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情教育的几点探析严家岳国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内容之一.由于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决定了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的一致性,建设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也决定了国情教育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  相似文献   

2.
如何把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落到实处?我认为有这么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明确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战略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人才,不但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技能,而且要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觉悟。要使他们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和国情。只有懂得了历史,把握了国情,才有了认识、思考、解决我国一切社会问题的起点和依据,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作为专门培养造就人才的机构——学校不能不把历史和国情教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和现实国情教育,当作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放在学校教育的核心位置上。二、把握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内容的层次性这里的层次性具有两重含义。一方面是历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不断深化。教育者应该由浅入深地向学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主要有: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教育、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的教育、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的教育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现状的教育等.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为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教育环体和教育介体两个方面。鉴于国情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一致性,加强国情教育对提高其教学实效性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把国情教育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去,并且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国情教育成微娟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国情,进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和国家从教育的总体战略上,提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我们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国情教育的重大...  相似文献   

6.
狄绵佐 《大学时代》2006,(9):176-176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规定: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情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指出:历史教育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有重要作用。这就说明了历史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是高的,作用是大的。我们在向学生传播丰富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能力、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同时,应根据它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脉络,须处处与德育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育是国情教育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的传统。当前我国深化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教育内容有:传统文明史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资源、人口、民族、环境的国情教育以及国际形势教育等。通过教育使广大青少年认识到我国有光荣的古代、屈辱和抗争的近代、崛起的现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使命感、紧迫感、社会责任感及反和平演变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情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国际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通过开展国情教育,让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国际学生了解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和全面的中国。但是目前中国国情教育的效果还未达到预期,教育功能认知错位、教学体系缺失、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国际学生国情教育模式,挖掘国情教育资源,完善课程体系,用国际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对国际学生开展国情教育,对提升国际学生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价值目标,促进中外青年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爱国的基本要求是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维护祖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尊严,把社会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现、人生现、价值现教育,二是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成就和经验的教育,三是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是国情教育,五是校史校情教育。要通过课堂和开展各种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0.
国情教育与县情教育相结合铜陵县一中高作品国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奠基工程,对于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采取从县情教育入手,把国情教育与县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具体做...  相似文献   

11.
国情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国情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表现为对祖国人民、山河、历史、文化,以及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热爱,具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何寓国情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生物教学中应该从生物学的特点出发,在生物学知识体系中,发掘国情教育的因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教学内容,找到知识教育与国情教育的结合点,并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从具体事物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使他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情教育已列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教委副主任膝藤曾经指出:“各科教师都要注意从自己的学科特点出发,恰当地、有效地进行国情教育,要寓国情教育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根据新形势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国情教育问题认真探讨,并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13.
国情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概念。科学地分析国情对作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策起着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应着重处理好同爱国主义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关系。  相似文献   

14.
皎平渡今昔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要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对青少年学生和广大群众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这是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阴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一项基础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指示,结合云南实际,省委宣传部考虑到在大中学生和青年干部、职工较集中的昆明地区建立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基地,并会同昆明市委、省教委、省文化厅对昆明地区近现代史遗址、遗迹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确定了昆明地区近现代史教育方面的7个点和红军长征过云南的“一条线”,国情教育的5个点。 从本期起,我们将以图文的形式介绍这些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以下称新《大纲》)开篇即强调了这样的教育教学原则:“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和进行国情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理学科是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文理兼备,既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好教材。其中有: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创造思维和创造才能教育等这些教育的实施。关键就在于精心研究教材从中找出适当的知识点加以巧妙的运用使之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和教育效果。例如:国情教育有我国的地理特点以及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等;党的政策教育有特区建设、经济政策、经济规划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人地关系的对立统一,内力作用和外力…  相似文献   

17.
<正> 国情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情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几年开展国情教育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情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往往囿于讨论国情教育的概念、内容、功能问题,对国情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有什么作用探讨得多,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除了对广大青少年要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之外,还提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并不矛盾,而是一种完善和补充,不能把几个教育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而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呢?一是为了全面、广泛、深入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主旋律”教育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我国宪...  相似文献   

20.
文摘     
李铁映谈历史和国情教育的重要意义李铁映在《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文中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