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利用电子邮件、电话和网络聊天软件三类工具,围绕绩效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围、与相关领域的关系、社会认可程度、实践与研究现状、相关人才必备能力等几方面,对美国具有教育技术背景,且活跃在企业、高校绩效技术领域的19位人士,包括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先驱托马斯·M·树文(Thomas M.Schwen)教授、美国绩效技术奠基人罗杰·考夫曼(Roger Kaufman)教授、美国著名的绩效分析专家艾利森·罗塞特(Alli-son Rossett)教授等进行了访谈.透过他们的经历和观点,从一个侧面了解了美国绩效技术领域,从而获得对其更真切的认识.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几乎所有被访者都认同绩效技术起源于对教育技术用教学和培训来提高组织绩效的超越,并认为系统化方法是绩效技术的优势;绩效技术在美国的研究与实践发展较快,获得了美国社会较多的认可;绩效技术专业人员需要具有系统方法与思维,具备绩效分析和评估能力、人际交流能力,了解经济市场和企业运作知识,并具备宽广的知识背景;要培养有关人才,可以开设"系统思维"、"需求评估/绩效解析"、"绩效设计与证实/绩效改进"、"评估(评价方法论)"等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国际绩效改进协会的绩效技术标准和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的学习与绩效能力模型进行的解读与分析,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绩效技术领域的实践工作与能力要求,同时,考虑到上述专业组织与实践领域内企业等机构的密切联系,也有助于我们把握绩效技术相关人才的市场需求和定位,从而为相关人才的培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绩效技术的应用发展对教育技术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技术是一种用系统论思想来分析、解决人类绩效问题的方法。由于它对成本-效益、投入-产出和对结果的关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企业组织之中,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及其团队的绩效。文章从绩效技术入手,对其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着重分析它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它给教育技术所带来的启示,旨在为我们提供新的角度来看待并分析教育技术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绩效技术“回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技术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入,绩效技术——这一在改善企业绩效技术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与系统方法,愈来愈受到教育技术学科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绩效技术”及“绩效”相关理论和概念的介绍,深入探究教育技术和绩效技术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技术2004定义的新变化,阐述绩效技术“回归”教育技术领域以完善、丰富、发展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分析绩效技术在我国发展不力的原因,提出一些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绩效技术诞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领域,由于其提高组织绩效的独特视角与成效,近年来备受关注。在我国,绩效技术一直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我们引入了一些相关理论,也开始在实践中探索理论的应用,以期将有关理论与方法本土化,从而适合我国实际。为此,深刻理解绩效技术,追踪其在美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对在我国发展绩效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就美国绩效技术领域的现状、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我们陆续对大洋彼岸的美国绩效技术领域的学者与实践人员,包括托马斯.M.树文、罗杰.考夫曼等七位学者进行了访谈,以期从不同专家的观点中获得对绩效技术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谈教育技术视野中的绩效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以及对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探讨的逐步深入 ,引发了对绩效技术的关注 ,本文从教育技术领域内对绩效技术的认识与研究出发 ,通过对绩效技术使用方法的简要介绍 ,对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的联系及绩效技术与教学设计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最后提出了如何将绩效技术纳入教育技术自身的研究范围以拓展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绩效技术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技术正在成为教育技术学科日益关注的一个领域,而目前我国绩效技术在教育技术领域发展还很缓慢,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理念、教师素质、绩教观念、人才层次的差距造成。  相似文献   

8.
绩效技术的应用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绩效技术专业人员都面临着如何在组织中有效实施绩效技术的问题,绩效技术领域三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其在组织中的应用是一个缓慢、艰难而又充满困惑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挑战和创造性的过程。本分析和探讨了绩效技术在组织中的应用问题,并在些基础上提出了八条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绩效技术是近年来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绩效技术作为教学设计在商业领域应用的延伸,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通过对绩效技术思想的分析,阐述了绩效技术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启示,在借鉴人类绩效技术(HPT)模型和教学系统化设计(ISD)模型的基础上,建构了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结合实际教学,以《音频处理》一课为例,分析了该模型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应运而生。它能极大地发挥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培养学习者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符合终身学习的理念。应用绩效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学习的效率。分析了绩效技术的含义、特征以及绩效技术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举办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实际需求,面对该专业越办越热的现实,以及教育技术学者、学生对该专业的忧虑和困惑,该专业可按"教学人员、管理人员与技术支持人员分类发展;培养目标指向明确;专业方向因地制宜;课程体系各有侧重"的原则进行改革,由此可确立专业之"专"和专业之"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电力院校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范围、岗位性质、岗位知识及能力需求等,确立了满足电力系统岗位需求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这一课程体系满足电力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能使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优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绩效技术操作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ISPI(国际绩效改进协会)提出的人类绩效技术操作模型出发,探讨绩效技术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针对目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弊端和"教师"这个学习者,关注培训环境和学习者两大因素,提出绩效技术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新的操作模型。  相似文献   

14.
绩效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绩效技术正在成为教育技术学科日益关注的一个领域,从目前国内对绩效技术的认识与研究角度,急需从理论上对绩效技术进行梳理和归纳,该文研究的出发点即在于此。该论文侧重于探讨绩效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它与教学技术的关系,最后提出将绩效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信息化实践以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绩效技术是近几年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界发展很快的一种新兴应用科学。作为教育技术学领域不断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对教学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网络课程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方面,也应借鉴绩效技术的相关理念与方法对其分析、设计与实施整个过程的各个影响要素进行再思考,以期对网络课程绩效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对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工科建设成为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目标与新要求。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起来的学生必须具备牢固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和国家的需求。以3D打印技术教学为主要探究对象,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3D打印技术应用于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中的课程体系构建、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3D打印实验室蓝图。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3D打印技术教学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在试验中运用自身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绩效技术的应用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目前比较多地应用在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上,但是其理论和方法同样适用于教育系统.本文运用绩效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改进教师继续教育效果的途径,阐述了使用哪些操作步骤来提高系统绩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绩效技术在国有教育系统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入手,详细分析了教育系统的公益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等特征,进而提出绩效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建议,即:加强绩效技术教育应用的适应性研究;重视绩效技术“非教学”手段在教育中的应用;开阔教育技术研究视野,促进教育绩效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绩效技术自产生以来具有人文精神,但是绩效技术运用模型中却缺乏伦理道德因素和对人的关怀,导致实践人员对绩效技术的把握中忽视了人性的重要性,不能充分发挥绩效技术的作用。因此,针对绩效技术的实践操作模型提出一些改进策略,最大化绩效技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Semiotics, or the study of signs, has much to offer the field of performance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illustrate how semiotic theory can inform the way a performance problem is approached, analyzed, and understood. We argue that a semiotic approach to analysis can reveal meanings that would otherwise remain hidden and which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design of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s. Semiotics is not so much a new theory of performance technology as much as it provides “value added” to current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