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淮北市广场舞参与者的基本情况和运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淮北市广场舞的参与者大多为女性,且以中老年妇女居多.广场舞的组织比较松散且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由于场地贫乏、组织形式不当以及无专业人士指导等因素限制了淮北市广场舞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应加强对广场舞的宣传,加大对淮北市广场舞的开发和利用,并培养广场舞运动的专门人才来促进淮北市广场舞的发展和全民健身事业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南平市居民广场舞健身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南平市居民参加广场舞锻炼人群以40-60岁女性较多;每次锻炼时间约30-60min,强度较低;积极性较高,但缺乏专业人员指导,比较散乱.并且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可为南平市城区居民广场舞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场舞基于健身、健心、休闲、娱乐为一体,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民健身中起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时常有广场舞影响居民正常休息的现象,如何在健身权与安宁权之间找到平衡点?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健身场所的增多,广场舞爱好者素质的提高,居民的健身权和安宁权终将会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4.
广场舞在社区生活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场舞作为一种低碳健身方式,是开展社区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活跃和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和增进社区居民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作用显著.目前广场舞的发展受到组织者和内容较为单一、参与人群面不广、社会体育指导员稀缺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今后发展广场舞要在促进多样性、扩大参与普遍性,以及提升指导人员专业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从休闲社会学的视角首先指出广场舞流行的三个原因,即集体性休闲空间的匮乏,"社会乡愁"的隐喻表达和公众休闲技能的匮乏;进一步分析了广场舞争议的实质是广场舞爱好者与周边居民争夺休闲权和休息权的斗争;最后提出拓展休闲空间,加强休闲教育和完善休闲政策的广场舞争议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对健身和休闲文化的需求不断加深,广场文化因此应运而生。其中,"广场舞"逐渐为众多中老年人所接受并青睐。而舞蹈主体——中国大妈更逐渐将这股热潮延烧至了大洋彼岸。而随着"广场舞"热潮范围的扩大,其对周围居民造成的困扰也日益严重,社会对"广场舞"的争议也此起彼伏。文章通过分析中美两国人民对"中国大妈广场舞"的态度来分析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与共融,有助于避免两国文化冲突,更能促进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问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广场舞的基本功能;论述了广场舞在城镇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价值;研究了目前广场舞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最后研究了广场舞与和谐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泉州市广场舞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泉州市开展广场舞的因素,并为泉州市开展广场舞提供理论依据和泉州市群众参与广场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自组织理论中的耗散结构论为理论基础,阐述自组织与广场舞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广场舞形成自组织结构的内部结构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为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形成提供普适性的条件模式.研究认为广场舞自组织形成的内部结构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广场舞系统的开放性是广场舞自组织结构形成的前提;广场舞系统远离平衡态是广场舞自组织结构形成的必要条件;广场舞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广场舞自组织结构形成的内在机理.广场舞自组织的形成需要外部环境的适当干预;在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形成过程中,应努力使体育组织向耗散结构系统的方向发展,其内部必须是一个开放性的、远离平衡态的并且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系统,并为系统组织的发展提供适当的外部干预.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商丘市中老年女性(41~60岁)参加广场舞练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探究.结果表明:参与者离退休人员占65.57%;在固定场所习舞者占91.15%;每周晚上习舞4~5次者占68.20%,每次习舞时间在1~2小时者占91.47%;组织形式为自发组织,习舞者的目的多为强身健体、娱乐交友.场地设施落后,锻炼环境没有保障,缺乏专业人员健身指导是影响参与者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与考察访谈等方法,结合休闲理论中休闲动机、休闲教育、休闲经济、休闲场所4个方面对海口市广场舞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从休闲场地视角分析了海口市广场舞参与者参与活动的地点现状;从休闲消费视角分析了参与者在参与广场舞过程中对装备和器材的消费需求情况;用休闲动机理论分析了广场舞参与者的参与动机和目的;从休闲教育角度分析了参与者对健身指导需求情况。结果表明:1.海口市区广场舞活动地点在公园、带状公园、街道口、随意空旷地段等地都有开展,但公园和带状公园相对较多;2.在休闲消费中,参与者多是购买舞蹈装备;3.参与者参与广场舞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4.参与者在广场舞活动中,需要健身指导员的指导。因此,政府应结合当地休闲的生活状态和热带气候条件,加大宣传力度,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扩大参与人数;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与布局中,要为群众健身场所留有空间;学校应抓住全民健身热潮和相关政策优势,积极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为社会输送资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群众对健康需求也在不断加强,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特别是广场舞蹈集娱乐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特殊的表演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了解赤峰市广场舞的原始动作,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研究广场舞动作演变的历程.合理有效的对广场舞进行管理,发挥广场舞健身作用,体现广场舞的健身价值,让广大市民永保健康活力.分析影响赤峰市广场舞发展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让广场舞动作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健身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参与广场舞健身运动风险意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主要对老年人参与广场舞健身运动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进一步就风险意识的认知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为老年人参与广场舞健身运动的风险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童伟  黄勇 《林区教学》2014,(9):109-110
近年来,广场舞受到了全国大众的欢迎,在多数城市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结伴在公园和广场上跳舞,由于跳舞的人群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导致许多年轻人群对这一休闲运动项目产生了误解,认为广场舞是中老年人的健身娱乐方式,实际上广场舞对年轻人群来说同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基于此,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现代年轻人群的生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参与广场舞给年轻人群带来的健身价值和健心价值,从而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广场舞的行列中,以达到改善年轻人群健康状况和精神状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广场舞是一项群众自发性的集体运动项目,主要以锻炼身体、身心娱乐、促进健康为目的的健身活动,广场舞深受广大中老年人的喜爱,广场舞的发展与广场舞文化传播有密切的关系,广场舞文化现象离不开社区文化,它是社区文化的产物,我国广场舞文化与社区文化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背景下发展与创新,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效应、相互渗透,也是社会主核心价值的本质体现,本文对广场舞文化与社区文化相互效应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政府倡导开展大众健身运动之后,大众健身便在我国开展的如火如荼,人们越发的热爱健身运动,广场舞更是众多健身项目中的宠儿。本文通过文献法对广场舞以及大众健身的相关概述入手,在分析二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广场舞的盛行为开展大众健身运动带来的积极以及消极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进而得出促进广场舞发展的相关较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省5所高校的教师参与健身广场舞锻炼的状况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健身广场舞锻炼的女性教师明显多于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每次锻炼的时间以30~90分钟为主,锻炼频率以每天参与和每周3~5次的人数居多;锻炼的场所侧重于公共广场;主要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健身广场舞已经得到了广大高校教师的认可,在湖南省高校中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广场舞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民群众中,人民群众是广场舞的参与者、传承者与推广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场舞更加表现出趋新性。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对广场舞进行解读,观照其作为生活文化的本身,更挖掘其得以传播、流行的心理机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社会与生活。  相似文献   

19.
《新高考》2014,(2):5-5
近期,广州颁布公园条例管理新规,自2014年起,广州公园等特定区域内将禁止广场歌曲。不单单是在广州一个城市存在大叔大妈的“广场舞”,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里都广泛存在跳“广场舞”的群体。有人认为“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应予以鼓励,有人认为“广场舞”噪音太大应该禁止,那么“广场舞”是否应该立法禁止呢?  相似文献   

20.
广场舞由城市辐射到乡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体育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遵循社会体育发展的规律,研究和掌握城市与乡镇开展广场舞的共性与差异性的特质,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利用广场舞的运动文化平台,全面提升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