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成进 《科教文汇》2009,(11):226-226
曹操其人,因小说《三国演义》名扬四海,家喻户晓。对于这位名人,评价不一,有人称之为大英雄,有人称之为大奸臣。抛开历史的偏见,曹操是特定时代的英雄,曹操的所作所为,为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他对推动中华民族前进功不可没,我们今天不能抱有偏见,片面说其好,或说其坏,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客观公正地评价他。  相似文献   

2.
王作宾 《科教文汇》2008,(13):172-173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中的曹操是人们所熟知的三国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兴义兵、诛暴乱”为旗帜,“抉天子以令诸侯”,用武力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强敌,推行一系列有效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统一了北方,为推动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他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过激的一些做法也使他背上了的恶名.《三国演义》对曹操这两个方面都作了真实的再现,一方面,曹操机智勇敢、豁达乐观、爱惜人才、奖惩分明、体恤百姓、不惮风险,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和深刻。这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另一方面,《三国演义》又着力鞭挞了曹操的奸诈狡猾、残忍狠毒、疑心重重、虚仁假意,这些基本上是根据史料的,也符合历史的真实。使的后人给予他毁誉参半的不同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可看作他极为复杂的双重性格之写照。  相似文献   

3.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创造性的成就,如消灭军阀、打击豪强、发展生产、任人唯贤、以法治国、繁荣文化等,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成为千古流名的"治世之能人",但同时也穷兵黩武、滥杀无辜,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因为他的自私与奸诈,加上过人的天赋,使得他又成为了"乱世奸雄"。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就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本文论述的是《三国演义》中突显曹操军事家形象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汉未三国时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楚这个历史时期最重要的战争之一。此战的胜负,决定或是由曹操横扫江南、统一全国,或是挫曹操于此,酿成三国鼎立长期纷争,结果出现了后这个局面。一千多年来,对这次战争有过种种记述和评论,虽然多数的意见倾向于是因火烧致曹军失败,但仍有许多可疑之处和不同意见。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对曹操军队在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5.
<正>在清晨的街边巷口,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商贩在售卖早餐:热气腾腾的包子、种类繁多的粥面,还有在"扑哧扑哧"的油锅里不断翻滚着的金澄澄的油条。有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油条都是两根一起炸的呢!这其中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呢?其实,早在南宋时期,民间市井就出现了油条。宋朝时期,奸臣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迫害了抗金名将岳飞,百姓们就将像秦桧和王氏样子的两个面人背靠背地粘一起,扔进油锅里烹饪来泄愤,因此油条也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油炸桧"。到了今天,故事的真实性早已不得而知,但小小油条中潜藏着的科学原理我们却可以弄明白!  相似文献   

6.
李中琴  杨祎 《科教文汇》2009,(24):247-247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最典型的。作者给曹操的形象定型是:“乱世之奸雄。”“奸雄”者,奸诈和雄才之统一也。本文将通过《三国演义》中写的一些具体的事例,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浅析一下曹操奸诈和雄才之统一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革新》2013,(12):53-53
一代枭雄曹操生前身后不少事一直疑点重重,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的最新成果揭开了多个曹操的身世谜团,证明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并找出了6支曹氏族群最有可能是曹操后代。DNA揭开曹操身世之谜曹操本是生活在2000年前的历史人物,寻找他的DNA似乎遥不可及。能不能用现在人的基因反推曹操的基因,从而破解曹操的身世之谜  相似文献   

8.
汉末三国时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是这个历史时期最重要的战争之一.此战的胜负,决定或是由曹操横扫江南、统一全国,或是挫曹操于此,酿成三国鼎立长期纷争,结果出现了后者这个局面.一千多年来,对这次战争有过种种记述和评论,虽然多数的意见倾向于是因火烧致曹军失败,但仍有许多可疑之处和不同意见.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曹操军队在赤壁之战时为疾病危害进行研究认为有可能从医学角度加以理解和讨论.经过分析排除其它疾病和以近代、现代的事例来加以佐证之后认为其系因急性血吸虫病危害所致,成为医学史上有趣篇章,也是替曹操翻案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有人给你介绍一个历史人物,说他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以非凡的机智勇敢从乱世中"突出重围",你一定会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然而,千百年来,这个"英雄"却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人们习惯戴有色眼镜看他,并给他贴上各种名不副实的标签。谁这么倒霉?这个名字你一定不会陌生,他就是曹操。大多数人与曹操的相识,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三国演  相似文献   

10.
曹操高陵被发掘确认,破解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而这一发现,又让人大跌眼镜.历史传说的荒诞和正史记载的严谨形成了鲜明对比.一千多年来,民间关于曹操墓的传说,一直是七十二疑冢.墓穴所在,有的说是在许都(许昌)城外,有的说是在铜雀台附近的灵芝村(见<彰德府志>),有的说是在漳河底(参考古诗"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也有说是在曹操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谯陵).  相似文献   

11.
日前有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称首次100%确定曹操家族DNA,证实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代,同时推翻了曹操为夏侯氏抱养而来的说法。据报道,相关研究论文去年上半年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报》上发表,并得到国际认可。下一步,复旦课题组将研究孔子及其后人、尧舜禹、黄帝、炎帝等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历史时代背景解读了宋朝词人蒋捷的代表作《虞美人·听雨》。  相似文献   

13.
正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辉煌灿烂的时期。宋学专家邓广铭曾说:“宋朝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尤其在科技方面,以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为代表的发明高度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除了一些妇孺皆知的科技成就,宋朝还出现过许多关于文化、法律、游戏等的“另类”发明。  相似文献   

14.
曹操是三国时的重要人物,许邵对他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用,是他成就帝王霸业、鼎足三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试以现代视角,用组织行为学的领导理论分析曹操用才战略,包括:用人目的、用人原则、用人方法,探讨曹操用才战略的成败得失,力求对当代企业人才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恶魔与公主     
一天魔王抓走公主,公主一直叫。魔王:"你尽管叫破喉咙吧,没有人会来救你的。"公主:"破喉咙……破喉咙……"没有人:"公主,我来救你了。"魔王:"说曹操曹操就到。"曹操:"魔王,你叫我干嘛?"魔王:"哇!看到鬼。"鬼:"靠!被发现了。"靠:"阿鬼,你看得到我吗?"  相似文献   

16.
谢章明  解登峰  刘征宇 《科教文汇》2014,(10):93-93,101
通过心理传记学研究探讨曹操的主要人格特点。采用人格形容词评定法和心理传记分析法,结果表明曹操具有“机智勇敢”、“乐观开朗”、“赏罚分明”、“目光远大”、“奸诈狡猾”、“残忍狠毒”六大人格特征。通过对该评定结果与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相互印证,分析曹操人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古代瘟疫时有发生,查阅宋朝对瘟疫的认识和采取的处理措施,研究宋朝瘟疫的病因、流行特点、预防、诊断、治疗及相应配套措施,总结我国医学的发展规律和人文社会环境变化的关系,对指导我们应对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型流行性疾病,14世纪席卷欧洲的黑死病、2003年扩散整个东南亚的SARS、非洲的埃博拉病毒风暴等,都给当地和全球带来了重大影响.尤其是欧洲的7次大瘟疫,几乎每次死亡数千万人.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之一,一场来自非洲大陆的瘟疫让它走向了尽头.公元前430—427年,雅典发生大瘟疫,近1/2人口死亡,整个雅典几乎被摧毁.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瘟疫频发时期,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其间共发生293次疫病,但宋朝却没有遭遇灭顶之灾.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文学、医学、科学、艺术等学科都达到了相当繁荣的高峰,从历史时期上被认为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诸多医家和史学家相继研究了宋代瘟疫的流行和防治情况及规律,对瘟疫的预防工作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读岳飞有感     
丁茂博 《金秋科苑》2012,(5):114-115
近日,我在晋江市老年大学文史班学习宋史,也就是自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的历史。就在这留下靖康奇耻的宋朝,也不乏勤于政务的文臣和抵御侵略的武将,他们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可歌可泣的业绩。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当数岳飞。  相似文献   

19.
曹操墓之谜     
北方的冬天。今年特冷,据说几十年一遇。就在这当口,历史大名人曹操为这个冬天“点了一把火”。  相似文献   

20.
<正>曹操高陵被发掘确认,破解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而这一发现,又让人大跌眼镜。历史传说的荒诞和正史记载的严谨形成了鲜明对比。一千多年来,民间关于曹操墓的传说,一直是七十二疑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