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理课程标准作为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其课程内容中的发生条件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起到约束、指引作用,行为动词则是对学生学习水平及学习要求的反映。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部分为研究对象,对两者的发生条件及行为动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22年版课标发生条件数量、频次及类型增多;行为动词的类型、种类变化大,相对应的学习水平也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而且使用了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体验"来阐述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指向性和显性化原则,对《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部分学习目标的动词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共使用动词40个,词频297次。按照行为动词、心理动词、情意动词对动词进行分类统计,并按照学习领域和学段对动词进行统计,数据表明学习目标的表述以行为动词为主,发现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缺失等现象。最后从表现性评价,言语作用,知道内涵等角度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小学阶段“内容要求”的动词按“目标类型”和“学习水平”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发现:动词使用倾向反映了课程的性质;“技术与工程”领域动词使用超常;动词分布整体符合规律,但在部分领域和学段出现缺位和错位。需重视“跨学科整合”学习,通过动词实现学习目标的进阶型式分布、行为化转换和表现性评价,促进“教-学-评”的一体化,落实学科育人总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学习目标的说明”中,课程内容使用的行为动词都是以第一人称进行表述的,如“描述”、“选出”、“尝试”、“参与”、“认同”等。这是因为《标准》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陛目标动词来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统计,获得统计观念,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内容要求”是总目标的具体化或总目标的分解形式,其语句由“动词+名词”的形式构成,动词是描述目标的行为动词。通过对“内容要求”中的105个不同动词及其呈现次数做初步的统计分析,按照指出的行为动词的类别和一些目标动词提示的补充类别,对所有动词做分类。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来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统计,获得统计观念,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课程目标的易理解、好操作、能测评主要通过学习水平和行为动词技术来体现。本围绕国家课程标准中学习水平的基本层次划分与行为动词使用的基本思路和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目的是为更好地编制和解读国家课程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课程内容要求的行为动词进行分类和比较,引导地理教师规范使用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1.
法家先驱管仲、子产、邓析和叔向等人.都对“礼治”作过探讨.并运用于实践。管仲强调“四维”、“八经”;子产折中于札法之间,认为礼是最高的自然法则;叔向坚决维护传统的“礼治”.邓析则“不法先王.不是礼义”。他们的言论与实践对后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案,使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重新得到审视。法治作为一种当代社会主流控制模式,必须以深厚的道德底蕴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方公司的治理走过从单值目标到多维目标;受托人的序列也从优先股的股东逐渐扩大到所有股东,逐渐延伸到所有参与者;从单纯的剩余索取权到公共服务义务;从防止内部人控制到鼓励创新和创造新的财富的过程。这一过程启示了我国公立高校从与政府的关系逐渐从上下级关系向举办者和经营者的关系转变,"高校去行政化"成为高校治理改革的口号,让高校成为办学主体,落实高校的自治权利。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英国革命是英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转折点。作为率先走上现代化国家之路的英国,在法治方面同样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在17世纪革命以前,国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过英国革命一系列人权法案的颁布尤其是“光荣革命”中《权力法案》的建立,彻底改变了英国社会的人治状态而走上法治化道路。研究英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对于建立法治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样一个重要指导方针的提出,是我们党得出的正确的治国基本方略。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处理好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首先必须保障依法行政,再者加强以德治国,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与以法治国相补充,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完全结合。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人治是内涵相互对立的概念,要实施“依法治国”,实现法治社会,就必须实行法治、排除人治;法治不等于法,人治也不等同于人。法治并不排斥人的作用,而要积极地发挥人在实现法治社会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