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衰败的一个关键,谁应该对这场震撼人心的历史大悲剧承担主要的责任?论者多归咎于杨秀清、韦昌辉以及石达开,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不是被回避,就是受到庇护。综观这一段历史的事实,笔者认为在天京事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洪秀全,负有主要责任的也理应是洪秀全。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天京事变,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基本一致的或比较明确的概括。通常,有这样两种说法:一、这个事变从一八五六年八月“杨秀清谋篡洪秀全位起”,至一八五七年五月“石达开被洪秀全疑忌惧祸出走止,前后为时共十个多月。”“中间经过洪秀全密命杀杨秀清,韦昌辉乘机扩大事变,谋夺政权,石达开起兵靖难,天京军民齐心杀了韦昌辉,欢迎石达开  相似文献   

3.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天京事变”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史学界对韦昌辉的评价大都持否定态度。但实际上,韦昌辉为太平天国革命立下过汗马功劳,为协调洪、杨之间的关系而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其丰旨诛杀杨秀清亦事出必然。韦昌辉以其独特的方式和人格涵养,为尽忠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是一位应予肯定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4.
史学界对韦昌辉的评介问题,概括起来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韦昌辉是"混入农民革命队伍中的阶级异己分子",是"发动天京反革命政变的罪魁涡首";另一种则认为韦昌辉是"犯有杀人过多错误的农民领袖".对以上两种意见,笔者不尽苟同.为了使问题深入地讨论下去,以求得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鄙人不揣浅陋,谈些自己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敦于史学界的先辈和挚友.  相似文献   

5.
1856年9月2日凌晨,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带兵杀死,造成了“天京事变”之大悲剧.“天京事变”的导火线是杨秀清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杨秀清被杀不是偶然的,其责任主要应由他自己来负.东王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第二号领导人物,地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但他有代天父上帝“传言”的特权,实际上总揽了太平天国的军政教大权.建都天京(南京)后,杨秀清把主要精力用于内部斗争,对人惩治过于严厉,“毛细之过,笞且不足”,“辄律以斩首”.“凡东王驾出,如各官兵士迥避不及,当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走者,斩首不留.”绣花女馆一女子,用秽布为天王、东王做帽衬,杨秀清下令处以“点天灯示众”之刑.  相似文献   

6.
韦昌辉小议     
作为太平天国的北王,作为农民起义的一个领袖,韦昌辉对太平天国的事业曾有过较大的贡献,也有过不小的错误。可因为他在天京事变中的错举,后人就冠之以”阴谋家”、“野心家”的称谓,更有甚者,联系他的出身,从而怀疑褒渎他的起义动机,对此,我心黩然,不以为然。笔者认为,韦昌辉不是仅“为报私仇”才万般无奈地侧身“混入”义军的投机者,而是一个有大志大智大勇的太平天国的创建者。他的起义动机是正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太平天国曾爆发一次严重的内讧。它涉及面甚广,自天王以下几乎主要的政治、军事力量都被卷入进去,以杀杨秀清开始,至诛韦昌辉和秦日纲告终。翌年(1857年)又发生石达开率10万精兵出走天京之余波,此即著名的“天京内乱”。值得玩味的是,引起这场内乱的起因,却缘于事前究竟有无所谓杨秀清“逼封万岁”之事。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史学界众说纷纭,结论各异,成为史学研究上的一大悬案。  相似文献   

8.
石达开在诛杨问题上的态度是颇为复杂的。他固然赞同杀杨,但是却并没有参与诛杨“密义议”;他在事变后匆匆赶回天京,目的是要制止韦昌辉等的滥杀,而并不是为了给杨秀清报仇。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年七月,我们前往宣城洪林公社、孙家埠公社等地查访太平天国遗族遗物,重点访问了韦氏后裔韦子才等人,看到了尚未披露于世的《韦氏简谱》(手抄本),发现了太平天国右军主将韦志俊的坟墓和墓碑。《韦氏简谱》和碑文对于研究韦昌辉的民族成份、天京事变后韦氏家族的变迁及其后裔落籍宣城的情况,提供了新的例证. 一韦志俊碑文如下:  相似文献   

10.
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后,诸王相继而亡。广西行军途中,南王冯云山中弹身亡。攻打长沙时,西王萧朝贵中弹身亡。建都天京后,由天王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因为争权夺利,图报复,三世私愤,北王韦昌辉,奉天王密诏,杀害了东王杨秀清,天王旋又杀了北王。接着,翼王石达开入天京主持军务,无端地受到天王的两个哥哥挟制迫害,遭天王忌恨。为了避祸,翼王领兵出走,独自去开辟地盘。后兵败,自投清营,从容就义。外耗内耗,尤其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内耗七斗八斗,自相残杀下来,太平天国江河日下了。老成凋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史学界围绕韦昌辉的评价问题,展开了争论,发表文章近三十篇。现简要综述如下: 一、韦昌辉是不是投机革命的阶级异己分子一种意见认为,韦昌辉是投机革命的阶级异己分子。如有的同志根据《光绪浔州府志》、《贼情汇纂》等有关韦昌辉“家富饶”、“素业质库,兼饶田产”的记载,认为韦昌辉“是一个地主兼典当高利贷的双料剥削阶级分子”,并说“韦昌辉没有在伟大的洪流中革命洗心,把立场转变到农民革命方面来”,是“混进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阶级异己分子。”  相似文献   

12.
韦俊其人     
<正>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史上的一次最大内讧,它是由农民阶级局限性造成的,是农民领袖们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表现.天京事变宣告了太平天国事业从兴盛顶峰转向低潮。除了前不久发生的石达开分裂出走外,一八五九年右军主将韦俊在池州叛变投敌,也是这一悲剧直接造成的恶果。韦俊降清后,对农民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危害,这  相似文献   

13.
建都天京是太平天国的理想与现实选择,也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历史转折点。它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地理格局,造成了清朝统治的严重危机,为农民领袖们实践其革命理想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政治空间。但建都天京在给太平天国带来辉煌胜利的同时,也为天国事业预设了陷阱。建都天京改变了太平军的战略发展方向,使本该用于北伐的兵力不得不用于经营天京上游和保卫天京,还销蚀和瓦解了天国将士的意志与精神。  相似文献   

14.
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在天京,将府第衙馆的门窗墙壁均绘上彩画,并多以山水花卉,飞禽走兽为主要内容。清涤浮道人著“金陵杂记”说:“天王府画双龙双凤,东王、北王府门画龙虎,丞相衙绘双象,以下画狮豹鹿兔,墙壁画鱼雁等。”又说:“门窗墙壁无一不画。”太平天国对宫室装饰艺术的爱好是一种风尚。太平天国规定府第衙馆的门扉画象是一种爵位等级的表示。天京的壁画约有一千多处,当时的天京几乎是“壁画之城”。但从1864年天京被清军攻陷,汉奸曾国荃大火烧毁天京,以及清军的疯狂破坏,致令天京的太平天国遗迹遗物很难得见,壁画也随之湮没了。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对历史文物的重视保护,  相似文献   

15.
1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在军事、政治和组织方面,出类拔萃。为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巩固,作出过很大的贡献。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发生。他奉天王之命,从武昌回到天京(南京),杀掉韦昌辉.协助洪秀全“提理政务”,被加封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不久,天王对他产生“疑忌”,封胞弟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挟持翼王,直至试图杀害。1857年5月,石达开在“用是自奋勉,出师再表真”,“开疆报国”,“精忠若金石,历久见真诚”的思想指导下,不顾当时大局,率领十万部队,从京城出走。经江西,转战浙江、福建,复入江西,攻入湖南。企图从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共一万多字,主要论点是: (一) 出走天京并非石达开本意:石达开从没想到要离开天京。太平天国需要英明统帅石达开。石达开出走是洪秀全分裂主义的结果;(二) 不能以离开洪秀全定分裂:洪秀全逐渐离开了农民阶级的旗帜。洪秀全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离开洪秀全不等于离开革命;(三) 不能以离开天京战场论是非:天京已逐渐失去了有利形势。石达开出走有力地配合了天京战场。洪秀全死守天京断送了石达开也断送了太平天国革命。限于版面,本刊仅刊登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7.
1856年9月,韦昌辉在太平天国的国都天京掀起了一场大暴乱,穷凶极恶地杀害了农民革命领袖杨秀清和太平军将士两万余人,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丧,革命形势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从此,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从胜利发展转入防御,并终于在中外反动派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对这次重大历史事件的若干情节,史学界历来有不同见解和议论,这本来是正常观象。但是,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居心险恶地插手进来,肆意歪曲历史,颠倒黑自,散布了种种谬论和谎言。影响所及,许多问题搅得更混乱了。例如,有的文  相似文献   

18.
一八五三年四月二十七日,英国公使文翰访问天京,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会见了文翰的翻译官密迪乐,开始了太平天国的外交活动。延至一八六四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同英、法、美等国的外交使节和政府官员进行了多次的会谈,彼此交换过大量的书信照会,从中可从看到,太平天国为了最终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在外交战线上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但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其外交活动中,给自己规定了两个目标:一是维护天王的神圣至高地位,要求得到外国的臣服;二是强调同拜上帝的一致性,争取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援助。这两个外交目标都是错误的,给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东王杨秀清的《答复英人三十一条并质问英人五十条诰谕》,是要求外国臣服的一份有代表性的外交文件。它以一种充满优越感的语气,一连提出五十个奇特的宗教性问题,诘问英人关于士帝耶稣的外貌、穿  相似文献   

19.
1864年天京沦陷后,集结在长江以南的太平军余部,继续转战于粤东、闽西南达一年半之久,给清朝统治者以有力的打击.1864年上半年,天京被围,城内粮食十分欠缺,侍王李世贤奉命率军入江西取粮救饥,约定八月秋收后回援天京,于是分批突围,自浙入赣.这时,清军在赣江流域加强布防,李世贤东还受阻,西进亦难,为了保存力量,率军转向清军力量比较薄弱的广东东部和福建西南部.  相似文献   

20.
1856年爆发的"天京变乱"和稍后发生的石达开出走,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军的精锐力量,使太平天国早期指挥体系彻底崩溃.从此,太平军实力大减,1861年丢失军事重镇安庆,紧接着苏南、浙江、皖南的根据地也全部丧失,最终于1864年7月19日被湘军歼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