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孟彩云,刘新华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具体体现在对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和无限眷恋,对广大骨肉同胞的命运和劳动群众解放事业的深切...  相似文献   

2.
马耀斌 《甘肃教育》2007,(12S):25-25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赋予广大语文教师的使命。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表现这种浓厚感情的条件可渭得天独厚。爱国主义表现为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山河、资源、语言文字、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的热爱.表现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同时带着强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列宁曾经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祖国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及民族优良传统的热爱.这种情感集中表现为对自己祖国的前途命运的关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甘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维护祖国荣誉、民族尊严和世界和平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民族的精魂孟之列宁讲:“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的,这种感情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人民改造历史的动力。一个民族只有一个祖国,这就象一个人只有一个母亲一样。对祖国的热爱与对母亲的热爱,在中华民族的人心、人性...  相似文献   

5.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表现为人们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我们中国是一个世界文明占国、有将近五千年悠久历史,在这条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正是爱国主义产生的伟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推动着祖国历史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能够经受种种艰难和困苦的考验。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历史学科以它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通过…  相似文献   

6.
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在对祖国的山河、同胞、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无限热爱;对祖国历史、文化、语言和优良传统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对祖国前途、命运无比关心.爱国是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教师的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来培养青少年的这种情感.  相似文献   

7.
李玲 《黑河教育》2014,(6):70-70
正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理性的思索,使我深深认识到,高中思想教育工作要以爱国教育为中心,始终从细微之处入手,以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展开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双翼。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对人民,对祖国的河山、历史和文化,一切物质财富的热爱,表现为对祖国的荣誉、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注以及个人利益从属于祖国  相似文献   

8.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为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人民、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的优秀传统的热爱。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关注,把祖国的利益和荣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既表现为对自己祖国语言文化、历史传统、锦绣河山的热爱,更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关切,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甘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产生在一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之上又反过来给予政治经济文化以重大影响的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民族,在这个悠久的历史长流中,中华民族不但经历了不同生产方式的更替,同时也有过兴衰强弱的变化,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正是在这种悠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这是人们热爱祖国的崇高思想和忠于祖国的坚贞信念,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是推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奋发向上的极大动力.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在我国的历史上有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为抗击外来侵略、振兴中华做出了伟大贡献.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光辉榜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曾说:“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源泉。”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人民对自己的祖国,都有一种崇敬热爱的思想和感情,这种思想和感情常常产生一种崇高品德,它使人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生,为了捍卫祖国的独立尊严而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正因为历史具有这样强大威力,所以章太炎说:“史之有关于国本者至大……朝鲜  相似文献   

12.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是对党和祖国所产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心和民族自信心。爱国主义精神可成为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源泉。”祖国的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最生动、最具体的好教材。在此,我谈一谈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是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  相似文献   

13.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为对自己祖国的山河、文化、人民以及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热爱,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对自己祖国的前途命运的关心。爱国主义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思想感情,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鼓舞激励人们为祖国的利益去英勇奋斗,建功立业,甚至必要时作出自我牺牲。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思想品质。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  相似文献   

14.
一、加强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列宁曾经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表现在人们为争取自己祖国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它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纵观中国历史,爱国主义不仅始终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生动体现。让爱国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开花、结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目的。 历史与现实结合法 历史与现实结合法,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史实结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古今对比、能使学生铭记过去,珍视现实、承前启后,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历史就是通过讲授伟大祖国的悠久历…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它深刻地体现了个人对祖国的道德关系,伟大导师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的产生和发展是和对祖国的认识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随着认识的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我国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每到“五·四运动”纪念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总少不了要对学生进行一番教育,而列宁关于“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培养起来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更是爱国主义的“名家名言”。 诚然,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开篇中所述的那样,“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是具有爱国主义伟大传统的民族.一个又一个爱国者的伟大名字,犹如灿烂的群星,闪耀在祖国的天空;如似巍峨的群山,矗立在祖国的大地.他们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颂扬.以历史为教材,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是一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职责,而对于历史科学工作者来说更有特别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是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封建的史学家曾用“博大清新,灿烂辉煌”讴歌这优秀的历史遗产.“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就是对于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语)。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现仅就体现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民族振兴谈点看法,以探讨爱国与立国的深厚关系。早在西周末期,由于外族入侵,已出现了抒写卫国战士不辞艰苦、不怕牺牲的爱国激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是一种民族精神 ,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升华 ,是推动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这是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体现 ;是热爱人民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的体现 ;是把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体现。爱国主义感情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生活在共同地理和社会环境之中的一个民族 ,在一定时期所生成的共同心理状态 ,逐步形成本民族相对稳定的共同心理素质。这种心理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