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聊斋志异》中的正面女性形象可分为人类女性与非人类女性,她们都具有“无妒”的共同点,同时她们之间又具有更大的不同点:人类女性形象并不一定美貌。但无妒、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坚决主动地守贞、严格遵循封建礼教,可以说是贞女贤妇;而非人类女性形象虽然也无妒,但她们美貌、向男性自荐枕席,与男性较自由地结合、几乎完全置封建礼教于不顾,可以称之为“自由”女性。这两类不同女性形象的产生,源于封建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德、色双重需求的外化。  相似文献   

2.
贵刊2005年第8期《〈孔雀东南飞〉真的要批判封建礼教吗》一,观点新颖。作曾光老师认为,由于焦母不“从子”、刘兄不算“孝”,两人都不遵循封建道德准则,才造成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因此,“诗人要表达的应该是对封建礼教的肯定”,得出了与传统的“批判封建礼教”说完全相反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起了一场以“科学”、“民主”和“新文学”为武器的思想革命,向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发起猛烈的攻击,把国人从封建礼教的缧绁中解救出来,唤醒民众的民主自由意识、近代科学行为观念和思想方式,开启人们思想解放之蒙,为国人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为国人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从而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礼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然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在许多人心中它充满了贬义,成了封建专制和缺乏人性的家规、纲常与说教的代名词。先秦礼教不同于封建礼教,封建礼教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而先秦礼教的本质则是以“五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只有将“三纲”与“五常”、“三从”与“四德”区别开来,才能发现先秦礼教与封建礼教的区别,弄清其本来面目,发掘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祥林嫂的悲剧形象为主,以原著中的“我”、鲁四及柳妈形象为辅,通过对人物形象描写的议论,阐述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本质,共振现代读者珍惜生活中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贾宝玉并非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恰恰相反,而是封建礼教最忠实的维护者。宝玉的严守封建礼教的忠孝,是本于其维护“天”的动机。“补天”是顺应,只有破天、拆天才是叛逆。  相似文献   

7.
论述目前对《陌上桑》、《孔雀东南飞》评价上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三个不同的观点:一、罗敷的胜利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绝不可能的,她的胜利,从国民性上去考察,实际上是瞒和骗的产物。二、用荒淫无耻来评价五马太守犹如隔靴搔痒,因为他在作品中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自命不凡”这个性格特点。三、焦母、刘兄不配拥有“封建礼教的化身”这种称号,封建礼教在他们手里不过是一根为我所用、挥洒自如的魔术棒而已。  相似文献   

8.
裴秀丹 《考试周刊》2010,(55):27-28
祥林嫂是鲁迅的《祝福》中的女性形象,其形象的典型意义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妇女的经济枷锁和精神摧残.“暴露了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害”。我从以下几方面对祥林嫂的形象作评说。  相似文献   

9.
关于窦蛾的抗婚,可说是众说纷纭.而最被认可的是:窦之所以不嫁张驴儿,是受了“一女不嫁二男”的“正统思想”的影响.这一说法,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窦娥抗婚,绝不是受了封建礼教的束约,相反,窦的抗婚是反封建的,是对封建礼教的判逆.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祝福》、《离婚》、《伤逝》中深刻剖析了祥林嫂、爱姑、子君等身世不同、经历不同、思想不同女性共同的命运悲剧.这些女性或多或少都对封建礼教进行过反抗,但最终还是“回归”自身封建思想的“牢笼”;而封建势力的强大,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鲁迅先生在一个世纪之前所探寻的女性问题如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再读鲁迅作品对我们思考今天的女性问题仍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窦娥、祥林嫂都受到封建礼教的毒害 ,成为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但两人的悲剧命运所揭示的意义不同 ,一个寄希望于天地有灵 ,冤得申 ,体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只好寄希望于虚于幻想中的神鬼世界 ,其形象的社会教育功能上使人们的思想和意识更加愚昧和麻木 ;一个寄希望于鬼神 ,希望破灭而走向死亡 ,体现出人物对封建礼教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进而使人们从麻愚昧中苏醒过来 ,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封建礼教固然是祥林嫂悲剧中的社会文化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祥林嫂并不是一个坚定的封建礼教维护者。祥林嫂致命的打击是儿子阿毛的惨死。她没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没有力量去面对这样残酷的无常命运。祥林嫂死于生的"意义"一次次丧失,这是人类存在面临的共同困境,而不单单属于封建社会的祥林嫂。  相似文献   

13.
中等学校的语文课本曾多次改编,鲁迅先生的《祝福》都列人必读课目,相应地也编印了教学参考文章。这类文章大同小异,如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七册“教参”指出“祝福”的中心思想是“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残害劳动人民的罪行”(见123页)。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参”中的说法是“揭示旧中国劳动妇女在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统治下的悲惨命运,对万恶的旧社会吃人的封建礼教提出了有力的控诉”(见133页)。这些概括,文字上略有不同,都是在一个表层上滑行,未能在鲁迅这位伟大的启蒙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耿超 《考试周刊》2013,(37):14-15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对造成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课本中一直沿用"五四"以来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悲剧是封建礼教,家长专制造成的,这无疑有一定的道理。焦母之所以能够强迫儿子驱遣刘兰芝,就是因为封建礼教赋予的家长权威。封建礼教、家长专制只是表层的原因,恋子情结才是真正导致刘兰芝婆媳不和与被驱遣回家的内在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文章对作品中关于封建礼教“吃人”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指出封建礼教“吃人”所依赖的三种基本形式:封建官僚机构、封建家族制度、封建伦理道德,深入剖析“吃人者”与“被吃人”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从而增强读者对《狂人日记》深刻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A2英雄     
才上三年级的儿子一进门就把书包扔在地上,红着眼睛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 妈妈听到响声后从厨房探出头来,笑着说:“儿子,回来了!”看着儿子一动不动,她眉头一皱,走上前去,环抱着儿子说:“儿子,你怎么了?” 儿子看着妈妈,眨了眨眼睛,“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嚷道:“我们班的小强欺负我.” 妈妈这才看清儿子脸上的瘀青,心疼得要命:“孩子他爸,快出来,你儿子被人打了.”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临川四梦》对中国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封建官僚体制作了深刻的批判,在戏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四梦”中的《南柯记》和《邯郸记》的创作特点简略阐述其“梦境”描述在作品中的作用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拎“”哦“”啦”“甸“”歇”的音、形、义。2.理解妈妈说儿子的话和三个儿子面对妈妈的不同态度,以及老爷爷说的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小孩子应关心长辈、孝敬长辈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儿子》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谁来把课题读一下?评价预设:①读课题声音要响亮,要让每个人都能听到。②你读得很正确“,儿子”的“子”念轻声。(标上拼音,齐读)2.抓关键词读懂课题。再读课题,突出你认为最应该强调的词。“只有”是唯一、仅有、独一无二的意思。(再齐读课题)3.小结:读好课题,对…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上午正逢小学数学期末考试,我中午下班回家,手机响了,一个朋友很激动地在电话里叙说儿子对她的不信任.她说昨天推掉了一切应酬,留在家花了半天功夫给儿子辅导数学,将儿子这一学期来所有数学测验试卷中的错题仔细看了一遍,给儿子逐题更正说理,忽然发现其中一个判断题“钝角大于90度”,儿子判为“√”,老师却打上一个红色的“×”.她告诉孩子“:老师应该是判错了.”  相似文献   

20.
儿子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儿子灌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力争一流,而不能落后于别人”的思想,正是这种“残酷”的教育使儿子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是高考前的几次摸底考试却让儿子的信心严重受损,几近绝望。这天,父亲从外边抱回一个鱼缸,缸里有条鱼,游得很欢畅。儿子嘟囔道:“爸爸,咱家已经有鱼缸了,还买它干什么?”父亲神秘地对儿子说:“你知道这缸里游的是什么鱼吗?”儿子不以为然:“不就是一条普通的金鱼吗?难道还是《渔夫和金鱼》中的那条金鱼不成?”父亲指着鱼缸,正言道:“这可是一条食人鲳!”儿子吓得连忙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