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媒介暴力批评在香港媒介批评史上十分普遍 2005年11月7日,香港<明报>社收到一名男子送给"总编辑"的一束玫瑰花和一件类似礼物的小包裹.<明报>行政秘书兼总编辑私人秘书杨宝珊,拆开了那个邮包,打开小盒后发生爆炸.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杂志从2002年正式开设“媒介批评”专栏,对其专栏文章及相关的媒介批评文章进行研究,能总结、归纳出中国近几年媒介批评的基本情况。本文主要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新闻记者》杂志上所有的“媒介批评”专栏文章,并着重分析在此期间所有具有媒介批评性质的文章,以期了解该刊媒介批评文章的数量和比例、作者情况和主题分布。  相似文献   

3.
张羽 《今传媒》2006,(3):25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媒介批评实践日趋活跃,媒介批评研究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在研究视野上均有突破,但也存在一些让人思考的问题。一、媒介批评理论“滞后”于媒介批评实践作为一门学问,学界普遍的看法是,媒介批评是从1995年进入中国传播学者视野的。依据是该年吴迪先生在《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第5期上发表《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一文,首次公开地、系统地研究媒介批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式的媒介批评活动仅从这个时期才开始。事实上,媒介批评活动是伴随着媒介的产生而产生的,因为“一种意识产品及载体的产生,接着就会出现对他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闻仲 《今传媒》2006,(9):25-26
近年来,学界对媒介批评的研究日渐活跃,不时有新的论著或文章面世。在关于媒介批评研究的各种文本中,党政机关有关部门多年来主持的报刊审读和阅评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涉足这个领域的学者们观察问题各有各的视角,加之学界与业界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审读是否属于媒介批评的重要范畴问题上,目前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报刊审读是媒介批评的一种方式或一种类型。刘建明先生在《媒介批评通论》的第五章《媒介批评的方式和内容》中指出:“媒介批评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按批评主体的类差划分,还包括管理批评、专业批…  相似文献   

5.
任勇胜 《今传媒》2006,(7):25-26
自20世纪90年代末,“媒介批评”开始成为传媒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媒介批评”学专著出版了多本,相关研究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以《今传媒》为代表的媒介批评刊物也相继问世。尽管与国外和港台相比,这种“热”有些姗姗来迟,但却有利于在吸取境外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探讨。《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的编辑任勇胜先生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就媒介批评史、媒介批评与传播学等问题进行了一次对话。任勇胜(以下简称任):你主持撰写的《西方媒介批评史》和《中国媒介批评史》两本书就要出版了,我代表读者…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末,“媒介批评”开始成为我们的热门话题。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媒介批评”学专著出版了多本,相关研究呈现前所未有的热潮,以《今传媒》为代表的媒介批评刊物也相继问世。尽管与国外和港台相比,这种“热”有些姗姗来迟,但却有利于在吸取境外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探讨。《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的编辑任勇胜先生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就传播学、媒介批评与媒介批评学等问题进行了一次对话。  相似文献   

7.
宋双峰 《今传媒》2007,(5):26-26
自大众传媒出现后,媒介活动给人类与社会带来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在距今200多年的时间里,西方新闻界、学者、受众和各领域的精英人物如何评价媒介和批评媒介?传媒人应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近日,我国媒介批评研究的拓荒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刘建明教授等编著的《西方媒介批评史》,系统分析了西方媒介批评思想的发展,填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张羽 《今传媒》2006,(10):24-25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媒介批评实践的丰富与深入,我国内地媒介批评研究也呈现出日趋活跃的态势。先不说为媒介批评及其理论研究提供阵地的以《今传媒》为代表的媒介批评刊物相继问世,以及散见于其他学术期刊、报纸、电视和网络的具有真知灼见的各种学术论文。单学术著作就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19):32-35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发生学是对历史事物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的研究。中国媒介批评起源于或者说"生成"于清末民初,集中体现在维新变法时期(1895-1898年)、辛亥革命前后、五四时期(1917-1927年)几个时段。胡丹博士的专著《清末民初知识分子与媒介批评研究》对中国媒介批评的起源做了发生学的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自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静 《新闻记者》2003,(5):26-28
媒介批评的历史几乎和媒介自身的历史一样久远,然而,真正常规化、专业化的媒介批评直到20世纪才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新闻媒介完成了现代化转型,同时走上了专业化道路,媒介批评作为一种专业自律的形式也开始出现。但是,媒介批评在美国遭遇坎坷,毁誉参半,其间体现的矛盾与问题,既有美国特殊的社会与媒介环境的因素,也有新闻业普遍的规律,了解这一历史、反思其间的问题,对于我们不无裨益。美国新闻界的批评“过敏症”在美国,媒介批评的繁荣被视为民主社会的骄傲。《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曾用“千万种声音鲜花般盛开”来形容其兴旺,到…  相似文献   

11.
提起金庸,人们首先会想到以《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但金庸还是位著名的报人,上世纪60年代,他以一介文人的觉悟开始创办《明报》。金庸为《明报》撰写社评20余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明报》已成为香港特别是知识分子中有影响的大报。金庸早期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和《新晚报》先后当过记者、翻译和编辑,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媒介批评是广播电视学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对广播电视业内现象冷静的审视。本刊2001年第12期刊发《批评:广播电视学术研究的另一种视野》引发了有关人士的思考,又从今年的第一期开始特辟“第三只眼”栏目,以拓展“批评”的力度和视野。本期该栏目推出的两篇文章,一篇是从媒介人物谈媒介批评,一篇是从内在逻辑的构建谈电视批评模式,旨在倡导“批评”多维和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华文报告文学奖作品集》最近由香港明报出版社出版。这次评奖活动由香港作家联合会、澳门中华文艺联合会、香港文学出版社和明报出版社联合举办,得到世界各地华文报纸、华文文学团体和作家热烈响应,应征作品广  相似文献   

14.
媒介批评:类别探讨与特征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程 《新闻记者》2005,1(4):28-31
媒介批评是近年来国内传播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2000年11月,教育部《高校“十五”新闻传播学学科研究规划及课题指南(草案)》,将“媒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列入“十五’重点研究课题”。而后,浙江大学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暨传播学院分别将“媒介批评”列入重点研究范围,前者还将“媒介批评学研究”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此后,北京广播学院等高校新闻传播院系,还提出开设媒介批评课程的动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王君超博士所著的《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一书,最近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大众传播媒介为广阔的研究背景,结合作者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实际,从媒介批评的定义和基本属性入手,依次探讨了媒介批评的起源、理论、标准与方法,并对西方的媒介批评理论和中国当代的媒介批评予以评析,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媒介批评学的途径。该书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对于媒介批评研究、新闻阅评以及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专家认为该书书稿“填补…  相似文献   

16.
闻仲 《今传媒》2006,(4):21-22
近些年来,由于文化环境的相对宽松和引进多、输出少的对外文化交流日渐活跃,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一些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反而成了问题。“我们以什么立场、观点来评价媒体”,就是这种反常现象在媒介批评领域的一个反映。某大学的一名教授一直想为研究生开一门媒介批评的课,这本来是值得大加赞许的一件好事,但这位教授却感到开这门课“难度太大”。他在给一本取名为《建构权威·协商规范——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以下简称《解读》)的论著写的序言中说:“最大的困难是媒介批评的一个理论框架——我们以什么立场、观点来评价媒体。对于媒体的表…  相似文献   

17.
媒介批评:疑问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如果说文艺批评在20世纪90年代走入困境、成为一种尴尬的角色的话① ,那么 ,媒介批评却如新生的宠儿 ,受到新闻传播学界的极大关注。然而 ,什么是媒介批评 ,媒介批评具有什么样的形态 ,在有关的研究中常常令人疑惑 ,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一、媒介批评的对象何谓媒介批评 ,不少论者提出了各自的定义 ,给人以众说纷纭之感。不妨列举数例 :1.顾名思义 ,媒介批评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 ,是对媒介产品以及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②2.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为基础 ,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 ,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 ,对大众传播媒介及…  相似文献   

18.
媒体内部从业人员素质不均衡、对媒体应该在社会上承担责任认识的模糊,以及由于社会大环境与时代背景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得媒介批评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媒介批评环境不完善和媒介批评话语不专业我国媒介批评不仅受政治话语和商业话语的左右,且其中大多数只是说套话、讲教条甚至打官腔,个别媒介将经济利益置于社会效益之上,而且现行的媒介批评多数是零散的、单一的、散兵游勇式的批评。(二)媒介批评主体不全面和批评渠道不规范我国还没有形成专业的、全面的媒介批评队伍,而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媒介的实力一天天壮大,媒介批评的重要性也随即表现出来。然而相对于媒介的强势,媒介批评却没有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我国,媒介批评的理论仍不完善,媒介批评的实践也处于无序的状态,然而媒介批评依然拥有与媒介相制衡的能力。因此讨论媒介与媒介批评如何实现良性互动就是本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金庸,本名查良镛,以其笔名“金庸”行世。金庸有两支笔,一支是为《明报》写社论,一支是写武侠小说。金庸的《明报》成功,除了它的武侠小说、新闻报道等因素外,也离不开金庸以他本名查良镛发表的社论。金庸写了30多年的社论,当时,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不仅香港人会习惯性地想到看看《明报》社论怎么说,海峡两岸的政要也非常重视他的社论,国际上对《明报》“路易—查”(笔者注:金庸的英文名)的评论也非常看重。他的社论为知识分子所欢迎,有些人买《明报》就是为读他的社论。笔者认为,金庸的社论,在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上应该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