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余锐 《江汉学术》2011,(2):32-35
黑格尔对象征和象征型艺术的阐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象征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其内容包括"意义"和"形象"这两个构成要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象征的特点就是双关.象征型艺术是由于作为内容的自由意志的不完善,因而也就无法找到一种合适的表现方式,而只能采取象征的方式,它是艺术发展吏中最初的艺术类型.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古典诗词创作中最基本的艺术元素;在登高的生命体验中,文人士子将所见之景与所抒之情密切结合,构成具有情感内涵和审美内涵的文学意象;登高意象体现了多重复杂的内涵,显示出意蕴丰满的审美特色。其审美内涵或是怀古,或是抒怀,或是怀远,它既是文人士子寻找心灵自由的阶梯,又是文人士子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文体,从它的起源时代开始,经过漫长的艺术积淀,最终形成了显示自身品格的一些文体特征。文章摘选出客观对应物、意象、象征、契合这样的诗学文体范畴,就它们的内涵、演变、审美效果进行分析,以此凸显诗歌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筑(包括园林建筑)艺术善于运用象征性表现手法,赋予建筑以无限的意韵。象征是意象的基本表现特征。意象作为中国艺术创作自觉的审美取向,在建筑艺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创构建筑艺术审美意象的绝妙原理。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多采用借景、造景、分景等,通过剪裁山水,提炼林泉,并运用移天缩地和收天纳地等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丰富的景色,以追求风花雪月,招之即来,虽有人作,宛若天开之境界。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的“境界”(意境)说,在我国词学以至整个文论发展史上居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跟西方的某些文论遗产,特别是康德的“美的理想”、‘“审美意象”说,叔本华关于“审美静观方式”与“无意志”、“无痛苦境界”说,关系也颇密切。从二十世纪初期直到今天,这一理论在我国文艺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王氏云:“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  相似文献   

6.
王维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本文试图从王维的具体作品入手,对他诗歌中山意象水意象的艺术表现形态进行了精当的归纳与分析,对王雏诗歌山水意象的生成原由和审美品格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与阐发。进而指出王维创造山水意象伴随着强烈的生命律动,这与诗人以澄明清澈的心灵观照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美学角度探讨了象征的审美意蕴。象征创造中普遍存在的陌生化、简化现象以及诗化的哲理倾向分别给文本带来了审美的延宕、艺术的张力以及深邃的意义;象征型作品审美鉴赏中的朦胧与明晰的背反性则为象征形象的创造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要求我们在创作中有意识地寻求二者的汇合。  相似文献   

8.
图形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是指有针对性的表现或创造某种事物或形态的时候,所经历的内心活动到外在表现形式过程,图形设计是一种创造过程,它又是一种意象设计。  相似文献   

9.
审美是一种认识活动,还是一种情感活动,还是认识与情感有机统一的活动?这在美学史上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同时又是理论界在新的理论科学的基点上集中讨论的一个新问题。人们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艺学等不同角度在寻找着答案。把审美划入认识领域的同志大多承袭了西方古典美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再现说”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长河中,古代的诗人们用他们手中的生花妙笔创造出摄人心魂的诗词文化,仅“湿”字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就令人拍手叫绝,叹为观止!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湿”字是一个及物动词,它要求后面带宾语。在诗词创作中,它属于炼字范围,探讨它在古诗词中对意境营造的价值,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古汉语中的“湿”字是一个与审美有着密切关系的文字。《说文》上说,“湿”的本义是水名,即“湿水”,“从水显声”。而“显”有“光”之  相似文献   

11.
研究意象、象征、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诗歌的创作流派,认为可以将“意象”和“象征”合并为“意象征”,即认为现代诗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主要是通过意象化途径,将有限的人生经验提升到无限的象征意蕴境界。  相似文献   

12.
意象油画风景写生不仅要记录艺术家的视觉真实,还要通过画面向观者传递艺术家的心理情感和内在情绪。它既不同于西方的表现性绘画和抽象绘画,也不同于中国的写意绘画,而是一种体现中国人的独特智慧和审美情怀,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精神境界的绘画形式。从物象的提炼概括、色彩的主观性表现、形式语言的强化和“意写”性的笔触表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为意象油画风景写生中物象的营造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象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创作方式。对文学象征的内在特点进行理性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把握住它的一些共性,从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些单个的文学现象,而是抓住其规律,以整体的视角来正确地看待这一艺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其几篇短篇小说中,将一种或几种动物作为象征,并围绕其展开故事。作为象征,动物或者展现了小说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与情感上的渴求,使读者能透视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或者暗示着小说中的主要意象。 这一点在小说《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在这篇小说中,海明威先是将“豹子”用来象征主人公哈利的理想自我。虽然“豹子”这个心理象征只在小说篇首语中出现,但是它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在篇首,读者被告知这么一个传奇──有一只豹子死在靠近乞力扎罗山的西部山顶的地方,死在试图寻求到达巅峰,获得不朽与永生的过程中。在读者看来,“豹子”无疑象征着优雅、速度、力量、勇气与尊严,它常以闪电般的速度精确勇猛地扑向猎  相似文献   

15.
艺术设计的基础是形象的创造,形象的创造需要创新意识,艺术的最高境界永远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复制,而是对现实事物的一种创造性把握。这就需要我们以联想的思维创造联想,这种创造性思维又是在吸收能力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在联想中,特别强调联想图形的重要性,因为它不但对你的创新意识很重要,而且联想图形是世界语。创新意识的关键是处理好少与多的关系,要达到形简意赅,形有近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16.
论魏晋南朝诗歌中的比喻意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喻意象是诗人在物与物、情与物之间创造、设置、构结出的一种新的关系。刘勰将《诗经》到南朝的比喻意象区分为比义和比类两种类型。魏晋南朝的比义意象是索物取象以类比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意念;比类意象主要是对外在声响色貌的比拟,其中有的是缺乏主体心灵因素穿透的技巧性牵合,有的则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魏晋南朝诗人还创造出具有派生和扩展功能的比喻意象,而且出现了比喻意象中比喻关系淡化,本、喻体融合,从而向广义的隐喻转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歌词在和乐前后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在和乐之前属于文学范畴,在和乐之后属于音乐范畴。同时,在审美介质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文字介质转变成了声音介质。这一转变,使歌词在歌曲中从审美方式上来看,居于从属地位,而从内涵意蕴方面来看,又处于主导地位。歌词在歌曲中这一功能的矛盾性,要求歌词在语言上,一方面要重视声音元素,提高声音元素的表现功能,一方面在语义上要深入浅出,努力做到不隔无间。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教学意境则是教学过程中属于师生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教学客观范畴的境两者结合的一种最佳教学艺术境界。意指的是教师、学生在教学艺术、教学审美的创造过程中所表露出来的思想、情感,其特征是情与理的有机统一;境指的是教学艺术所表现所反映的审美情景和艺术氛围,其特征是形与神的有机统一。教学意境包括情、理、形、神诸方面,具有抒情性、情景性、虚灵性、审美性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梦和审美具有很多相似性,两者都表现为一种意象交流,都具有虚幻、模糊而又真实的特征,而宋词,历来被认为是中国最唯美的艺术形式。宋词中有无数写到梦境的地方,很多词境也就是梦境,这并非偶然。宋词和梦之间,有着很多的共通性,甚至可以说宋词是中国古代最具有梦幻色彩的文学样式。文章即以梦这一意象为中心对宋词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论绘画中的意象和笔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和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精神中的核心命题,历来为艺术家所重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世界艺术的交流、渗透,使意象和笔墨在东西方绘画的审美价值中具备了互译的可能。因为一切优秀的艺术,不论古今中西,既是属于地域的、民族的、也是属于全人类的。当东西方艺术家经过数千年的艰苦跋涉,从不同侧面攀登到艺术的金字塔顶时,则有异曲同工的妙境和融合贯通的契机。所以,意象和笔墨也就展现出衔接古今,融会东西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