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裁判亮分     
三位小作者的写作视角各不相同,各尽其妙。同是写背景,俞秋确同学将老家喻为自己的背景,讲述了祖父祖母、阿叔阿姨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颇具匠心,但结尾稍嫌空泛,甘丽华同学将自己喻为别人的背景,真实而又细喊的剖析了“我”从主角沦为“背景”的心路历程,在反思中透出自信,值得称道。周洁同学则直抒胸臆,以抒情的笔调阐述了背景的感悟,觅解独到、文笔流畅,  相似文献   

2.
裁判亮分     
三位小作者的写作视角各不相同,各尽其妙。同是写背景,俞秋确同学将老家喻为自己的背景,讲述了祖父祖母、阿叔阿姨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颇具匠心,但结尾稍嫌空泛,甘丽华同学将自己喻为别人的背景,真实而又细喊的剖析了“我”从主角沦为“背景”的心路历程,在反思中透出自信,值得称道。周洁同学则直抒胸臆,以抒情的笔调阐述了背景的感悟,觅解独到、文笔流畅,  相似文献   

3.
香港室友     
刘项 《大学生》2013,(1):99-99
我在香港城市大学的宿舍一直住最普遍的双人间.房间长四五米.宽两三米.十平米左右的面积,平均一个人四五平米大小。“住的地方还没我家厕所大”是在这边内地同学的主要自嘲用语。宿舍的室友是可以自选的。我想.既然来香港读书了.就深入体验香港.于是我几次选择了与香港同学做室友.也就有以下几段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主题班会,我提醒班长周子涵:今天恰巧是吴家贵同学的生日,正好借此机会举办一个座谈会,一是认认真真替吴家贵过一个生日,二是落实一下感恩教育的主题。稍作思考,我建议感恩主题讨论尽量围绕“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展开。接下来,我又进一步明确说,“我从哪里来”的讨论旨在“感恩父母”,“我是谁”旨在追问“用什么来证明自己”,而“我要到哪里去”引导同学们“担当家庭、社会和未来”理想的确立或初步形成。由于策划到位、准备周详,这次班会课开得相当成功,以至有同学在周记里写道:我受到了理想的呼唤,因此,我将尽最大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邓小平同志集党中央的智慧,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深思熟虑,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这一当今世界上的最大胆的、最开明的、富有远见的战略构想,是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尊重“香港、台湾、澳门的历史和实际”,考虑到“香港、台湾、澳门”各方和“大家都有利”,着眼于“维护世界和平”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刘绍棠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神童作家”,50年代中的大“右派”。70年代末平反后,有一次到天津某大学作报告,在讲到文学创作的原则时,他提出:“每一个阶段的作家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使是真实的东西,也是有选择地写的……”一个学生递来一张条子,刘绍棠一看,写的是:刘老师,你说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不敢苟同。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的,存在的,就应该予以表现。“这是哪一位同学写的?”刘绍棠问。见台下一位女同学站起来了,刘绍棠笑着说:“把你的学生证拿给我看看,好吗?”见那位同学迷惑不解的样子,他接着说:“我想看看你的学生证是不是贴着…  相似文献   

7.
亚洲“四小龙”之首──香港经济的腾飞张景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香港以制造业为龙头,开始实现经济腾飞。70年代和80年代,香港经济发展速度更加惊人,与韩国、新加坡、台湾一道,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而香港独居“四小龙”之首,获得“荒岛上的奇迹”、“东...  相似文献   

8.
线人     
“妈,我想换个班!”我把碗里的最后一粒米扒拉进嘴里,终于鼓起勇气说出这句话。妈只顾盛汤,看都不看我一眼。“为什么?说来听听!”还是爸把我当回事儿。“班里同学给我起外号叫我线人!”“什么?什么是线人?”妈听到一个新词,顿时来了兴趣。“线人就是……”我嗫嚅着。“唉!你妈不看电视,不懂!线人,香港警匪片里管在黑社会卧底的或通风报信的这类人就叫线人!跟特务、间谍意思差不多!”“谁这么叫你?”“汪尧!”我脱口而出,再掩嘴巴已经来不及了。“你看!你看!难怪人家叫你线人,你刚才就是线人!”爸拍着我的脑袋,笑着…  相似文献   

9.
输·赢     
喜讯传来,我们班的王珊珊同学被评为“县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了1这一年来,她一直是同学的“小老师”,我的好帮手。荣誉当之无愧属于她。当我郑重地把大红奖状呈给王珊珊母亲时,她不以为然地撇撇嘴说:“奖状?老师,你来得正好,我要向你告状!”我懵了:“告谁的状?…‘告王珊珊的状呀。”我简直难以置信了。  相似文献   

10.
“一枕黄粱梦”浙江方伯荣“小明,你在看什么呀?”我见小学五年级学生张小明拿了一本刚出版的《人民警察》(1995年第6期),看得津津有味,便问道。他正看得入迷,头也不抬:“阿叔说有一篇恐龙蛋的故事。”他说着指了指照片。我瞥见一篇《恐龙蛋在出境前截获》,...  相似文献   

11.
石景宜,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原籍广东南海,50年代迁居香港,开办“汉荣书局”,是香港五大书业巨子之一。 石景宜先生说:“我的钱是从图书业中赚来的,应当用图书回敬社会,报效祖国。”自1978年以来,石先生便不断将约230万册,价值约1.  相似文献   

12.
初二(9)班的王文江同学跑来我的咨询室“发泄”,进门就说:“老师,读书好无聊哦!我对学习毫无兴趣,上课从来就听不懂,所以上课要么看课外书,要么就睡觉。课后也不想做作业,即使想做也不会做,基本上我都是抄同学的作业来应付交。总之,我来学校读书都是父母逼来的,要我自己选择,我肯定不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开心校园     
放学路上,同学郁闷地说:“今天玩手机被老师抓住了……”我问:“你旁边的同学没有提醒你老师来了吗?”同学说:“老师是在办公室发现我玩手机的。”我很好奇:“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同学说:“我无意中赞了他的‘说说’……”  相似文献   

14.
香港室友     
刘项 《大学生》2013,(Z1):99
正我在香港城市大学的宿舍一直住最普遍的双人间,房间长四五米,宽两三米,十平米左右的面积,平均一个人四五平米大小。"住的地方还没我家厕所大"是在这边内地同学的主要自嘲用语。宿舍的室友是可以自选的。我想,既然来香港读书了,就深入体验香港,于是我几次选择了与香港同学做室友,也就有以下几段经验与教训。我第一次和香港同学做室友是大一暑假,室  相似文献   

15.
在谢晋的明星学校里,来自香港的两位同学,在校期间醉心于花间月下的情爱,“五一节”假日里竟发展到在招待所私开房间同居。一个东北同学“仗义”,为他俩提供方便。事发后,谢晋勃然大怒,把那个东北同学骂得狗血喷头:“你混蛋!你知道吗?在旧社会这就是拉皮条的!”为整肃校风,香港仔、香港妹立即受到校方的除名处分。这两个未满20周岁的香港学生痛哭流涕,追悔莫及。其中一男生家里找关系三番五次来说情。谢晋在电话里答道:“我们从严治校,执行学校决定这条原则不能改。”香港学生怆然离校后,谢晋惋惜地说,“其实那女孩很上镜头,可惜了……”  相似文献   

16.
经常有同学前来咨询,更多的同学是在网上提问:“老师,我的数理化不好,马上要中考了,如何才能快速提高成绩呢?”“老师,上课时我老是走神,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不走神呢?”“老师,我一学习就瞌睡来,我应该怎么办呢?”……面对这些提问我多数在犯难,因为基本上提问同学的期待是:老师你给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宝吧,只要有了这个法宝我自己不要费什么力,使什么劲,就能轻而易举地就获得我想要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7.
不知怎么的,我们班上近来流行一种新鲜语言———广告语。就拿昨天那节数学课来说吧,一个同学打了一个喷嚏,就引来了另一个同学的话:“天气变化,小心感冒。”“我感冒怎么了,用不着你管。”“那可不行,因为……”他唱道,“你健康,我快乐!”还有个同学出主意,说:“感冒?上白加黑呀!”这不,今天早上写作业时,又有同学喃喃道:“唉!那么多作业,写得我腰酸背痛腿抽筋。”一个同学说肚子疼,又传来了一个声音:“健胃是关键。”我正看热闹呢,没想到看着看着,把字写错了,忙用橡皮擦来擦,可是老擦不干净。同学见了,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一)分析法。这就是按照作文题目的词或短语的组合类别来确定内容的中心和范围的方法。例如,《我喜欢的一个同学》这个作文题目是由四个词组成的。“同学”是名词,是作文的主要对象,同时也使我们知道了这篇作文是在写人;数量词“一个”和动词“喜欢”、人称代词“我”,则是“同学”在数量、行为、范围上的限制。只能以一个同学为中心来写,而且这个同学必须是小作者自己“喜欢的”。这  相似文献   

19.
《大学时代》2003,(6):11-12
80年代初的毕业留言册“马小军同学:明天我们即将奔赴四方,奋斗在‘四化’的各条战线上。你的同学王小红”“王小红同学:用那些彩贝去编织你的诗吧,用那簇星星去谱写你的歌吧--生活需要幻想的音符。马小军”《赠言大全》是那时很流行的书,全书分好几类。比如排比类: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热情;还有一类是比喻:愿我们的友谊像常青树一样永不凋零;再有就是引用,比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用它来寻找光明”。特别是舒婷《致橡树》的“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港维护繁荣信春鹰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留学美国“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主要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先被用来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我正好那一年12月出国留学,所以对“一国两制”的法律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