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知识学习同化与顺应的点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洪彬 《四川教育》2009,(11):38-38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同化是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引起认知结构量的发展;而顺应则是知识的学习不能同化时,改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引起的是质的变化。学生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平衡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探讨它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学习不是单纯的从传授者到接受者被动刺激的知识传递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0学习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通过新旧经验的同化和顺应来建构意义的过程。该理论强调教师讲授应忽略知识传递,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成为众多教育者研究的对象。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者利用自己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主动建构意义。文章综合了建构主义的一些主要观点,从学习观、教学观两个方面对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理论加以区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王忠明 《物理教师》2014,35(11):11-13
教师主要任务是如何组织知识,并根据学生的特点以某种形式呈现知识.不论是组织知识,还是呈现知识,它们包含了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同样,不论学生在接受知识、还是在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中都涉及到知识的同化过程.在学生同化知识的过程中涉及知识的感知、记忆、判断、推理,同时同化与顺应不是单向的,双向多层次、多次完成的.学生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同样包含了丰富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5.
图式及其理论是描写学习心理的重要理论,许多教学理论都与图式理论相关.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来解释教学,可以让教师更清晰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产生新的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图式理论,并寻求图式理论对学习过程的有效解释,都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图式建立或激活、学习方式选择(同化或顺应)、新图式形成等方面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的鼻祖,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认为认知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认知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正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被称为结构主义,瑞士的认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个体的认知发展,认为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这种建构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周围环境"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这两个基本过程来建构新的理解的。当个体能  相似文献   

8.
1从建构主义观点看数学知识教学建构主义认为,人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人的知识建构有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把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建构主义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于“你是怎样知道的”,而非“你知道了什么”因此,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同时,在认识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也起…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 ,对学习和教学作出了新的解释。这里谈谈本人对建构主义基本思想的初步理解及其对中学学科教学的几点启示。一、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建构主义作为新的认知学习理论 ,有许多主张和观点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 ,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同化和顺应 ,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 ,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  相似文献   

10.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通过把新知识主动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进行同化,当同化到一定程度,学生就基本掌握了新知识,达到新的认知水平,也就是新知识的学习。理论强调,只有当所教的东西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探究和再创造的愿望和行动时,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理论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同样适用.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资源建构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数学经验",让学生同化或顺应新的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建构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教学模式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提出的新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发展成为新的教学思想。它认为学习是人们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人际协作活动,通过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外部环境主动选择的信息相互作用以苏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据此观点可得:第一,学生才是认缸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植过程起到的仅是协作和促进作用,帮助其追加新知识于开放的知识链,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二,“情境”是学生意义建构中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性地获取,并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中的“适应”理论 ,探讨中学生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的形成和思维定势在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希望对思维定势有更深刻的认识。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个方面。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 ,通过同化并不断巩固 ,形成思维定势 ;通过顺应 ,突破原有思维定势 ,形成新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同化不断成功达到平衡而形成的图式。学生在面临新的问题和情景时 ,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同化 ,也就是利用自己的思维定势试图去解决问题。如果成功 ,则获得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如果不成功 ,便导致认知上的冲突和不平衡 ,或说产生思维障碍。此时 ,或者改造原有的图式 ,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维定势 ;或者产生认知上的顺应 ,建构起新的图式 ,即建立起更高水平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深入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和学习新的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重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积极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校数学教研组在“知识同化理论”的指导下,许多教师作了有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知识同化有两个重要过程:其一,知识同化是新学习的观念(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二,知识同化是把新学习的内容纳入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并使原认知结构得到补充、改造或完善的过程。上述两个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用原有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知才能完成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上述过程,而有的学生则不能顺利地完成上述过程,除了我们已研究的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等等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能顺利同化新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采用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从而促进了知识同化的进行。因此,这几年我们又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对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学习活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看物理概念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出发,探讨了概念形成的内在心理学过程,就物理概念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效促进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提出了七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顾明 《职教论坛》2003,(16):36-36
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知识点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在任务驱动下以多重循环方式达到自然记忆的最终效果。再通过综合任务的完成,了解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一、高职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从瑞士学者皮亚杰(Piajet)关于儿童认识发展理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生存环境的压力———待解决的问题。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人…  相似文献   

18.
作为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支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constructivism),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过程,人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a)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与顺应(accomodation)两个基本过程逐步建构个人意义,并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任晓霞 《考试周刊》2013,(14):76-77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自主建构,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至关重要。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准确把握,定位教学的起点;合理设计,聚焦学习的障碍;恰当评价,分析学生的错误;回顾反思、建构知识的体系。放下对课堂的控制欲,以学生的视角分析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步骤,真正做到"顺应有道,同化无痕"。  相似文献   

20.
学习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它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知识理解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的发展要经过同化--顺应--再同化--再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的过程。因此,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