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读     
<正>理解"无用"知识的有用性;"好学"比"学好"更重要;"育人"比"育才"更根本。——著名经济学教授钱颖一在回答"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这三个教育的基本问题时如是说。当下,"要学好知识,要学有用的知识,最终要成才"成为多数人赞同的、听上去理所当然的教育理念。钱教授的上述话语则显现出他对这一理念的不同思考与看法:无用知识从长远看,往往是有用的;具备"好奇、好问、好思"要素的好学孩子拥有的是"怎样学"的能力;能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反省  相似文献   

2.
曾听过师兄张凯杨的一些经历——大家总是习惯用"积极向上"来形容他,不免好奇那一段段经历背后是什么在不断激励着他、支撑着他。自信自立的第一步至今张凯杨还清楚地记得,来清华前他才第一次接触电脑,"当时为了填报高考志愿,我不知道清华在哪,清华  相似文献   

3.
“勤学好问”一直为人们称道。这里的“好问”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好学上进,二是指态度虚心。如今,好问往往被曲解为“喜欢问问题”,因此有人常把喜欢问问题作为评价学生好学的一把尺子,殊不知,好问并不等于好学。子,殊不知,好问并不等于好学。从我的经验看,学生对待疑问的态度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懒于问。这种学生缺乏上进心,把学习看得无所谓,有疑问也不思考,更多的时候把问题扔在一边,这种学生应该批评。第二种,羞于问。这种学生心理比较复杂,有的对老师有胆怯心理,不敢问,有的怕麻烦老师不好意思问,有的怕问问题有失面子等等,对待这种学生…  相似文献   

4.
【总体阅读思考】一、分析结构、层次、段意。二、综观全文,有何特色?【I阅读入门指津】一、这是一篇论说文,是一篇论求学态度的文章。作者针对当时读书不能虚心问人的恶习,着重阐述了“好问”的重要。文章第一句就明确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君子之学必好问”,紧接着指出“学”与“问”的辩证关系:相辅相成,“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转而强调好学尤当好问,“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为什么呢?我们可想而知:因为学习中一定会有疑问,如果好学,就一定要想彻底解决疑问,这就必然会勤问,“舍问,其奚决焉”?作者在第一段提出论点,略加说明后,文章就:为什么勤问?即好问的重要性;怎样才算好问;好学而耻问;所问非所学等问题,从正面(第2—3段)、反面(第4—6段)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纲要"把"能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了科学领域目标的首位。伟大的教育家杜威也说过这样的话:"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我们到兰州实验幼儿园曾多次学习,发现实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面装饰布置的很有特点,使我深受启发。下面,我就对大班环境创设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环境创设应显幼儿的参与性大班的幼儿年龄均在5—6岁,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表现为好奇、好问、好学,有意注意开始占明显优势。孩子能够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愿望和情感,向人们述说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理解的情趣教育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又指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着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上好实验课是激发学生学好自然课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对实验课特别新奇,因为它适合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好学的心理特点,通过实验,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学习上来。他们对实验的心情特别激动,他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例如在讲《燃烧是怎么回事》这一课时,首先向学生讲清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注意事  相似文献   

9.
环保新能源     
《科学启蒙》2015,(2):12-15
"奥秘精灵,我最近看新闻说有钱人都打算移民去火星了,是真的吗?"小好问好奇地问。小灵通有些不解地问:"是因为地球污染太严重不适宜居住吗?为什么都要抢着去火星呢?""想要成为火星居民的人大部分是出于好奇的心理,想要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不过地球环境恶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奥秘精灵解释说。"那咱们应该想办法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啊。""确实有不少科学家正在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现状,特别是针对  相似文献   

10.
《华章》2007,(11)
一、幼儿创新素质的构成1.心理素质参与创新活动的各种心理因素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要素,如情绪、兴趣、个性等,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要素。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好奇心;爱冒险、爱破坏等个性倾向;强烈的成就意识。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幼儿从三四岁开始就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听到的、看到的、摸到的事物都要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一、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确立主体地位 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学、好动的特点.小学生学习数学要经历一定的学习过程,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数学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因此,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获取结论的同时,了解结论的由来,这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学会思维方法;既提高学习的能力又磨练学习的意志.我们要竭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架桥铺路,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启蒙》2013,(6):12-15
关主奥秘精灵闯关小先锋小好问小粗心小灵通"呀,仙人掌也‘死’了。"小好问一脸沮丧。"哈哈,不管什么植物,到了你的手里就难逃厄运啊。"小粗心打趣说。小好问说:"看来,我真不适合养花。""别灰心,过去不会养花,不代表以后不会,关主来帮你想想办法吧!"关主冲小好问眨巴眨巴眼睛,"走,我们闯关去吧!"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意图:活动设计来源于《河北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大班上册》——第一主题《我是哥哥姐姐》中的科学领域活动"换牙了"。依据大班幼儿各方面的特点,我认为只了解换牙不足以解决幼儿好奇、好学的现实需要,于是在我园教研活动的研讨中提出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经过几次集体备课,我们将原有的"换牙了"进一步深化,生成了:从了解牙齿的结构、牙齿的功能、保护牙齿的方法,到怎样预防龋  相似文献   

14.
<正>在小语教学课堂讨论交流中,学生能各抒己见,正是"新课堂"所期待的民主氛围。每一个学生都有探究的天性,好奇、好问、好动。探究源于对事物的好奇,源于问题。杜威指出:学生  相似文献   

15.
“你捣鼓这些玩具准备去做什么呢?”小好问盯着桌上的机器小鱼和一堆散乱的零件问。小灵通老大不高兴:“好好看看,这怎么会是玩具呢?这是我新设计的探测机器鱼。”说着,他挥了挥手里的遥控器。小好问好奇地探过头来,这时关主也走了过来:“哟,小灵通你还挺有发明头脑的嘛!  相似文献   

16.
我的好伙伴     
一上小学,我就交了个好伙伴——郑伊宁。她可是个好学、好问,点子多,而且很幽默的人。开学第一天,老师让我俩坐在一起。她主动和我交流,向我作自我介绍:她先在纸上自我画像,在旁边写了三个字:郑伊宁。然后指着画,幽默地说:“本人姓郑,名伊宁,爱好画画,性格活泼开朗,喜欢助人为乐。此后如有不对之处,请多指教。”哈!这么奇怪的自我介绍我还是第一次听见呢!慢慢地,我们便成了朋友。  相似文献   

17.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人的探索精神的体现,是人类一切发现、发明和创造活动的精神动力。好奇好问在儿童身上的出现,标志着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已有了较高的发展,儿童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  相似文献   

18.
情趣包含性情、感情、兴趣、志趣等内容。学生的情趣既有天性的,又有后天习得的社会情感和各种学习兴趣及理想、志趣。我们所理解的情趣教学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又指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着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  相似文献   

19.
情趣教育是指教师用自己能吸引学生积极获得知识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用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所蕴含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应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富有情感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刘菁萍 《考试周刊》2012,(74):114-114
情趣教育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指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着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及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因此,情趣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