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略读课文教学一直以来处在两难的境地:教浅了,担心略读变成自读,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教深了,课时吃紧,与精读课文混为一谈,给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培养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一定要对略读课文进行全新的认识,积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本文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入手,依托课堂教学实践,科学有效的去实践,从而使略读课文达到预期的目的,促使精读与略读实现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正>略读课文在统编本教材中占比很大,是单元语文要素延展、强化、补充的有效资源。略读课文不能粗略地读、忽略地读、简略地读,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实施适合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探究、合作、个性化学习,领悟略读课文“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真意。一、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起开始有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增加了教学的厚度,让学生由信息检索转向归纳梳理,由知识提取转向重组运用。1.教材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略读课文教学一直以来处在两难的境地:教浅了,担心略读变成自读,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教深了,课时吃紧,与精读课文混为一谈,给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培养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一定要对略读课文进行全新的认识,积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本文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入手,依托课堂教学实践,科学有效的去实践,从而使略读课文达到预期的目的,促使精读与略读实现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的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纵观小学的语文课本,我们可以发现略读课文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略读课文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目前小学略读课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阻碍了略读课文的教学。本文将以小学略读课文的教学为重点来展开讨论和分析,深入地认识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意义,并提出更好的小学语文课文略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略读课文是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的,锻炼学生的迅速提取信息能力。然而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处理心中无数,甚至无从下手,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想实施好初中阶段的略读课文教学,就必须认清楚现阶段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制定合理的略读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将提高初中生的略读能力落到实处。本文从分析初中阶段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正确进行略读课文教学两个方面入手,并结合一些实践经验,对初中阶段略读课文教学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优化初中阶段略读课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略读.是小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略读教学.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约占30%.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更大。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却存在简单化与精细化的误区,略读课文简单化就是教师完全让学生进行自学.出现了课堂的放任自流:略读课文精细化就是...  相似文献   

7.
正一直以来,略读课文教学研究"门庭冷落"。老师们摸着石头过河,演绎着略读课文教学不同版本的故事。有的教师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同等对待,教学精雕细琢,一点也不含糊;有的教师因略读课文不作为考试内容,而将其视为"闲文",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教学"花落无痕""雁过无声";有的教师为了给精读课文腾出更多时间,将其弃之课外。略读课文教学的一度边缘化,衍生出"自由解放、若即若离"等诸多教学乱象。近日,笔者参加湖南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的略读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精读课文的教学,而忽略对略读课文的钻研并展开相应的教学。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略读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略读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导读,了解文本内容;要鼓励学生质疑课题,在思索中领悟文本意蕴;要链接课外读物,让学生进行延伸阅读,以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9.
钟亚丽 《学语文》2014,(5):76-76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是叶圣陶先生对精读与略读之间关系及作用的辩证分析。一线课堂上,师生都十分关注精读课文,殊不知略读课文的学习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上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略读课文,但篇目比例较小,且每篇略读课文基本只安排一个课时完成。因此,要想上好略读课文,教师必须在这一个课时上做足功夫。大量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略读课文教学必须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0.
对“略读”概念的把握,需要辨明不同的层面。层面不清,直接导致的就是教学定位不准、目标不明。作为一种阅读方法,略读重在“掌握文章的大意”,这个层面上的略读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培养略读的能力。而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它重在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实现方法的迁移,实现课堂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这样的略读教学,拥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是实现课程形态层面略读教学的重要载体,其定位不仅仅是培养略读的能力。希望本期的讨论能有助于对略读课文的认识和对略读教学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学参考》2014,(10):51-52
当略读课文教学开始进入一线语文教师的实践和研究视野后,一些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也逐渐在教师们脑子里清晰起来。如略读课文要有整体意识,要让学生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略读课文要强调和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让学生自主获得阅读成果;略读课文还要教略学丰,准确聚焦,既不可草草了之,又不可精雕细琢。但回到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实践这些理念,又让一线教师十分的困惑和迷茫。困惑一:如何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2.
宓开云 《生活教育》2012,(15):70-72
近年来,在专家的引领下,随着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深入研讨,老师们对略读课文教学意义的认识逐渐清晰,正努力走出精略不分的教学误区。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要‘丰’;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那么如何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体现“教略学丰”呢?笔者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必须寻找一个立足点,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和教材特点设计(精当)的练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从三年级开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把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部分,但是许多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种种误区,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一、粗中求精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经过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已经理解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所以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并不重视,只是任由学生读几遍课文就结束了;而有的教师却把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14.
一、略读课文训练目标 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单从课文内容上来讲,精读和略读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略读课文同样文质兼美耐人揣摩,这也正是导致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精”“略”不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只有从阅读能力训练的目标出发,我们的探究才更具有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略读课文教学“略”“精”不分的现状 1.面面俱到,不敢“略”。 有的教师不清楚略读课文的课程价值.不清楚精读课型和略读课型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形态方面的不同,不知道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教师的教要“略”.学生的学不能“略”等教学特点.所以不知略读课文教学要“略”教。这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担心略读课文略教了.自己的学生会在统考时栽跟斗.所以不敢“略”。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匆匆忙忙赶进度.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  相似文献   

16.
从三年级开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把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部分,但是许多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种种误区,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区分一个单元内不同课文承载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安排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两种类型。教师在单元教学中,既要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又要注意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落实语文要素目标上的密切联系,使二者在达成单元教学目标上能够发挥互相支撑、互相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但在教学实际中却呈现出模棱两可的状态。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借助"导读提示",合理定位目标;借助文本题目,掌握概括方法;紧扣阅读链接,推广延伸阅读,从而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略读课文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许多教师面对略读课文,教学时却茫然无措:或变略读教学为"简略地读",或变略读教学为"课外阅读",或变略读教学为"精雕细琢",略读课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和功能,笔者尝试将学习单引入略读课文,力求实现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占有较大比重,略读教学也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如何区别精读课教学,上好略读课.本文从了解编者意图、准确制定目标、把握略读教学尺度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有效运用略读课文,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