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及注释 ,完成 1— 3题。独坐敬亭山 ①   李 白众鸟高飞尽② ,孤云独去闲 ③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注释】①敬亭山 :又名昭亭山 ,在今安徽宣城北。②飞尽 :飞光了。③独去闲 :独自去偷闲。1 这首诗的主要意思在于一个   字 ,但却从   字写起。点出似乎“山”和“我”在彼此依托 ,相随作伴。2 解说诗中一二句“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的含义。答 :                                    3 解说诗中三、四句“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的含义。答 :    …  相似文献   

2.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②厌:满足。上榜理由:这是李白的一首山水小绝,明代李攀龙在《唐诗训解》中这么评价《独坐敬亭山》:描写独坐之景,非深知山水趣者不能道。  相似文献   

3.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赏析: 一般的欣赏者,从“独坐”、“鸟飞尽”、“独去闲”、“只有敬亭山”这些词语,分析出诗人形单影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形象,感受到诗人孤寂、酸楚、寂寞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厌弃了世上的一切,世上的一切也厌弃了自  相似文献   

4.
◎原文独坐敬亭山①○[唐]李白众鸟高飞尽②,孤云③独去闲④。相看⑤两不厌⑥,只有敬亭山。◎作者点击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西北,原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山上旧有亭,是南朝诗人谢朓经常游玩吟诗之处,所以被后人称为敬亭山。②尽:没有了。③孤云:天上孤零零的一朵浮云。④闲:安闲,悠闲。⑤相看:相互对望。⑥厌:满足,厌倦。◎翻译曾经是成群的鸟儿们在此地尽情…  相似文献   

5.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千古绝唱。它既写尽了个人的孤独之感,也展现了一种"相看两不厌"的静默之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诗一开头看似写景,实写自己伤心之感。群鸟高飞远去,寥廓的长空一片白云也越飘越远,诗人觉得世间万物好像都在厌弃他,"只有敬亭山"静默无语,任凭人观赏、玩味;  相似文献   

6.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注:(1)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2)厌:厌弃。  相似文献   

7.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①詹锳先生据集中《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诗中的“百岁落半途”名及诗题,定本诗为天宝十二载(753)作,时年五十三,可从。敬亭山:在宣城北十二里处,相传为  相似文献   

8.
李玲 《辽宁教育》2009,(11):28-28
有一首古诗名叫《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其中“相看两不厌”是一种相互欣赏、相互依恋,进而和谐美好的意境。如何润泽他们的生命,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校这一段旅程中快乐和成长。让师生共同内修人格人品、外炼知识技能,让师生共同的享受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相看两不厌     
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诗——《独坐敬亭山》,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今天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袁老师就跟我们玩了一个叫"相看两不厌"的游戏。首先袁老师宣布比赛规则:两个人面对面相距10厘米,相互看着对方的眼睛,谁笑就算谁输。  相似文献   

10.
相看两不厌     
读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闲着的时空,没有喧闹的清幽。鸟高飞,云消去,融人入景,青山无语,含情相望。对视中,一幅由远而近的定格画面,让我震撼而欣喜,这是我读到的一种理想境界,揣摩李白当时的心情,竟是很痴迷。  相似文献   

11.
最近《人民日报》观察家的文章《反华大合唱中的印度反动派。中,引用的两句古诗是我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原诗是:王杨卢骆①当时体②,轻薄为文③哂未休④;尔曹⑤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⑥。①王杨卢骆——指唐初『四傑』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②体——文体。③轻薄为文——是说唐朝时期的一些人对『四傑』文体的轻薄。  相似文献   

12.
互享     
我心目中关于课堂教学的关键词也是两个字——“互享”。 “互享”这一关键词的形成不是来自于当前新课改,而是源自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李白有诗云:“众鸟高飞尽,闲云独去时。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生活的某一刻,敬亭山之于李白,是朋友,是知己,相对而坐,哪怕相顾无言,但是彼此珍惜对方的存在,心意相通,心有灵犀。  相似文献   

13.
高考古典诗词题示例与点拨三则云南/陈文寿一、请把风格名称填入诗后括号内。风格名称:明快、幽默、朦胧、沉郁、豪放、飘逸、婉约、绮丽、朴素、雄奇、冷峻、含蓄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B.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  相似文献   

14.
正你可能不知道文房四宝之乡宣城,但是你不可能不知道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让我们早早从小学的课本里知道了这座山。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北,水阳江畔,是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敬亭山属黄山支脉,大小山峰60座,最高峰翠云峰海拔324.1米。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  相似文献   

15.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岱宗:东岳泰山的别称。在山东省中部,长约200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山上名胜古迹有三四十处。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城县北,山上有敬亭,相传是南齐诗人谢朓吟诗的地方。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州,七登敬亭山。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天门山:是安徽当涂东梁山(古代叫博望山)与和县西梁山的合称,两座山分别位于长江的东西两岸,就像一座天然门户,所以被称为天门山”。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  相似文献   

16.
一、基础知识。(17分)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11(2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水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下列句子不是骄句的一项是 【】(2分)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3.默写古诗词。(9分) (l)《过零丁洋》 (2)《山坡羊·撞关怀古》 (3)《赤壁》 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独坐教事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l)全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 境?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1…  相似文献   

17.
读了赵西林先生(去年出版)的《魂牵梦萦集》,觉得这本诗词集有如下三个特点;这里粗略地说一说,欠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一、具有比较鲜明的独创性艺术是一种创造,写诗是一种创造性的劳作,以独创为贵.《魂牵梦萦集》中的好些诗都有一定的独创性,特别是第一集中的《山川造型启示录》体现得更为突出.这部分共十首七绝,都是写山川自然风光的.历代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有三种类型:一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出哲理,如王之涣的《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最后两句就是哲理的升华.第二类是以自然景物写人事,寄托情感.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诗就是诗人咏叹自己怀才不遇的人生遭遇和孤独苦闷心情的.第三类是描绘一幅自然美的图画,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独特的审美感受,里边的社会内容比较稀薄,甚至没有.如李白的名篇《题庐山香炉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里边没有多少社会生活内容,集中传达的是李白对瀑布很独特的审美体验.《魂牵梦萦集》中的这组七绝跳出了传统的描写山川景物的以上三种写法,它把山脉、瀑布、溶洞、山泉、悬岩、平原等都看成是一种人格、一种人的精神品  相似文献   

18.
相看两不厌     
我一直很想借用李白的一句名诗来表达我对语文和我的学生的热爱。那就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钟情敬亭山,视如高山知音,可抒衷情。我孤独还是快乐,唯有语文  相似文献   

19.
独坐敬亭山     
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改写】寂静无声。几只流浪的鸟,飞出了守望的视线,不见踪迹。天空是深不可测的海吗?铺开蓝色的陷阱,诱捕了所有的翅膀。一朵闲逛的白云,慢悠悠地踱着方步,在一块岩石上坐了坐,又走了。最后,不知是跑进哪个湖里洗澡去了,还是被蹑手蹑脚的风收回了家中?这个下午,寥廓的长空空旷得只剩下孤独的阳光。比阳光更孤独的,是山峰;比山峰更孤独的,是独  相似文献   

20.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痴痴缠缠地恋着这样的日子。在一个宁静的角落,找一个宁静的黄昏,煮一壶温热的清茶,捧一本泛香的诗卷,吟一曲心魂的绝唱。这些年从事教育,自然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爱藏书,每每见了好书便爱不释手,一定要捧到手里才心满意足,为此没少挨先生数落。前些年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又有一个出门必逛书店的习惯,好几次把本该用来买菜或家居用品的经费用来买了书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