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现场拍摄法、视频图像解析法等对国内、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步长和速度进行了纵向的整体性研究及横向的层次性研究。研究发现,助跑速度是运动成绩提高的源动力;国外优秀运动员水平越高,助跑最后10m的速度与比赛成绩的相关性就越大;最后两步步长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有增加的趋势,并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在横向上,国外优秀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的速度,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增加,呈加速攻板状态,国内优秀运动员在上板瞬间整体呈减速状态;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与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呈负相关关系,与最后两步助跑速度呈正相关关系,国内优秀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步长与速度匹配的实效性不如国外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进行研究,尤其对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最后一步速度与成绩的相关分析、助跑最后六步速度、助跑最后六步步长和步频等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对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助跑最后六步的最大速度、平均速度和最后一步的速度,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助跑最后一步的速度。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平均步长、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差值与成绩之间不具有显著性相关,表明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长的变化对成绩的影响没有必然的联系,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几步的技术特点不同,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频与成绩呈显著性高度相关,表明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采用稳定步长、加快频率的助跑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助跑技术作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变化越小,越有利于起跳效果;另一种观点认为最后两步步长应相差20-30cm,这样才有利起跳。在起跳速度上也存在争议,有人强调垂直速度的作用,有人强调水平速度的作用。为此,本文参照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数据资料,以我国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试图用比较详实的数据资料来说明跳远的助跑最后两步及起跳速度的特征,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1、影响主观因素的分析 由于运动员的水平不同,助跑的距离、步长、步频、助跑节奏以及起动方式也有所不同。水平高的运动员在这些因素上的变化较小一些,所以助跑的准确性就好一些;水平低的运动员和初练跳远者在这些因素上的变化相对大一些,因此助跑的准确性就差一些。赛前状态影响着助跑距离、步长、步频和节奏。  相似文献   

5.
现代跳远技术分析华中师范大学侯代贵本文旨在通过对优秀运动员跳远技术特征的分析,为跳远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能有助于跳远教学与训练的提高。一、助跑目前,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的一般趋势(主要指前三分之二阶段)是:步长相对稳定;步颇有所加快;最后...  相似文献   

6.
一、摆臂动作在助跑阶段的重要作用 助跑的任务是在有限的距离之内,使运动员在到达起跳板时达到或接近个人的最高速度,以正确的节奏使起跳脚准确地踏在起跳板上,并在身体姿势和心理上为起跳动作做好准备。对助跑总的要求是充分发挥出速度能力,步长恒定,节奏稳定积极,重心高而平稳,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和跑的动作结构变化小,速度下降少,跑的路线直。 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起着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运动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跳远的助跑和起跳技术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助跑及起跳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他们在助跑的最后几步仍采取继续加速、上板时高速助跑形成强有力的起跳动作技术,其风格大至可分为二种:一种为最后几步步长缩短、步频加快。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8.
李永  黄智 《体育世界》2008,(11):91-93
本文通过对我校第40届校运动会跳远运动员在预决赛中的助跑起跳动作,并针对我校男、女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情况,结合助跑速度及成绩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跳远训练中准确上板的技术要求,为跳远运动员在今后训练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录像解析的运动学研究方法对8名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和10名美国运动员有关运动学特征进行对比、诊断。研究表明,我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的伸髋平均水平速度和着板时摆动角速度两项指标上有一定的差距;在助跑最后一步中,摆动腿支撑扇角较大,因此在此阶段不能保持较高水平速度;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中,“屈蹬”技术形成的不够理想,推迟了摆动腿摆动的时机;起跳过程的缓冲阶段是获得垂直速度的主要阶段,加快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是水平速度损失较小、获得较大垂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离地距离、腾空距离及着地距离的研究,认为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步长结构对助跑水平速度、身体重心高度以及起跳效果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后两步步长构成具有不合理性;倒数第二步着地距离过大,最后一步着地距离偏小。前者造成倒数第二步重心高度下降过多、最后一步减速严重、踏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偏低,后者造成起跳过程中垂直作功距离偏短、腾起垂直分速度及腾起角偏低。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短跑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近年来我国短跑项目的低弥状态 ,笔者通过资料分析 ,指出在训练中存在着最高速度、步长与步频以及训练方法上出现的偏差等问题。提出在训练中必须统一、规范训练指导思想 ,形成“蹬摆结合 ,以摆为主”的短跑技术新概念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estimates of test reliability obtained from two sequential testing plans—trials-to-criterion (TTC) and sequential probability ratio (SPR) testing—when reliability is defined as the consistency of classification. Data from a golf chip test given to 110 beginning golf students (n = 80 males; n = 30 females)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were used for analysis. Test specifications for the SPR test were α = β = .05, θ0 =.70, and θ1 = 50. Two mastery levels for the TTC test were examined, .70 and .60, with success criteria ranging from R = 6 to R = 12. For each sequential testing plan, both P and kappa were calculated to estimate reliability. Results for the total group and for gender indicated that reliability was higher with the SPR test when the mastery level was .70, while reliability was similar under both plans at a mastery level of .60. Median test lengths for the group were 21 for the SPR test and an average of 12 across all R values for the TTC test. Misclassification error rates for the TTC test, however, were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under the SPR test, particularly for false nonmaster error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SPR testing would be the preferred approach when misclassification errors are of primary importance, such as to determine minimal competency for certification. However, TTC testing is a viable alternative for classroom tests because of ease of administration and shorter test length.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step length (SL) and step frequency (SF) on step velocity (SV) during the approach run of high-level long jumpers and to quantify the asymmetry of these step characteristics. Spatiotemporal data of the approach run were collected during national competition from 10 long jumpers (age 26.2 ± 4.1 years, height 1.84 ± 0.06 m, mass 72.77 ± 3.23 kg, personal best performance 7.96 ± 0.30 m).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for total approach, early approach and late approach. For the total approach 4/10 athletes were SF reliant and 6/10 athletes favoured neither characteristic. At the early approach, 3/10 athletes were SF reliant and 7/10 athletes favoured neither. During late approach 2/10 athletes demonstrated SL reliance, 7/10 athletes were SF reliant and 1/10 athletes favoured neither. Four athletes displayed significant asymmetry for SL and three for SF. However, no athlete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asymmetry for SV indicating that the asymmetrical demands of take-off do not have a marked influence on step characteristic asymmetry, probably 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the event.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potentially conflicting demands between limbs for individual athletes.  相似文献   

14.
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朱颖文比赛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勤  郑闽生  钱风雷 《体育科研》2008,29(2):66-68,72
通过对在十运会上为上海代表团夺得女子短距离自由泳4枚金牌得主朱颖文的比赛技战术分析,研究其特点和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并提出训练对策,旨在提高其3008奥运会,2009全运会的比赛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5年在江苏省宜兴市举行的“江缆杯”全国田径大奖系列赛暨亚洲田径公开赛4名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技术的运动学参数,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选手最后两步助跑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均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损失较明显;最后一步助跑动作不积极,助跑节奏不合理;助跑倒三步至倒二步身体重心移动轨迹平稳,但倒二步至倒一步身体重心高度变化明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助跑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手形态作为人体的一个特定性状具有遗传性,个体差异性和终生不变的稳定性等特性,被生动地称为"暴露在外的遗传因子";人手的形态特征与人的生活环境,健康水平,空间想象力,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综述了目前国际上对手指指长差(无名指指长减食指指长)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成果,并对普通大学生和运动员手指之差做了一定量的测量以及对比,从贡献率和权重的角度分析手指之差作为运动员选材的参考指标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速度滑冰项目科学选材工作的需要,对我国速滑运动员指长比(2D:4D)与运动成绩、血清睾酮、血红蛋白及血球压积等多种身体机能水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索指长比在速滑运动员选材中的作用。通过对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速滑运动员的手指长度及指长比的测量与分析,表明速滑运动员指长比与运动成绩相关性不显著,与血清睾酮等3项机能指标显著相关,即指长比(2D:4D)越高,相关血清睾酮(T)等3项运动机能指标越低,说明指长比(2D:4D)可以作为速度滑冰项目科学选材的重要指标被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乒乓球碰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计算机仿真研究法和理论力学分析法,对两种类型的弧圈球打法的球与台面碰撞后球的状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发现两种研究方法得出相同结论,即前冲弧圈球速度有所减慢,但旋转增强,加转弧圈球速度加快,但旋转减弱。表明可以将计算机仿真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有关乒乓球的动力学研究及其状态的测量中,对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短跑运动员步长与步频要素及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 ,对影响短跑运动员步长与步频的要素及成因进行了论证与分析 ,结果表明步长与步频对最高速度水平的发挥和各项跑成绩产生的影响很大。训练中在考虑外部要素时必须考虑内部因素发展的可能 ;在发展内在要素时 ,外在要素则应达到相应指标 ;并提出了最佳的指数范围和速度距离曲线 ,从而为短跑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