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必须深入文本,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进入到文本的核心区,潜心涵泳,咀嚼品味,才能发现文本的无限风景,才能真正被文本所打动,获得体验,感受人文。深入文本最简单、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细研文本,找到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的途径。笔者以为,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深入地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交流,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陈华彪 《辅导员》2010,(6):51-52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必须深入文本,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进入到文本的核心区,潜心涵泳,咀嚼品味,才能发现文本的无限风景,才能真正被文本所打动,获得体验,感受人文。深入文本最简单、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细研文本,找到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的途径。笔者以为,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深入地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交流,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是服务于教学的静止的文本。教师用教材教学时,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这静止文本的服务功能呢?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加工、细处理,努力盘活数学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丰富的内涵,通过精心预设,把静止虚拟的文本情境转化为生动有趣、富有探究价值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文本细读,本是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来的,它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细读"对于文章的品阅是有积极作用的,面对教学文本,只有细读,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感受语言,才能摆脱浮躁的语文课堂,使课堂充满语言的芳香。语文的"细读",既要引领学生读懂文本,读懂他人的观点,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一、细读,读出鲜明的情感细读,是对语文文本的细细品味。文本的字里行间是深深的情感,是鲜明的观点,是生活的再现。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的芳香,唯有"细  相似文献   

5.
英美新批评派理论中许多关于文学鉴赏的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引进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文学文本为本体的文本"细读法",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对现在的阅读教学发挥着指导意义。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关注文本的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发表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这样才能有效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堂好课的“生长”必须经历两个阶段:一个是“煮书”阶段,一个是“煮课”阶段。所谓“煮书”,就是备课之前细细地钻研教材,品味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著一  相似文献   

7.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需要我们慢慢读、细细品,尤其是离我们历史久远的时代背景,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在学习文本前要对时代背景加以详细呈现,才能让经典作品的魅力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要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必须精磨教学理念、细磨思想情感、深磨文本解读。思想决定行动,教学理念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关系一节课的灵魂,体现一节课的境界。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思想情感,才能用自身正能量感染学生、温暖学生,才能用仁爱之心营造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唤醒潜能、激活记忆、开启心智、放飞情愫,让学生感受课堂温度。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把握越深,越能挖掘内隐的价值意蕴,让课堂有韵味、有思想。  相似文献   

9.
阅读不能浮于表面,不能只是读懂能读懂的,更要读深、读细,不能满足于掌握主要内容、主要手法和中心思想,还要“疑读”“问读”。阅读时扣住易忽视处去发现别有洞天,解读当深究点去领略文里乾坤,在字里行间来回漫溯,在文本深处往复挖掘,在话里言外再三斟酌,才能真正走进文章,走近作者。反之,程式化、粗浅化的阅读,既妨害师生更为深细地解读文本,也有碍教师更为个性地教学设计。本文以教材中的一些经典篇目为案例,倡导在阅读教学中巧用平实之题、细思极闲之笔、寻味反常之处,从而进行深度阅读,感受语言魅力,提升阅读品质。  相似文献   

10.
文本之美需要从细微处解读,文本蕴含的丰富内涵,更需要在咬文嚼字的细细品析中方能解得其中三昧。面对文本的宏大视野,教师不妨来点"小题大做",从小处着眼,大处拓展,从小处开口,往深处挖掘,让学生读到文本的深处去,才能建构起阅读的大空间,提升人生的大境界。那么何谓小题呢?在课文中,那些看似多余的段落,零碎的标点,文中的次要人物,副词运用等,都属于微小之处,却能从中挖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对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应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读,有重点有目的地去教.长文短教,长文细教,一直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难题.精读细教不仅为学生阅读课文提供方法和技能,还关系到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有效处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精读细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打造出语文的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精读细教该怎样做才能抓住重点呢?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结构主义的出现,英美新批评逐渐式微。但新批评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的销声匿迹。相反,新批评"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1]84。它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已经融入理论谱系之中,甚至得到了普泛式的运用。"文本细读法"就是其中的一点。国内文艺理论学界对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关注度还有欠缺,鉴于此,笔者将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新批评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法"与国内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法"  相似文献   

13.
<正>在阅读教学中,对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应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读,有重点有目的地去教。长文短教,长文细教,一直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难题。精读细教不仅为学生阅读课文提供方法和技能,还关系到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有效处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精读细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打造出语文的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精读细教该怎样做才能抓住重点呢?  相似文献   

14.
一、细读文本,要善于抓住文本关键点文本细读首先要细,即抓住文本的关键,仔细且认真地阅读。叶圣陶指出阅读要一字不宜忽,语语悟精神。文论专家南帆也指出细读文本就是要沉入词语。  相似文献   

15.
朱婷 《南昌教育》2009,(11):21-21
细读文本,品味文本真情是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的一条途径。只有细读,才能真正读懂文字背面含着的意思。才能实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才能将文本蕴含的感情感同身受,才能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怎样做,才能实现对文本的细读呢?  相似文献   

16.
用云母粉,同苍术、生姜、灯草煮一日,用布包揉洗,又用绢包揉洗,愈揉愈细,以绝细为佳。收时,以绵纸数层,置灰石工上,倾粉汁其上,晾干。用五色笺,将各色花板平放,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的活动"。阅读材料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对文章的精剖细讲,会将文本内容分析的支离破碎,过于琐碎;课堂上学生被老师牵着走,高强度的思维活动只会让学生疲于奔命,长此以往,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让其揣摩有所感悟,才能真正将内化文本,才能发挥阅读材料的作用,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它的曾经缺失让语文课堂教学少了许多语文味,所幸语文教师们能及时在实践中发现朗读教学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之一。要使朗读教学指导"得法"、"有效"需教师们根据学情,依据不同文本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探索、实践,如此,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读与不读,就是不一样"的效果,才能真正使语文课堂回归本色。  相似文献   

19.
张莉 《广西教育》2013,(33):24-24
语言文字的修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根基,只有夯实这个根基,学生才能学好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言文字的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正确开展语言文字训练,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探究的重点。一、细研文本,品味语言选入教材的课文,都具备文质兼美的特点,文本的很多语言不仅寄托着作者的真知灼见,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也独具匠心。教师只有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全身  相似文献   

20.
正《两颗种子》是湘教版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下面我以《两颗种子》一文为例浅谈低年级文本的细读。一、细读结构和主旨文本细读的"细"容易被误认为是"细碎"的"细",这样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教材的整体。文本细读首先应该从文本的整体出发,先从整体读懂文本内容,了解文本写了什么,段落层次的安排,梳理文本的脉络,文本最主要的写作特点等,总之要从全局感知文本、读懂文本。《两颗种子》全文共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两个少年向一位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