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澳洲华文读者的构成:澳大利亚现在华人人口一共将近50万,占全澳洲人口的百分之四十,现在是澳洲第四大少数民族。分别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七十年代以后移民的新移民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中一半以上的华人具有中文的阅读能力,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悉尼和墨尔本两大城市,大概占整个华人百分之九十,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2.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远离中国的“南方大陆”,在悉尼这个繁华而年轻的城市,据官方统计仅有十几万,就按最乐观的估算也就二三十万华人,竟然容得下四家华文日报、五家收费华文周报,还有许多家免费的华文小报,以及华语电视台、电台、杂志社。……难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卜卡发出这样的惊叹:悉尼的华文日报比英文日报还要多! 群雄并起蔚为奇观 澳洲华文媒体的繁荣,说起来还是这十几年的事。在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华文传媒还处于一个冷寂期,甚至可以称之为“被遗忘的角落”。 1982年3月,华文媒体“老字号”《星岛日报》率先登陆,成为“首家在澳印刷之中文日报”。随后,印支澳籍华人创办《华声报》,后发展到半周报易手,1992年改为《华声日报》,至去年改为《澳洲日报》。具有香港《新报》背景的《澳洲新报》,于1987年3月在悉尼创刊。1992年4月,采用先进的全页组版电脑设备的《自立快报》以“澳洲第一份中文日报”的身份,加入竞争行列。 按澳大利亚官方的统计,华人的民族社区中的人数,居于意大利、希腊和越南之后,人数为三十多万,如果按一些华人研究专家估计,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和居住澳洲本土数代的华人约五十万人。但就传媒业而言,华文传媒在各少数民族中最为发达。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赴澳大利亚的移民日益增多,澳大利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华人移民首要定居国之一.根据澳大利亚官方不完全统计,目前生活在澳大利亚境内的华人约有100万.华人群体已成为澳大利亚除英语以外的第一大非英语少数民族社区群体.随着在澳华人数量的不断增长,澳大利亚的华文媒体也日益繁荣,几乎覆盖了整个澳大利亚.2016年11月末,笔者参加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在悉尼联合举办的报业新媒体运作培训班.培训班期间,通过专家授课、实地参观、交流座谈等形式,初步了解了澳大利亚华文媒体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现做简单梳理,以期对我国报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戚鸣 《报刊之友》2013,(9):9-11
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聚集了两岸三地十几家华文报纸和杂志,周五在中国城及华人聚集地区免费发行,除《昆士兰日报》是16版、大开报外,都是小开报,有厚有薄。其中澳洲新闻有自采,大陆、香港、台湾新闻以转载、报摘为主。笔者对华文报纸的整体印象:华人政治,移民视角,重服务,很实用,有一报在手、不会英语生活无忧的方便。  相似文献   

5.
1999年10月,我们’99澳洲一福建书展团一行13人,应澳大利亚亚太商业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请,到江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访问,收获甚丰。现扭取印象最深的若干片断,以就正于同仁。征入华人回努力开拓市场澳大利亚人口只有1800万,由160多个民族组成,是个以英人后历为主的国家,奉行开明的多元文化政策。我们在参观访问中发现,获洲华人的文化层次比较高,对国书的需求量也较大,悉尼、费尔本、布里斯班的华人街都有几家很像样的华文书店。特别是以下几部分华人读者群,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其一,近10年来中国大陆出去的新移民。他们有…  相似文献   

6.
公元1901年,在澳大利亚的华人社会中出现了一股崭新的文化热现象,特点是:一批澳洲本土出版的华文杂志竞相面世,从而引起了华人各方面的普遍关注与反响,宛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石子,激起阵阵涟漪。同时,它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华文图书市场原十分冷清并由港台书刊占绝对性地位的局面。先后创刊的有:《大世界》、《满江红》、《焦点》、《新移民》及叩世不久的《大陆剪报》等,大有春风拂面之温馨感。为此,我试图对其进行浅析,以期对国内同仁有某种了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西兰为南太平洋最大岛国,目前常住人口约440万,其中80%为英国移民后裔,9.7%为土著毛利族,华侨华人仅次于毛利族为第三大族群,约18万人,大部分集中在奥克兰,基督城、惠灵顿和丹尼丁次之。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新西兰是典型的多元文化社会,政府鼓励多元文化发展。华人、华文媒体在此经历了从无到有、繁荣鼎盛、多方竞争等多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众媒介的跨文化传播 澳大利亚最初的居民是原住民,直到英国发现澳洲大陆后将其作为犯人流放地.而在发现大量矿产资源后,吸引了全球各大洲移民相继涌入淘金.随着移民增多,澳大利亚成为一个移民大国,日渐形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戴楠 《传媒》2014,(16)
正从欧洲最早的华文报刊——19世纪60年代在伦敦出版的《飞龙报》算起,中文报刊在欧洲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而真正由华人创办的最早的华文报刊出现于法国,是1907年6月22日由巴黎新世纪书报局编印的《新世纪》周刊。本文主要着眼于21世纪以来的欧洲华文传媒的发展格局,以此来探讨海外华文传媒在新世纪的发展态势与功能角色定位。 欧洲华文传媒的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华人移民的数量持续攀升,据2008年欧洲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的调研结果,欧洲的华人华侨总人数已超过250万人,近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叶,来自中国广东、福建等地以农民为主体的华人大批赴澳洲淘金,揭开了中澳关系史的序幕。由于年代长久,所留文字记载鲜见,故有许多问题有待考辨。笔者近年曾在澳大利亚拉托贝大学研修中澳关系史,发现和查阅到了一些新的有关早期澳州华人史的资料,下面仅就首批华工入澳时间与人数,华工入澳的海上航行路线与航期及“宁波号”帆船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考证与研讨。一关于首批华工的入澳时间与人数华工大批输出澳大利亚,始于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兴起的澳洲淘金热时期。对此,华人史学界一般没有争议。在此之前,入澳华工人数极其有…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总人口2300万,人均生产总值约3300美元。华人人口560万,约占总人口的25%。华文教育虽较其它东南亚国家发达——拥有1287间华文小学(学生人数63万)、60间华文独立中学(学生人数6万)、78间国民型(政府)文中学(学生人数14万);东、西马华文日报也有10余家(读者230.5万;日销量约为77万份)——但扣除老幼与受英文教育者,华文识字人口仅约250万~300万。华人人口也集中在西马西海岸主要城市如吉隆坡(巴生谷)、槟城、新山、马六甲及怡保等。人口  相似文献   

12.
韩士皓  彭兰 《新闻界》2015,(3):62-66
<正>澳大利亚SBS推出的融合新闻报道——《龙的孩子》[1](Dragon Children),是一个探讨在澳洲教育体制下成功华裔澳洲学生的作品。澳大利亚SBS把社会中华裔移民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作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氛围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制作了这个节目,并对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篇报道以视频为主线,以文字、图片、图表等多媒体手段的巧妙运用与组合,讲述了澳大利亚籍华人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刻苦学习、取得成功,在社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是个多民族、多语言的社会。由于华人移民和新一代华裔越来越多地使用当地社会的主流语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读英文报刊,中文读者日趋减少,较具规模的华文文化机构如今所剩无几,《联合早报》已成为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且已肩负起沉重的文化象征意义。虽然报刊面临因特网的冲击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就《联合早报》而言,其读者群体的减少与语  相似文献   

14.
<正>绝大多数美籍华人具有"祖国"意识,中国是老侨的"原乡",是新侨认知上的文化归属。尤其是第一代移民(新侨),他们对于华文媒体的需求更加强烈,他们需要通过华文媒体了解美国、牵挂中国,华文媒体成为许多华人每日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精神伴侣。华人在美国仅占1.2%的比例,却能支撑起数目众多的华文媒体。然而,当新闻爆炸式涌现,当免费成为常态,美国的华文媒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海外华人离散群体最为关心的议题.通过研究离散华人对疫情的评价与意见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对中国的情感态度及认同情况.本文以华文新移民自媒体"新加坡眼"的网友评论为研究对象,结合话语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梳理离散华人在中国疫情各阶段的态度变化,以此探讨中国与海外离散华人的相互影响关系.研...  相似文献   

16.
澳洲华文报刊业的崛起杨力在澳大利亚各大城市的华人社区,活跃着一支身兼记者、编辑和广告推销员的新闻队伍,正是这批负有使命感和事业心的年轻人,以其较为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为基础,夜以继日地辛勤耕耘,在远离祖国的南方大陆,开拓了华文报刊事业的新天地。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7.
曾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海水所到之地,必有华人。华人聚居之地,必有中华文化的滋长、茁壮。”此话不假。当我来到华人占当地总人口(约400万)70%左右的东南亚小岛国新加坡时,也就无须担心看不到华文报纸了。在新加坡出版发行的10家报纸中,华文报就有4家之多。它们是:《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星期五周报》。这些华文报章,对于在读者中传播、培养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传统,以及成为人民与政府间沟通信息的桥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加坡的华文报,办得活泼、有生气。它们每天向广大读者提供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华文报刊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妮 《传媒》2005,(5):63-64
东南亚国家作为历来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区域,也是重要的海外华文报刊集中地之一.自1881年新加坡闽籍华侨薛有礼创办华文报刊<叻报>,一百余年以来,华文报刊陆续在东南亚各国扎根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提升和对外开放的加强,华人新移民不断增加,华文教育在东南亚各国也蓬勃发展,华文报刊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文报纸是华人接触的主要母语媒体.据统计,美国华人移民约270万人,阅报人口近1007Y.当前美国华文报纸有50多家,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休斯敦等城市,大大小小的中文报纸多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①  相似文献   

20.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主义产生的载体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印刷技术和印刷产品。印刷术的熟练掌握使大面积复制语言成为可能,语言的固定化,使得当地的群众更加紧密地联合在一起。1950年代以来,东盟华文媒体逐渐成为了当地华人族群维系情感和文化认同的载体。由于东南亚国家政策导致华文教育的衰减,使得华文媒体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华文媒体运营状况不佳。2013年,随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新华人移民进入东南亚,有更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传统媒体转型创造了技术支撑和潜在的读者,这使得东盟华文媒体有了新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