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利民 《知识窗》2008,(3):56-56
[案例]2007年5月,王某收到好友陈某的手机短信.短信中说陈某正在外地,突然生病住院,向王某借5000元钱,并请他汇到陈某的卡上。王某当即去银行为陈某转了钱。陈某回来后,向王某表示了感谢,但没有还钱,也没有补借条,但王某保留了手机短信和银行的汇款回单。2007年5月,王某与陈某发生矛盾,王某遂要求陈某还钱,陈某不承认有此借款,拒绝还款。王某无奈之下,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判决陈某归还其5000元钱。  相似文献   

2.
赵利民 《知识窗》2007,(1):58-58
[案例]陈某和王某两家人是邻居。陈某经常将垃圾袋放在门口.王某则对此很反感。认为这既影响走路。又不卫生。有一回王某终于忍不住向陈某提出,不要将垃圾放在门口,哪知陈某不仅不听。还认为王某干涉他的生活。两人因此吵了起来,并越吵越厉害。最后发展成对骂。在家人劝说下两人各自回屋。王某回家后不久即发病,被家人送往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断,王某因脑血管脆性较高.在情绪激动的诱因下导致脑出血。经过抢救,命虽保住了,但造成了身体左侧偏瘫。住院期间,王某花去各项医疗费用6万元。王某家人认为,王某的偏瘫是因陈某的辱骂所致,陈某应为此承担所有医疗费。而陈某则认为王某偏瘫是他自己身体不好造成的,要怪只能怪他自己。王某家人见索赔不成,遂将陈某告上法院。  相似文献   

3.
方圆 《知识窗》2001,(5):43
陈某以个人名义申请登记了一家服装店.1999年初冬,陈某认准了一种冬装,决定大批进货.于是,他向朋友李某借款8万元,约定2个月内归还.这笔钱,陈某全部用来进了这种冬装.但是,这种冬装销路并不好,造成大量积压,眼看冬季将过,债务到期,陈某只好将冬装低价处理.这次错误的决策,使陈某只收回了5万元,归还李某后还欠3万元,陈某表示自己无钱可还,要求李某宽限一段时间,李某认为陈某纯粹想赖账,因为陈的父母有数万存款,其妻子也有3万元存款,用他们的钱还所欠债务理所应当.双方争执不下,李某起诉到法院.……  相似文献   

4.
吴某与宁某是好友,99年2月,宁某向吴某借款3万元,并写了借条,借条上约定1年内还清借款,但对利息的事只字未提.2000年2月,借款到期,吴某提及还款一事,宁某表示暂时无钱还款,要求延期,吴某不悦.此后,吴某多次催宁还款,宁某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2001年2月,吴某在无奈之下起诉到法院,要求宁某归还借款3万元,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2006年7月,某线缆有限公司通过本单位业务员陈某将价值100万元的电缆销售给某钢铁有限公司,陈某在2006年底将回笼的50万元货款用于个人的经营活动中,陈某在2007年5月得知线缆公司因钢铁公司迟迟不支付100万元货款,已经向法院起诉钢铁公司,为防止自己挪用单位货款的行为败露,  相似文献   

6.
王某是一塑料厂的工人,由于工厂经营不景气,2000年3月,王某下岗了,生活愈加困难.好友陈某对他的处境非常同情,主动提出把自己的一间临街房屋租给王某开餐馆,而且每月只收王某600元租金,这个价格比市价要低许多.王某喜出望外,很快与陈某签了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租期为5年.王某用陈某的房屋开了一家餐馆,但由于王某经营无方,餐馆很不景气,几个月后,王某没有信心再经营下去了.这时正好有人想租他的店面,王某遂以每月1200元租金转租,除了每月交给陈某600元外,王某每月净赚600元.此事后来被陈某发现了,陈某认为,当初是看在朋友的份上想帮王某一把才定下600元租金的,王某将房屋转租并从中渔利,违背了自己的初衷,要求王某退房.王某尽管感到有些理亏,但认为有合同在手,要打官司的话自己稳操胜券,所以不答应退房,说5年租期届满时自然会退房.陈某无奈之下起诉到法院,要求解除与王某的房屋租赁合同.……  相似文献   

7.
李某急需用钱,决定向陈某借款2万元.陈某要求李某提供担保人,于是李某找到了好友刘某,刘某碍于情面,在李某与陈某之间的借款协议的“保证人“一栏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借款到期后,陈某向李某索要2万元及利息,李某表示暂无力归还.陈某于是向刘某索要.刘某认为,根据法律规定,陈某应先起诉李某并强制执行李某的财产,在此之前,他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8.
陈雯 《知识窗》2002,(6):42
村委会盖办公楼时欠下村民陈某2万元,并出具了欠条.2001年6月,该村委会在撤乡并村时,与相邻一个村委会合并组成了新的村委会.此后,陈某多次向新的村委会要求归还欠款,都被他们以不是自己的欠款为由拒绝.陈某于是起诉到法院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熊铭贵 《知识窗》2006,(4):60-60
[案例]2005年3月,初一学生何某在上学途中被一货车撞伤,造成腿部骨折,卧病在家2个月。为不耽误学业,何某父母请人在家中为何某补习功课,花费了4000元。何某的父母要求货车司机陈某赔偿包括补课费在内的一切实际支出的费用共计2万元。陈某对其他费用不存在异议,但拒绝赔偿补课费,认为这一费用法律没有规定。何某的父母于是将陈某告上法院,要求陈某赔偿何某补课费4000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刘周玉 《知识窗》2008,(2):59-59
[案例]2007年4月中旬,崔某的妻子齐某在一起车祸中丧生,崔某在清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一个远房亲戚秦某在2006年1月底写的一张借条。上写:“借齐某人民币100佰元整,2006年12月底之前归还。”当崔某拿着这张借条找到泰某要求偿还借款时,秦某却说他只借了100元,而崔某认为按借条所写的“100佰元”,就是一百个100元,应当是借了10000元才对,对此秦某则解释说多写了一个“佰”,那是一时笔误造成的,只同意归还100元。  相似文献   

11.
熊铭贵 《知识窗》2008,(9):58-58
[案例]2008年1月,陈某和几位朋友来到某酒店用餐,因大厅人多,陈某让服务员开了间包间。用餐之后结账时,陈某发现账单上竟有“包间使用费80元”这一项,当即提出异议。服务员说这是酒店惯例,且事先也将此收费告知了陈某,包间的墙上也有明显的收费说明。但陈某坚持说不知情。由于酒店方面坚持收取包间费,陈某于是将酒店告上法院,要求酒店退回包间费并赔礼道歉。  相似文献   

12.
高治 《知识窗》2002,(5):38
王某的父亲去世时,留有一些瓷器,但王某并不知道它们的真正价值.后来王某想装修房子,却因不知如何处理这些瓷器而犯难.一日,王某的同学唐某来家作客,唐某在省博物馆工作,他表示愿意买下这些瓷器.王某很高兴,最后双方以1万元的价格成交.事后,王某得知那批瓷器年时久远,最少也值10万元后,王某便找到唐某要求返还瓷器,而唐某认为当时双方都是自愿的,不存在强买强卖,因此不同意返还.王某于是起诉到法院.  相似文献   

13.
王某平常喜欢写点小说,不久前他把自己写的15万字的长篇小说送到某出版社,并申明未留底稿,若出版社不采用请归还原稿.在编辑审稿过程中,出版社搬了一次家,搬完之后,编辑再也找不到小说原稿了,出版社只好如实告知王某,并表示了歉意.王某认为,本来他的小说还可以拿到其他出版社出版,出版社的行为使他丧失了这个可能,出版社侵犯了他的著作权,要求出版社按小说实际出版的稿酬赔偿,但出版社只同意适当赔偿.王某于是起诉到法院.……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初,我的一位朋友借了我5万元钱,由于关系很好,没有写借条。他因为生意亏损,便否认向我借钱的事实。我只好用录音的方式将他向我借钱的事实录下来,并于2001年5月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庭上,他坚决否认借钱事实,并称我的录音是非法的,法院后来驳回了我的诉讼请求。前不久,我在电视里看了一例与我同样的案例,但法院却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请问我能申请法院再审吗?法院能改判吗?  相似文献   

15.
2000年6月,某建筑公司职工陈某在施工作业时不小心碰上了高压线,当即死亡.噩耗传来,陈某全家沉浸在悲痛之中.事过不久,陈某的儿子却听说,其父所在建筑公司已从保险公司领取了其父的人身保险金2万元.陈某的儿子并不知道他的父亲投了人身保险,也不知道谁是人身保险的受益人.他经过调查才知,2000年初,该建筑公司在征得全体职工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以公司全体职工为被保险人向当地保险公司投保了人身险,保险金额为每人2万元.在指定受益人时,建筑公司指定本公司为受益人,对这一点,职工们并不知情.  相似文献   

16.
高治 《知识窗》2002,(11):42
曾某饲养的一头奶牛长期患病,因久治不愈,曾某将奶牛抛弃在山谷.上山采药的王某发现了这头病牛,并把它带回家中精心饲养,还请来兽医为牛治病,牛的病情逐渐好转.3个月后,病牛不仅完全恢复健康,而且长得健壮结实.王某甚为欢喜,逢人便夸耀自己捡牛的经历.曾某听说自己抛弃的奶牛健壮如初,于是找到王某,要求王某把牛还给他,他可以负担奶牛这3个月的费用.王某认为牛是自己捡到的,理应属于自己,不同意还牛.曾某则认为王某捡牛是一种不当得利,应该把牛归还原主.由于双方争执不下,曾某起诉到法院,要求王某还牛.……  相似文献   

17.
潘家永 《知识窗》2007,(1):59-59
[案例]季某与丈夫臧某因感情破裂而协商离婚,双方均同意离婚,但由于对财产分割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所以季某就起诉到法院。法院立案后,臧某的母亲因病不幸去世,留下存款6万元和一套价值7万元的住房。但生前没有立遗嘱对遗产未作交待。臧某经与其姐姐协商,6万元存款由他继承。鉴于臧某继承了6万元遗产的实际情况,季某向法院增加了诉讼请求,对该笔遗产的一半主张权利。可臧某辩解说,这笔遗产是他在离婚诉讼期间获得的财产,应属于其个人财产,季某无权分得。  相似文献   

18.
周兵 《知识窗》2001,(11):40
陈某丧偶后,与儿子(22岁,未婚)共同经营了一家商店,当时该店的总资产约为6万元.96年,陈某与杨某结婚.婚后,陈某与儿子继续经营商店,杨某操持家务.由于陈氏父子经营有方,到2000年,商店的总资产已达到24万.但此时陈某与杨某关系已经恶化,陈某提出离婚,杨某并不反对离婚,但要求先分割商店的财产.陈某认为商店是他们父子共有的,杨某未作任何贡献,因此不同意分割商店的财产.此事最终被提交到了法院.……  相似文献   

19.
《世界发明》2008,(4):5
近期引发热议的珊瑚虫版QQ侵权案在深圳南山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法院判定被告人陈寿福犯侵犯著作权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20万元。 根据深圳南山区法院判决书.法院认定了检察院提供的全部证据.做出如上判决.同时法院将追缴陈寿福违法所得.总计人民币1172822元。  相似文献   

20.
熊铭贵 《知识窗》2006,(1):61-61
[案例]2005年4月,某中学初三一班有位学生患病在家休息多日,同学们打算去看望一下他,班主任王老师也有此想法,于是带着班上同学去看望这位学生。在返校途中,班上学生胨某被一大货车撞伤,医治无效死亡。车主已接规定给予陈某的父母一部分赔偿,但陈某的父母认为,陈某是老师带着去看病人的途中死亡的,对陈某的死亡学校也应承担赔偿责任。校方认为,陈某的死亡是货车司机造成的,校方没有责任,且陈家已经得到赔偿,再向学校索赔毫无根据。陈某的父母于是将学校告上法庭,要求学校支付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失费等共计6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