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关于"基因突变"话题在教学中存在误区和意义。基因突变是 DNA 分子中发生碱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由于自然界诱发而引起的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也可以随机产生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基因突变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是由于基因突变的随机性,生物个体的任何部位或任何细胞,生物个体发育时期,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可见,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只不过在 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在诱固作用下容易出现差错,导致基因突变频率较高而已。这就是在人工诱变育种中,尽量对且有分裂力的幼嫩器官或组织进行处理的原因,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了《中学生物教学》2012年第3期"‘基因突变'教学中存在的三大误区"一文后,笔者很佩服曾老师的批判性思维,受益匪浅。但也发现作者在某些问题上分析得还不够透彻,现对其提出商榷和补充,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斧正。1关于基因突变主要发生的时间原文批判了基因突变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即DNA复制时的说法,这种批判值得肯定,若是说成"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DNA复制时",这样就无可厚非。因为DNA复制时,由于双链的局部连续打开,单  相似文献   

3.
王国顺 《生物学教学》2008,33(12):63-63
1等位基因一定是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的吗? 等位基因通常确实是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或者间期DNA复制时发生了差错导致基因突变,则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就会存在一对等位基因,这样的一对等位基因则是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随着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开的。  相似文献   

4.
1基因突变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如复制出现差错,则会引起基因突变,这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图1)。2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5.
樊向利 《生物学教学》2008,33(11):67-68
“基因突变”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占重要的地位。基因突变是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发生在分子水平上的,而表现结果——变异是在个体水平或器官水平,从基因突变到生物变异的实现是一个很复杂的基因表达过程。学生在构建新知识时容易发生以下理解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刘革川 《科学教育》2006,12(3):44-46
第1题:连续分裂的动物体细胞的生长即体积增大发生在细胞周期的()A·分裂间期B·分裂前期C·分裂中期D·分裂后期方法一:直接法。教材第五章第一节(二)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中原叙述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略微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据此可直接选出答案:A。方法二:分析法。只要明确了两点:一、间期最大的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与此同时,细胞中如线粒体、核糖体都增多,内质网在更新扩大,这一系列反应使细胞体积增大,表现出细胞的生长现象;二、分裂期主要表现出细胞…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生物变异基本概念的考查例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适应性变异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很高C.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发的突变是定向的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2.随机性;3.低频性;4.大部分有害性;5.不定向性。突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并且都为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对它起了定向选择作用,细菌的基因突变仍为自然突变范畴,所以突变率仍很低。选C。例2由于某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或少了几个基因…  相似文献   

8.
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很多教辅书对基因突变时间和原因的总结为:基因突变是由于间期DNA复制出错引起的。所以学生会认为基因突变只是在间期发生的,这样的认识是否准确呢?1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DNA是一个双螺旋结构,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互补配对,这样,一条链的碱基限制着另一条链的碱基,碱基不能随意改变。  相似文献   

9.
<正>1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是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先联会形成四分体,然后彼此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在每个时期,染色体都守着自己的"规矩",而一旦某条染色体破坏了"规矩",就有可能出现染色体异常的配子。于是笔者对  相似文献   

10.
<正>1问题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共40小囹。l~30历,每题IC.能否形成生殖细胞分;31~40题,每囹2分)。D.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结合1.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是10.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A.核酸B.脂肪C.蛋白质D.糖类A.第一次分裂过程结束时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B.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A.有无核物质B.有无细胞质C.分裂间期 C.有无核膜D.有无细胞膜D.分裂中期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相同点是11.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 A.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B.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C.同化作用D.分…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学》2007,23(7):59-60
一、选择题1.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2.下列有关正常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B.分裂间期有蛋白质合成C.分裂间期有RNA合成D.分裂间期有逆转录发生3.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 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B.影响胰岛细胞…  相似文献   

13.
<正>2004年,美国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 Companies,Inc.)出版了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该教材的中译本《生物·生命的动力》于2008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教材")。通过研读中美两国高中生物学教材,笔者发现,美国教材在"栏目设计"活动安排"和"内容编排"上,有其新颖和独到之处,因此,笔者以美国教材第18章"DNA与基因"第3节"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一节为例,来研究美国教材的编写特色。  相似文献   

14.
顾巨林 《生物学教学》2007,32(12):71-71
DNA分子中由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又称点突变。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往往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但也有些真核生物基因突变,由于突变的部位不同,基因突变后,不会影响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对子代性状没有任何影响。笔者根据高中教材有关基因突变知识,总结了真核生物基因突变不影响子代性状的几种情况如下。(1)基因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真核生物基因结构包括非编码区和编码区,非编码区包括编码区上游和编码区下游。非编码区是不编码蛋白质的,如果基因…  相似文献   

15.
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往往会引起遗传信息改变,从而使生物性状改变。但基因突变也可能不改变生物的性状。  相似文献   

16.
细胞周期的概念是由生物科学家在 2 0世纪 5 0年代提出来的。生物学上把细胞物质的积累与细胞分裂的循环过程 ,称为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 ,经过物质积累过程 ,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 ,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是细胞增殖的物质准备和积累阶段 ,分裂期则是细胞增殖的实施过程 ,细胞经过细胞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期 ,完成一个细胞周期 ,细胞数量也相应增加一倍。一个细胞周期可以人为地划分为先后连续的 4个时期 ,即G1期、S期、G2 期和M期。G1期主要进行RNA、蛋白质和酶的…  相似文献   

17.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是高中生物第二章细胞增殖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同时也是本教材中的重难实验。原理是利用茎尖或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正处于分裂的特点,观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目的是进一步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基因突变是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一种形式,它常给生物体带来明显而有害的表型变化,但有些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利的。本文通过研究基因突变的有害性与有利性,旨在探索加强人类对有害基因突变的控制、对有利基因突变的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1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基因突变>是学生在学习了生物遗传之后从分子水平(基因变化的角度)来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也是学生对<基因表达>的延续和延伸.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类比和知识迁移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基因突变>时往往是先给学生展示基因突变的几个实例或图片,并直接说明这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接着就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来讲解基因突变,这种教学往往会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形态,尤其是细胞核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以把细胞分裂划为间期和前、中、后、末期.减数分裂是一类特殊的有丝分裂,在发生时间上和细胞形态尤其是细胞的形态变化上与一般有丝分裂存在较大区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是高一生物也是整个高中生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对分裂过程中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上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DNA、染色体综合变化方面困难较大.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广联系、多对比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