调语言内化要多读书,要积累语言材料,并进行实践运用,这一过程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要“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它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让学生在美的语言境界里自由呼吸,自悟自得,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新课标强调语言内化要多读书,要积累语言材料,并进行实践运用,这一过程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要“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它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让学生在美的语言境界里自由呼吸,自悟自得,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要加强阅读训练,使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积累语言,在博览群书中积累语言,在听说读写中积累语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是语文积累,是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课文的内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不能单靠朗读、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语文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语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渐能驾驭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